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5-1-10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流县坚持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将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积极整合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乡村祠堂、礼堂、戏堂等本土传统文化阵地的作用,创新书堂、讲堂、文化园等载体,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角”,有效地解决了载体建设、队伍发展、内容创新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农村文化建设之路。如今,一个个人气聚集的“文化角”遍布清流村村落落,成了当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一、重当地实情,解决载体建设问题
    1、因财建设,不论投入多少。近年来,清流县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好全县13个乡(镇)文化站,实现农家书屋、农民健身运动场所行政村全覆盖。设施设备的建立完善,为农村“文化角”建设打牢了阵地基础。但对于清流县大多数乡村而言,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在没有大笔项目资金配套扶持的情况下,清流县根据各地实际,因财投入,创建好“文化角”。田源乡田源村在福源小区建设过程中,把“文化角”布局规划和资金预算纳入其中,筹措70多万元在小区紧邻地带兴建农民休闲文化公园,设置名人事迹浮雕、演出舞台、农民广场、休闲长廊、健身区、宣传栏等设施。如今,小区群众闲暇之余,可在此休闲健身,还能经常享受县乡邀请京剧同乐会、夕阳红演唱团等艺术团体送来的“文化大餐”。对于财力较紧的田源乡田口村,则利用地处村中心的“黄氏宗祠”进行改造修葺,添置琴、棋、图书、电视、阅览桌、锣鼓等设施和器乐,把祠堂建成农村全新的“文化角”,并在此开展理论、计生、法律、禁赌、尊老敬老等宣传教育活动。长校镇长校村同样利用村里的“李氏宗祠”改造成“农民娱乐部”,让农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
    2、因需建设,不论场地大小。在“文化角”建设过程中,清流县注重当地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布局。沙芜乡铁石村是个移民村,全村超过70%的人口为安砂水库库区移民。近年来,人均耕地较少的当地农民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村民对科学养鱼知识越发渴求。乡里急村民所需,投入100多万元,兴建集休闲、健身、娱乐、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移民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近万册科技藏书,方便农民借阅书籍,这个“文化角”成了铁石村村民汲取精神文化的不竭“粮仓”。嵩口镇立新村也是安砂库区整体移民村,该村大部分田地黄土多,土质不透水,种粮产量不高,但适宜种植苗木。自1984年起,部分村民就开始育苗,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消灭荒山”大兴植树造林的潮流下,村里开始大量培育造林苗木。历经20多年发展,立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随着时代发展,立新村苗农在利用传统手段“叫卖”苗木的同时,也非常渴望能在网上销售,拓展市场。村支书刘稳生率先购买了电脑,镇里根据村民需求,依托他家不到十平方米的电脑室,创建网站营销培训点,通过这个小小的“文化角”展开电脑使用及上网售苗知识普及,推动苗木上网销售。掌握了上网知识,苗农纷纷购买电脑。多了网络助推,苗木销售如虎添翼,全村育苗趁势而上。如今,立新村苗木已达1000多亩,产值1000万元以上,户均育苗收入超过10万元。
    3、因地建设,不论何种形式。清流县把“文化角”创建作为展示新农村风貌,展现新型农民风采的重要舞台,不做表面文章,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根据各个村居的特点,抓住各地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文化角”。灵地镇境内的滕头园林千亩苗木基地吸纳当地几百人长期就业,其秀美的风光每年也吸引成千上万人前来观光,镇里发挥此处优势,以“文明·和谐·幸福”为主题,在醒目地带设置计生宣传栏、文化墙等设施,创建“计生文化园”,并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幸福文化讲堂”,让当地群众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计生文化的熏陶。龙津镇南岐村三月三传统“庙会”,周边村民纷纷前来,镇里把握这一人流集聚的良好时机,邀请县乡单位到村里开设“文化角”,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理论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村民在浓厚氛围中受到影响,摒弃赌博、酗酒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如今,南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市级文明村。
    二、重群众参与,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1、扶持引导。农村文艺队伍建设是发挥农村“文化角”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用的关键。清流县扶持引导农民组建各种业余文体社团、队伍,充分发挥农村文体工作者、业余文体队伍、民间文体爱好者主力军作用。2011年,田源乡田口村几位农民自发成立乐队,常常自娱自乐聚在一起,县乡因势利导,安排文体部门专业教师指导乐队成员的演奏技艺,村委会还筹集近3万元资金,为乐队购置乐队组建所需的乐器。现在,这支完全由农民自发组建的乐队,已成为田源乡文化宣传“主角”,每逢节喜事,村里和周边乡村“文化角”的演出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倾情参与。三角戏在清流已有400多年历史,供坊村三角戏剧团成立于1958年。从2000年开始,由于剧团成员流失,剧团解散。虽然中断演出12年,三角戏在当地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曾经的三角戏演员心中,也还存着深深的戏剧情结。去年,在宣传部门和镇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供坊村三角戏剧团再度登台。龙津镇还与县文化部门一道,进一步制订了关于三角戏保护、扶持方案,打算建设民间文化活动基地,培训热心三角戏的年轻人,将这一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2、培育人才。乡村文化人是发扬传承乡村文化的主角,培养高素质、多才艺的文化人是发展乡村“文化角”的有效途径。清流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大现有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基层文化俱乐部为中心,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积极支持乡镇培养、发展本地民间艺人,提高本地文艺队伍的演奏技艺和表演能力,让许多握惯了锄头的农民,也能拿乐器演奏、扭起身子跳舞或是提笔写好字。这些文化能人建立了包括腰鼓队、大提琴乐队等文艺队伍,也包括太极拳、书友联谊会等文体队伍。近年来,清流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和第25届世客会“灵台朝觐”活动,灵台山福建省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三届、第六届刻字艺术展,清流培养和发展民间文艺人才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龙津镇广场文化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九龙广场成为龙津镇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目前,全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培育了35支基层文化体育队伍,经常性文体活动骨干1000多人。
    3、有效管理。“文化角”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管理是核心。清流县在安排乡村干部管理好“文化角”的同时,还聘请了一批身体好、威望高、知民情、愿奉献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为各类农村“文化角”管理骨干,让他们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文化普及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把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文化角”活动丰富多彩。如田源乡廖武村以祠堂、礼堂、戏堂、讲堂等阵地为依托,聘请24名老党员、老干部为该村“文化角”骨干成员,他们在年初根据村里实际,制定“廖武村全年文化活动时间表”, 并将其贴在祠堂墙上让所有村民知晓。村民按计划在一年中开展游园、戏曲排演、村民书法比赛、党建知识竞赛、儿童绘画培训班、“重阳节”文艺活动、“家和万事兴”促和谐座谈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长校镇则把夕阳红十番锣鼓乐队、校溪农家女舞蹈队和校溪民俗文化队进行整合,组建长校农民文化合作社,切磋技艺,创作节目,合作社三个团队共100多名社员轮流或同时在全镇各村的“文化角”开展活动,确保“文化角”好戏连台不“冷场”。
    三、重惠民实效,解决内容创新问题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特色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碧溪湖 发表于 2015-4-2 1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调研深入,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很强!
 
骑车看剧本 发表于 2018-5-27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廖武村以祠堂、礼堂、戏堂、讲堂等阵地为依托,聘请24名老党员、老干部为该村“文化角”骨干成员,他们在年初根据村里实际,制定“廖武村全年文化活动时间表”, 并将其贴在祠堂墙上让所有村民知晓。村民按计划在一年中开展游园、戏曲排演、村民书法比赛、党建知识竞赛、儿童绘画培训班、“重阳节”文艺活动、“家和万事兴”促和谐座谈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长校镇则把夕阳红十番锣鼓乐队、校溪农家女舞蹈队
 
黄叙阳 发表于 2021-6-17 16: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清流县在安排乡村干部管理好“文化角”的同时,还聘请了一批身体好、威望高、知民情、愿奉献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为各类农村“文化角”管理骨干,让他们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文化普及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把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文化角”活动丰富多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