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防避干部考察失真需廓清九个不等式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2-24 13: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重要的是“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有效防避干部考察失真、使用失误,切实把人“选准用好”,必须廓清以下九个不等式。
  能量≠能力
  时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某很有些“能量”,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没有他搞不定的人。一些领导也喜欢用这种有“能量”的人来处理难事、解决难题,认为他们有能力、有魄力。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能量”,很多时候靠的是不择手段,或狐假虎威,或哄骗利诱,或拉拢收买,甚至黑白荤素齐上阵。这种人崇尚“厚黑学”,奉行“潜gz”,喜欢结交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一身“江湖气”,攀上大款称兄道弟、勾肩搭背,材夜思面前眉开眼笑、夸夸其谈,办事不讲政策,“出牌”不按规矩,让群众胆战心惊,敢怒不敢言。如此“能量”,即使能炫耀一时、应付一阵,但最终会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为人所不齿。有“能量”不等于有“能力”,如果只看“能量”而忽视“能力”,长此以往,必然损害党的形象,离间党群关系,破坏干部威信。能力也是生产力,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挖掘和使用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千万不能让有“能量”的人一路顺畅,既升官又发财。近些年“落马”的高官中很多在位时都是“能量”巨大之人,这样的教训极为深刻。
  人物≠人才
  当下,社会上各类“人物”辈出,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呼风唤雨,有的指点江山,有的日进斗金,有的装神弄鬼,有的语出惊人,耳边常有议论“某某是个人物”。这些“人物”以光鲜的形象活跃在商场、仕途、娱乐场,万众注目,富贵异常,有的甚至风靡一时,成为不少人励志的样板和追逐的“明星”。当前应特别警惕的是,其中有的所谓“人物”摇身一变,被推举为这“代表”那“委员”,甚至被当作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有的还被任命为各级干部,成为群众领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随着网络新媒体监督的兴起和加强,近几年不断有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拉下神坛,撕去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让人们看到其真实的丑恶一面,其共同的特点是唯利是图、唯我独尊、偷奸取巧、投机钻营。这说明“人物”很多时候并不见得是人才。复兴伟业,人才为本。在考察识别干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擦亮慧眼,不能把“人物”当成了人才。
  满票≠满意
  在干部选拔使用上,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保障这些权利,近些年各级在票选干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从实践看,票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基础。但很多时候投票者对测评对象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加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群众的意见有时并非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测评满票干部”不等于“群众满意干部”。作为组织,对测评的票数需要冷静分析,不能“一票遮百丑”,更不能把票数当成提拔使用的唯一条件。当前的问题是,一些单位或领导在选人用人时,党管干部不力,故意回避矛盾,不负责任,怕得罪人,简单地把得票多少等同于群众公论,唯票取人。这种现象直接助长了拉票贿选不正之风的蔓延和盛行,越来越多的“老好人票”“恶意票”“人情票”“交换票”不但失去了评价的真实,还可能会导致本来优秀的干部也被动地加入“拉票”队伍,做出庸俗的举动。大多数人不认可的干部一定不是好干部,但得票高的干部也不一定都是好干部。识人用人,要“重票”但不能“唯票”,防止“公论”不公。如果只看票数、不管其他,就会冲淡党管干部原则,很容易让那些投机钻营者钻空得利,让那些敢抓善管、勇于担当的实干者吃亏,让那些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失望。
  考绩≠实绩
  如今在干部考核选拔中,考试成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刚性的“第一道门槛”,考试不达标,提拔无希望。有的单位把考绩当成实绩,以考取人、唯分是用,以一张考卷、一场演讲“论英雄”,搞“一考定音”,导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实绩好不如成绩好”,使得很多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背题”“押题”应对考试上,造就了一批不好好工作的“考试专业户”。这种倾向必须纠正。一个干部的政治信念、领导能力、思想作风、担当精神、工作业绩、清正廉洁,是很难用一张考卷所能体现出来的,而这些“实绩”恰恰是考察评判干部的根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核干部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识人用人,就是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实绩,防止简单以分取人。只有重实绩,才能选出实干之人,彰显实干导向,营造实干之风。要把考绩与实绩综合考虑,把考试分数与实际能力、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任职经历与发展潜力等结合起来,全面衡量,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破格≠降格
  近些年,“萝卜招聘”、破格提拔等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有的“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围观和审视,有的却被“打回原形”,造成极坏影响。这里面,公众关心和质疑的不是“用此人是不是破格了”,而是“破格”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公道、公平、公正,被提拔者是不是凭真本事。战争年代,有的20多岁就当师长、当军长,怎么就没有人说三道四?不可否认,当前确有一些领导把“破格用人”当成“魄力用人”,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搞暗箱操作,独断专行,任人唯亲,随意“降格”或“出格”,完全背离了党的干部路线。破格用人,是为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敢于破格,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更具活力,才能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但是,破格不是破标准、不是破原则、不是破程序,越是破格越要严格,越是破格越要动真格,破格必须是“特别优秀”“特殊需要”,确有真才实学。如果把破格作为违背原则规定的借口,个人买好,“降格”以求,使选人标准降低,让选人程序成为摆设,造成选人结果失去公正,那就不但违背了“破格用人”的政策初衷,而且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威信,损害党的事业,败坏用人风气。破格绝不是降格,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降格或出格用人,从长远看也是害人。
  团结≠结团
  团结是一种素质能力,是考察识别干部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实中有些干部以搞好团结为幌子,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结团”上,整天琢磨找有“乡缘”“学缘”“业缘”的特殊人来交往,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朋友关系庸俗化。他们划小圈子,对圈内人重用拉拢,对圈外人疏远排斥,遇事不分好坏,只讲哥们儿义气。有的领导干部在部属犯错误时,不是及时纠正处理,而是对外统一口径,掩盖事实,甚至相互合作,沆瀣一气,往往造成“一窝烂”,被“一锅端”。这种“结团”式的团结,是被异化了的团结,是一种无原则的伪团结,实际上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所结成的同盟,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流涌动,它涣散集体,败坏风气,难免形成不正之风的保护伞和滋生fubai的温床。凡是搞“结团”的干部,都是从维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私欲出发,是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山头主义的表现。我们党强调的团结,是建立在党性原则和共同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提倡和弘扬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团结,坚决反对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相互较劲设防的假团结”。识人用人,就是要识破那些“结团”干部的真面目,真正把那些讲真理不讲面子、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能够搞真团结的干部用起来。
  年轻化≠低龄化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自觉地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是一个干部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但是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人完全承袭了封建时代奴仆的作风,不管领导交待啥,都是“是、是、是”,要他发表意见,回答都是“按首长指示办”。领导说“公鸡能下蛋”,他也会立刻附和“我都亲眼见”。这种人在上级面前总是直不起腰板说话,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既怕得罪领导,又无干事主见,说到底是不敢担当,怕负责任,缺少对党的事业的坚定忠诚,时间一长,其品质和能力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法国计划总署和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人莫内有句名言:“对下级的要求主要是忠诚而不是唯命是从。”这种忠诚,是心底里的维护,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服从,这种服从不是“圆滑官”、不是“推拉门”、不是“墙头草”。“心底无私天地宽。”那些信真理不讲面子、敢抓敢管、敢作敢为的干部,看似不够服从,甚至有些“违逆”,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保持一致,是真正“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作者系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秘书长程伯福 )



标签:不等式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走进樱桃村 发表于 2014-2-25 2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lbx991560 发表于 2019-11-15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保持一致,是真正“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bxx2020 发表于 2021-4-13 16: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破格≠降格
  近些年,“萝卜招聘”、破格提拔等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有的“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围观和审视,有的却被“打回原形”,造成极坏影响。这里面,公众关心和质疑的不是“用此人是不是破格了”,而是“破格”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公道、公平、公正,被提拔者是不是凭真本事。战争年代,有的20多岁就当师长、当军长,怎么就没有人说三道四?不可否认,当前确有一些领导把“破格用人”当成“魄力用人”,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搞暗箱操作,独断专行,任人唯亲,随意“降格”或“出格”,完全背离了党的干部路线。破格用人,是为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敢于破格,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更具活力,才能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但是,破格不是破标准、不是破原则、不是破程序,越是破格越要严格,越是破格越要动真格,破格必须是“特别优秀”“特殊需要”,确有真才实学。如果把破格作为违背原则规定的借口,个人买好,“降格”以求,使选人标准降低,让选人程序成为摆设,造成选人结果失去公正,那就不但违背了“破格用人”的政策初衷,而且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威信,损害党的事业,败坏用人风气。破格绝不是降格,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降格或出格用人,从长远看也是害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