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复制链接]
一方红尘 发表于 2014-6-23 08: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县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校园。近年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下全体师生精诚团结奋力拼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为农村服务的三级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加强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现就我校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县职教中心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现有教职工163人在校生1627名开设化学工艺、化工机械、机械加工、学前教育等18个专业37个学历教学班建成了化工分析、化工原理、机加、数控、电子装配、汽车维修等20个实验实训室接通了教育网建成了校网站。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6年10月我校建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发改委等七厅委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2008年,学校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命名为“文明校园”,被县教研室评为“教研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榆林市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职业与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2010年3月我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4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二、创新学校的工作方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设置特色专业,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设置特色专业。**县煤油气资源丰富,在近几年能源开发的带动下,地方化工工业不断壮大,我校本着为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服务、“三农服务” 的理念,强化专业建设,开设了化学工艺、化工机械、计算机应用、数控、机电、电子、农林、医药、音美等18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淘汰了语言与法律专业,新增汽车应用与维修、幼教等热门专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将化学工艺、机械加工、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4个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从2007年起,我校及时调整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和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文化课教师的转型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先后派遣了近30名化工、电子电工、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数控等专业和新课改的教师赴石家庄、太原、西安、渭南、宝鸡、榆林、杨凌等地参加教师培训,极大地促进了我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基本建成。二是加快专业教师外聘的工作力度。通过面试、试讲的方式,聘用一些工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来我校任教,增加了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实力。通过培训、招聘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壮大了我校专业师资力量,为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由主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抓学校的德育工作,监督检查德育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二是利用班会课、政治课、升旗仪式开展宣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养成教育、纪律观念教育。三是学校每学期坚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多方位、多角度育人的氛围。定期举办校园“三节” 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积极举行各类体育比赛、文艺晚会、诗歌朗诵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灾区和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开展 “绿化家园、保护母亲河”、“清除白色垃圾、美化家园”等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五是积极创建校园网站,创办文学社团和出版各类报刊,学校定期出版校刊《**职教》、校报《**职教报》、团报《职教风采》,一方面及时报道学校新闻和工作动态,一方面登载学生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六是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点亮校园,绿化校园,靓化校园,通过廊道文化、甬道文化、标语文化、宣传栏、标示牌、校园广播,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七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还重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三种品质教育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恪守时间”的三种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理、学会工作”的三种能力。八是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学校牢牢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校长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部门主任、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每年年初都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注重安全常规教育,重视加强学生课间以及在校生活期间安全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安全事故防治预案每学期都举行法制教育大会,聘请公安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效保障了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九是积极开展教师“一帮一”学困生和“大家访”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已扎根在每个教工心中。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内容的全员育人机制,形成了以管理育人为前提,以思想育人为先导,以教书育人为基础,以服务育人为保障,环境育人为依托的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3、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学生实践技能大幅提高 1、实训基地建设。2008年,学校投资687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的两层框架式高质量综合实训楼。我校又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方式,投资800多万元,分别建成了化工原理实训室、化工分析实训室、数控机床实训室、普通机床实训室、电焊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工考核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微机实训室等20多个实验实训室,基本上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 2、开足开好实训课,注重专业技能训练。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学校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教务处在安排课程时,注重以实训实践课为主加大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在保证实训课开出率的前提下使实训内容更富有专业特点力争使毕业生一上岗就成为一名掌握熟练技术的合格工人。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每年举行一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学校拿出一定的经费奖励技能大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2007-2012年省、市技能大赛中我校在计算机、电子、数控等学科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尤其在今年的全省级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了一个团体一等奖六个单项三等奖的好成绩。 4、招生就业齐抓并举 1、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办法.学校制定详细的招生计划印制招生简章针对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现状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招生宣传一是每年中考前要派专门的宣传团小组赴各中学深入课堂与初中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二是举行技能大赛邀请各中学校长、教师、学生代表参观我校大赛全过程加深初中广大师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三是在中考结束后邀请各中学初中毕业生来我校参观和了解学校年均接待学生2000人左右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近年来在全国职教招生步入举步维艰时期我校去年和前年均招生在800人以上。
2、为了使我校学生能成功就业,学校不断拓宽渠道,把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采用与联办学校共同安置、我校自主安置、与企业签订“订单安置”合同、自主择业的就业等办法。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去向主要是榆林、内蒙古、长三角等地大中型企业,年均安置毕业生达600多人,并对第一次就业不满意的同学,进行第二次安置,保证就业的学生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除吃住。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就业范围,创造条件,力争想日韩等国输送毕业生,同时我们积极寻求学生本地就业途径,2010年我校安置60名学生在**县西蓝天然气公司就业,2011年,我们共安置31名学生进入**工业园区就业。从2008年开始,我校实行“工学结合”的办学形式,将三年级学生送到优秀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每月获得1500元左右的劳动报酬。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费用,也为我校进一步建立“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积累了经验。学校还对已就业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他们工作生活、劳保福利待遇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5、认真开展短期培训,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我校把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作为短期培训的主要任务,积极开展 “人人技能工程”、“雨露工程”等短期培训。2008年以来我校累计短期培训人员8600多人其中“阳光工程”累计培训4221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累计2923人“雨露工程”累计培训1556人培训项目包括计算机、电子电工、电焊、汽车应用与维修、幼儿教育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很多兄弟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创新职教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学新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