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发
今年以来,宁化县肉牛产业在各级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开牛会、议牛事、说牛话、谈牛经”较浓厚的发展氛围,总体上进展势头不错,目前已进入建设规模肉牛育肥场的关键阶段。由于肉牛具有的繁殖率低、生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已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存在如缺乏育肥种源和发展资金、投资收益期较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对待,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必须以夯实种源繁殖为基础
宁化县作为全市的第一黄牛养殖大县,黄牛饲养量占全市的1/3,并有较好的“黄改”基础。但2002年“冷配”仅1553头,按情期受胎率87.6%、产仔成活率98%、产公牛仔50%推算,今年可作为育肥的“利木赞”杂一代架子公牛只有666头,而今年下达的肉牛育肥任务为8000头,要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肉牛育肥良种种源尚缺7334头,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肉牛育肥良种种源需从市场购买。据调查,截止10月31日,宁化县进栏的1408头肉牛育肥种源,主要从河南、山东、江西及本地市场购买,从江西购买的杂交架子牛品种杂、杂交优势不明显,从本地市场购买的架子牛绝大部分为“土种牛”。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肉牛育肥成本,从外地购买肉牛育肥种源每头需运输及差旅费300元左右,直接减少了肉牛育肥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影响肉牛育肥效果,从外地购买的肉牛育肥种源良莠不分,“土洋”参差不齐,而用非良种肉牛种源(以下简称“土种牛”)育肥,饲料报酬低,生长速度慢,长膘效果差,经济上不合算,得不偿失。若首批规模肉牛育肥场经济效益不理想,势必对肉牛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目前应重点主抓肉牛良种种源繁殖工作,扩大黄牛冻精冷配面,增加黄牛冻精冷配数,加快本地劣种公牛阉割进度,有计划地引进优良黄母牛,以壮大基础母牛群,为肉牛育肥奠定基础。
二、必须走规模化育肥发展道路
虽然肉牛个体经济价值较大,但投入也较大。按现行市场价测算,购买18月龄杂交架子公牛育肥5个月出栏,每头需投入资金3629元,若以农户育肥20头肉牛计算,则需投入资金72580元;若以育肥场育肥100头肉牛计算,则需投入资金362900元,加上第一年建设简易育肥场投资75000元,建一个育肥100头的规模肉牛育肥场第一年需投入资金437900元。该县大部份农户尚未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以从事简单再生产为主,一般农户无力投资,对肉牛育肥缺乏投资兴趣和吸引力。目前进入育肥场投资的都是小业主,经济实力不强,自有资金有限,都需要依靠银行贷款。县政府虽然出台了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涉及到具体办理贷款手续,则必须遵守现行信贷制度,只有符合信用、抵押、担保贷款条件的借款户才能获得银行贷款,一般的小业主很难达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如某乡一业主创办的规模肉牛育肥场,由于得不到银行贷款,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该乡规模肉牛育肥场所购买的53头育肥肉牛种源均为“土种牛”(比良种牛市场价低1000元/头左右)。用“土种牛”育肥,又出现前面所述的问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缺乏发展资金-购买“土种牛”育肥-经济效益差-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影响肉牛产业的发展。所以,肉牛育肥必须走规模化育肥的发展道路,应主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兴趣、最好有从事肉牛育肥和加工经验的县内外业主创办规模肉牛育肥场。
三、必须根据特性各异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
从畜牧(牛)生物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由于母牛和肉牛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这就要求对肉牛良种种源繁殖和育肥采取不同的科学饲养方式。
(一)以农户分散方式为主繁殖肉牛良种种源。从畜牧(肉牛)生物学特性分析,肉牛种源繁殖率低、培育杂交架子公牛周期较长。初生小母牛进入配种年龄需18个月,受孕期需10个月,培育杂交架子公牛需18个月,1头母牛每次一般产仔1头。由于繁殖率低、生长周期较长,肉牛种源繁殖不适合企业化(规模繁殖)运作,更适合农户分散繁殖。因为母牛既可作役力,又可产仔;既可少量分散饲养,又可集中规模饲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既可满足农户对役力的需要,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具有双重效益,十分符合大多数农户的传统饲养方式、短期投资行为和有限投资能力。所以,繁殖肉牛种源应以农户分散方式为主,可以布局在各乡镇千家万户,采取放牧形式,以天然牧草为主,有利于降低种源繁殖成本。在工作指导上,应重点创建户均1头母黄牛专业村,要注意不要硬性要求饲养母牛农户一定要达到多大规模,应有选择性的引导、扶持和培育条件较成熟的母牛饲养大户。
(二)以规模育肥场集中方式为主育肥肉牛。肉牛育肥一般需4-5个月,时间短、投入大,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做到良种良养,适宜规模育肥,不宜分散育肥;否则,既难以充分发挥杂交良种种源的杂交优势,又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所以,肉牛育肥应以规模育肥场集中方式为主,应重点布局在乡镇所在地和城区近郊,采取舍饲强度育肥形式,饲料以氨化饲料和人工牧草为主,科学搭配一定比例的精料,有利于提高育肥经济效益。在工作指导上,应重点创办规模肉牛育肥场,要注意不要硬性要求肉牛养殖大户一定要达到多少户,应有选择性的引导、扶持和培育条件较成熟的肉牛养殖大户。
在育肥的具体模式上,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应科学引导规模肉牛育肥场向立体种养模式方向发展。立体模式具有诸多优点,既育肥肉牛,又种植牧草,牛粪作为食用菌原料、养鱼饵料,食用菌的废弃物又作为牧草的有机肥料,形成了立体种养循环圈,各种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采取这种模式,既可以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又可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变废为宝,减少牛粪对环境的染污,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出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立体种养模式。
四、必须实行分阶段工作目标
今年年初下达的肉牛产业发展目标,如肉牛育肥8000头、2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育肥场16个、2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80户等指标,由于现有基础不实,内外条件不成熟,实事求是的讲,不切合实际,必须作相应调整;否则,基层在上级的高压态势下,为完成目标任务,很有可能在统计数字上“做文章”。对今后几年肉牛产业的发展,应分成两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工作主抓方向和发展目标。
(一)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夯实基础阶段
搞好肉牛种源繁殖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否则,肉牛育肥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可以从市场购买肉牛育肥种源,但非长远之计,既增加了育肥成本,又影响了育肥效果。所以,从长远发展着眼,今明两年应以壮大基础母牛群为工作主抓方向,搞好黄牛冻精冷配,为育肥提供杂交良种种源;侧重培育8个左右的规模肉牛育肥场,布局在具有一定基础的翠江、城郊、湖村、曹坊、石壁、淮土、河龙、安远等8个乡(镇),从政府角度考虑为示范性质,主要起示范作用,摸索积累育肥经验,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招商引资工作,为后年开始迈大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0年)大力发展阶段
从2006年起,做到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壮大基础母牛群,为育肥源源不断提供大量杂交良种种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肉牛育肥,重点创办规模肉牛育肥场,建设相应的牧草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创办肉牛屠宰加工厂,发展牛肉及皮革制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肉牛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发展壮大牧草种植、基础母牛和肉牛育肥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建立顺畅的市场营销网络,使该县的肉牛、牛肉及皮革精深加工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0年,把该县建成闽西北肉牛良种种源繁育和肉牛育肥基地,乃至把肉牛产业培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作者单位:宁化县政府办)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