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对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认识与思考

[复制链接]
心包太虚 发表于 2009-2-27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翠玉

  十六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较快地发展,成效显著。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我市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五年来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一)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结构调整,层次上升。近年来,我市重视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2004年,本着为三明发展服务的理念,三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三明有了自己的第一所本科大学。目前,学院设有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31个,具有多个满足地方发展的特色学科。为满足三明经济稳健持续发展所需的高技术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适用人才,我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对现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由原财经学校、卫生学校和轻纺技校整合而成的三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设有多个大、中专学科,极大地满足了我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5年来,我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41万人,比2002年增加0.9万人,年均增长15.3%。
  2、巩固“两基”成果,“双高普九”见成效。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科教兴市”战略思想,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逐年提高。2006年,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达9.54亿元,比2002年增长43.2%,年均递增9.4%。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我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2.0%,比2002年提高了 15.63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比2002年提高了0.52个百分点;2006年初中升学率为61.39%,比2002年提高了 1.53个百分点。
  3、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2006年全市264万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含研究生)教育2.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为0.9%,比2002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接受大专教育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3%,比200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高文化素质人口的增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卫生保健事业在改革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卫生投入加大,卫生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我市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66亿元,比2002年增加1.17亿元,增长78.5%。由于卫生经费投入加大,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6年全市医院拥有床位7429张,比2002年多186张;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从2002年的68.2%上升到2006年的73.5%,提高了5.3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02年的36.9%上升到2006年的63.4%,提高了26.5个百分点。
  2、母婴保健工作成效明显。我市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加强母婴保健,加大资金投入,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孕产妇、新生儿、婴幼儿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下降。新生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11.99‰,下降到2006年的8.36‰,下降了3.63个千分点;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86‰,比2002年的20.86‰下降了整整6个千分点。
  (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事业全面展开
  1、保险覆盖面扩大,五项社会保障支出增加。2006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达14.21亿元,比2002年增加5.53亿元,年均增长13.1%。从参保人数看:2006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52.6万人,比2002年增长11.0%,大大高于同时期单位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基本医疗保险方面,2006年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32.20万人,比2002年增长34.2%;失业保险方面,2006年我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有20.28万人,比2005年增加2.36万人。
  2、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事业稳步前进。2006年全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达12859万元,比上年增加4769万元,增长58.9%,比2003年增长3.5倍;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035张,比2002年增加828张,增长37.5%。
  (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文体生活多姿多彩
  1、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群众文化娱乐开支增加。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2006年,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有62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11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2006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155.8万册,比2002年增加59.8万册,年均递增12.9%。同时,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为216元,比2002年增长了71.4%;农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388元,比2002年增长35.9%。 
  2、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5年来,我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设备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设备的改造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闻“三贴近”路子,增强了新闻时效性、可听性,广电事业稳步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广播电台有1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6%,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电视台1座,3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县级电视转播发射台63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6%,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0.5和2.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2.9%,比2002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3、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在世界和全国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有1人次获得第十五届亚运会4×100米接力金牌,实现我市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1人次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重62公斤级冠军;有1人次获得第五届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冠军和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能激流回旋、激流无门竞速两项冠军;有2人获3项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9人获15项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我市尤溪县的游泳运动员苏昌下先后获得4×50米自由泳接力赛、1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和50米仰泳铜牌;沙县的柔道选手柯金伟在22岁以上组66-73公斤级(能力二级)的柔道比赛中夺得铜牌。
  (五)进一步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大。2006年,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8.39亿元,比2002年增长60.1%,年平均增长12.5%;2006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83.3%,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辖区各县(市)的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金溪、尤溪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沙溪12个省控断面达标率为90.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超出省政府下达目标数10.3个百分点;市区饮用水源达标率99.5%,比2005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2、环保重点工作扎实有效,减排工作初见成效。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28186万吨,比2002年减排1071.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2年的89.8%上升到2006年的95.5%,提高了5.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2年的59.4%上升到2006年的68.3%,提高8.9个百分点。
  3、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绿化、美化三明工作成效显著。多年来,我市坚持倡导义务植树和美化家园活动,城乡居民生存环境更加优美、舒适。2006年全市林地2645.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28.6万亩,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省“绿色宝库”的美誉。我市森林覆盖率76.8%,比全省平均覆盖率高出13.8个百分点;全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8平方米,比2002年的7.02平方米多1.76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02年的25.3%上升到2006年的62.1%,5年上升了1.5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1%,比2002年的88.9%上升了4.2个百分点。
  二、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社会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本要求,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但从近5年的社会事业统计数字上看,我市社会事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处理好社会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2、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依法加强生态建设,要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森林和绿地面积,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村水源污染,保护饮水水源。同时,广泛开展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全民环境意识教育,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把我市建设成为“蓝天、碧水、绿地、青山”的新三明。
  3、提高婚检率,控制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新《婚姻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二是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或政府买单免费婚检方式,努力提高婚检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强三级预防保健措施,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覆盖面,切实减少缺陷婴儿的出生。
 (作者单位: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陈   真)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溪明老秘 发表于 2009-2-27 17: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灌水人有所顶 也有所不顶
 
ericbaggio 发表于 2009-2-27 17: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头可断 水要灌 灌水规矩不能坏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公车上本没有裸女 转贴的多了 也便成了裸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