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党的建设---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返回上页

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李先华

如何有针对性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一直是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探索的一大课题。近年来,开善乡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要求,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员增素质、支部增活力”,在实施农村党员“三增”责任制的基础上,突出党员的特点和专长,对除任村主干之外的农村无职党员实行了划组分类管理,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党员划组分类管理模式的产生原因

开善乡现有党员325名,农村党员249名,其中女党员26名,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25岁。他们当中,中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38人、初中文化程度76人、 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134人,有专特长的党员105人。由于党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专特长的不同,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若按共性管理统一要求也就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责任缺乏针对性。从开善乡农村党员的基本结构来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专特长相差悬殊,如果按共性管理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便会导致党员工作缺乏重点,没有特色,个人特长及潜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工作实效也就不明显。二是存在事务主义。有些党员对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对经济项目带创不够,对公益事业参与不积极,对村里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没有沉下心去解决,甚至在一些党员眼里,诸如山林纠纷、土地承包、邻里争吵等都认为是村干部的事,与己无关,把自己当成“闲人”,成为“挂名党员”。三是存在被动拉磨的状况。一些党员认为自己没有相应的位置,村主干叫到才去,没叫他,看到都不管;有些党员习惯于按上级的精神办事,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做,上面不说就不做,干事缺乏主动性,工作缺少配合,形不成党员的整体合力,处于工作被动的局面。此外,还有相当部分的老党员自认年高体弱,文化低,作用难发挥,成为“三少”党员,即少参会、少发言、少做事。于是,党在农村所有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全部压在为数不多的村干部身上,导致村里的工作力量不足,农村经济和事业发展不快。基于此,开善乡在认真实施“三增”责任制的同时,对之进行深化和细化,提出了按“有位有为”的原则,从个性管理着手,挖掘每个党员的潜力和特长,实行了对农村无职党员划组分类管理的办法。

二、党员划组分类管理主要做法

1、按“有位有为”原则,对党员进行划组分类。“有位有为”即给无职党员一个适当的位置,并要求他们在相应的位置上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善乡党委结合乡情,把农村基层各支部党员按照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分成五个组,即参政议政组、双带工程组、治安联防组、民事调解组、村民理事组。参政议政组由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组成,列席参加村两委重要会议,监督村两委班子及班子成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落实情况;双带工程组由党员致富能手组成,党员带头抓项目,带动农户兴产业并,每人帮带1-户贫困户,在技术、劳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帮扶,实现共同富裕;治安联防组由懂法律、有治安经验、身强力壮的党员组成,由他们负责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民事调解组由政策观念强、办事公道的党员组成,要求他们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村民理事组由在群众中威信高、善于处理事务的党员组成,主要帮助村民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务,负责审核各项事务的合法性、决策性,依法办事。开善乡对农村党员实行划组分类管理,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划出50个组,每组最少由3人组成,最多由6人组成,除党员外,还吸收部份入党积极分子为成员。小组的建立,为广大党员发挥特长,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

2、以服务为纽带,赋予各组相应的权力。党员划组分类管理是以农村无职党员为桥梁和纽带,突出为村民提供八项服务为内容,即宣传方针、政策,讲授致富经验,传播科技文化,走访天灾疾苦,做好计划生育,制止迷信赌博,调解邻里纠纷,帮扶特困家庭。为使普通党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乡党委和村委还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如村里重大事务参与权、村务公开监督权、农户意见反映权、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权等。实行划组分类管理以来,由于每个党员责权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明确,都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都有自家的“责任田”,做事有了“位子”,身上有了担子,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党员积极参政议政,为村里发展出点子、谋大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调解民事纠纷,无职党员对村里之事不再存有“无事之人”,不再“不闻不问”,而是有事可忙,有事可干。他们根据所在各组的职责,认真开展工作,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是农村党员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开善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政策法规知识。村两委根据各组不同的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如组织村民理事组重点学习殡葬改革方面知识,更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组织双带工程组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更好地创业致富,更好帮带贫困户。乡党委以支部为单位,以挂村领导为教师,对各组党员进行培训。与此同时,乡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印发宣传材料和工作资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印发宣传材料和工作资料,以便他们掌握法律政策武器,掌握做好各自工作的手段和技能。由于基础工作抓得实,因组施教,党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各组党员工作起来更具活力,工作成效也更加明显。4、健全机制,严格督查落实。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各村党支部切实把党员划组分类管理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每月召集一次交流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乡党委定期召集会议,由各村汇报开展活动情况,分析研究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并确定专人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首先健全完善考评制度。各村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对划组分类管理的目标内容进行量化管理,成立考评小组,与各小组签定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年终考评;其次,把划组分类管理考评与民主评议党员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考评成绩作为乡党委年度考评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三是严格督查落实。乡党委组成督查小组,适时抽样调查,重点督查各村划组分类管理情况、发挥的作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落实管理措施。

三、党员划组分类管理的初步成效

1、整合干群之力,塑造了一支可以依靠与信赖的“生力军”。党员划组分类管理以责任促落实,明确了各组的分工职责,同时又确保分工不分力、不分心,建立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有效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在各村形成支部有了任务找党员,党员去做群众工作;群众有事找党员,党员能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找村干部和上级党组织反映,求得圆满解决。在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中,村党支部既对无职党员给予宏观指导,又参与具体操作;既给任务、压担子,又给人力、出点子,从总体上加大了对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力量。如余源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3名。以前由于党组织涣散、经济发展滞后 历来有普通党员与村两委唱对台戏的现象2001 年被评定省级贫困村和后进村。实行划组分类管理以后,该村在认真查找不足的同时,提出了“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找好一条路子、打好一个基础”的思路,以提高每位党员参与村两委建设为突破口,让每个党员都有工作参与权,对扭转落后局面有了责任意识,以极大的热情,按照各自划分的责任目标,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全村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群众的思想工作好做了,税费好收了,从唱对台戏到齐心协力谋发展,思想观念得到明显的改变。

2、找准结合点,寻求到一把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金钥匙”。党员划组分类管理以无职党员化解普通群众的矛盾具有自己特殊的优势为出发点,找准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的结合点,形成了重心下移、上下联动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格局,从而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相对于村干部而言,无职党员也是群众的一员,而相对于群众说他们是党员,又是群众模范成员之一,在思想上、感情上更便于与群众沟通。而这种沟通,对于化解各种矛盾,做好各项工作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利的。在过去,一些村出现的干群矛盾,往往并不是干部不公道、不廉洁,也不是群众不讲道理、很难缠,而是缺少相互沟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产生隔离层,造成了误会。现在通过党员的这种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深了干群之间的互相理解,很多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在一些村里,计生工作不再难做了,税费不再难收了,经济结构不再难调整了,公益事业有人干了,抗洪救灾有人带头了。如余上村党员江传雄在2002年“6.16”洪灾中,发现堤坝将被冲跨,他立即召集来党员群众,组织抢救,并第一个跳入洪水中,筑起“人堤”,避免了百余亩烟田被冲毁。

3、凝聚党员内力,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划组分类管理以党员为核心, 把无职党员当成“干部”,充分重视党员的主体作用,克服以往日常工作中只重视干部党员而忽视无职党员作用的倾向。这样,不仅提高了全体党员的自律意识和工作能力,而且解决了干部与群众“两条心”、“另眼看”的观念,使党员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如余地村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与县食用菌站签订统一收购合同后,在双带工程组成员的带领和发动下,全村13名普通党中,有11名党员先期投资栽培,并以个人名誉帮助困难户贷购菌种,如期进行栽培。全村100余户农户,共有70 余户进行了食用菌雪茸菇栽培,栽培量达70多万袋。日前,该村第一批鲜菇已上市,价格看好。获得好的收成后,该村的双带工程组成员又趁热打铁,继续与县食用菌站签订了60万袋的食用菌姬松茸的栽培合同,从发展的势头看,栽培总量还将突破。肖坑村“双带工程组”年轻党员杨兴礼有养殖经验,并经过畜牧方面的专业培训,响应乡党委、政府乌骨鸡养殖号召,成立由他任主要负责人的特种鸡养殖专业户,带领年轻人共10人,养殖乌鸡达上万羽,有力地促进肖坑村特种鸡养殖产业的发展。

4、服务广大群众,提升了基层组织的“聚心力”。党员划组分类管理是以服务为根本,建立健全服务到位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机制。一是以“为民”为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把特困户和弱势群体的困难解决在村里,全乡党员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疑难问题600余件,扶助100余名贫困户发展生产。如2002年9月洋坑村特困户廖其梅考上西安交通大学, 正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党员村民理事组了解并派出成员及时联系乡民政办、县委办,在县乡的帮助下,积极寻求全社会的资助,共筹集资金达6000多元,让优秀学子准时到校报名,同时,还在党员的倡议下,成立了基金小组,为今后贫困学子的就学消除了后顾之忧。二是以“富民”为中心,创造一个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如岩坑村普通党员雷林辉,在承包村集体毛竹200多亩后,又开发种植杜仲100多亩,并承包原乡林场杜仲厚朴基地170多亩,在他的带动下, 全村共种植药材杜仲和厚朴1000多亩,为今后农村形成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以“安民”为保障,创建文明村,让群众安居乐业。四是以“乐民”为动力,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科普、文化、教育、卫生”进农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活动,提升群众的精神情操。

作者为泰宁县开善乡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林运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