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多措并举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 张九萍

[复制链接]
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1-7-4 08: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吕梁市是革命老区、资源大区,也是近年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发展新区。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对吕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实现赶超跨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顺应时代要求
      坚定市域城镇化方向
    吕梁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虽然压力巨大,但实力具备、动力强劲。所谓“压力”,是指目前吕梁城镇化水平很低,与市域经济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工业化发展步伐极不匹配,与全国全省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潮流形成较大反差。全市城镇化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由于立地条件差、历史欠账多、管理水平低,现有城镇总体上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设施落后、功能不全。所谓“实力”,是指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具备了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的物质基础。经济总量攀升到了全省前列,而且跨越崛起的势头强劲。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制约吕梁发展的水、电、路“瓶颈”发生根本性突破。全市域城镇化开始起步,初步积累了具有吕梁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吕梁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所谓“动力”,是指吕梁的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推进城镇化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市域城镇化特色
    立足区位优势,科学布局城镇体系。吕梁东承省城太原,西接陕北及西北,是太原都市圈及山西省向西跨进的主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区位的不可替代性,决定城镇崛起的必然性。紧紧抓住纳入太原都市圈的机遇,借全省力,打太原牌,兴吕梁市。以目前吕梁市区为核心,周边三县为支撑,按照“一市四区”的布局,打造黄土高原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西北地区最具实力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和我国中西部结合区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居于太原都市圈核心区的两个县级次中心城市,提升其余县城综合功能,扶持发展若干重点建制镇,形成层次完整、功能呼应、产业衔接、布局合理的市域城镇化大格局。
    发挥产业优势,夯实城镇化基础。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化强力推进,是吕梁最集中的优势和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吕梁大部分城镇必然是因矿而立、因工而兴,因此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和市域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共同提升,是吕梁城镇化的最基本路径。按照“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模式,建设工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切实转变工矿产业发展方式,实现集约低碳绿色发展。相对应的城镇要主动调整功能定位,与工业园区发展需要相对接,在为工业企业高效提供信息、物流、科研、居住、娱乐等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吕梁大地崛起一批煤都、钢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吕梁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搞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配套三产服务,带动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特别是围绕打造全国最大清香型白酒基地和全国著名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努力打造“酒都”、“枣镇”、“核桃城”。
    挖掘文化优势,深度提升城镇品位。城镇的规模扩张靠经济,持久魅力靠文化。吕梁是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又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标志性的文化元素。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有清醒的文化自觉,注重挖掘、提炼千百年形成的优秀地域文化特质,赋城镇以灵魂,发挥对内凝聚人气、对外提升形象的作用。
          抓住关键环节
      破解市域城镇化难题
    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城镇化的先导。应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产业、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制定完善近、中、远期城镇规划。坚持“三规”统一,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城镇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规划有机对接,使建城有地、立城有本。应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滞后是吕梁城镇化的主要“瓶颈”,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应着重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市政建设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创新体制机制。一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二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三要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四要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整治城镇环境。开展城镇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提升活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整治“脏、乱、差”痼疾;倡导文明风尚,提升文明素养;推进治安综治,确保社会平安,使每一个城镇都成为人们安居的乐园、创业的宝地。
          坚持统筹兼顾
      提高市域城镇化质量
    处理好城镇与乡村的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改变城乡分割、互相脱节的发展模式,使城镇化成为城乡之间互相吸收发展要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城乡的共生共荣。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中小城镇应发挥好沟通城乡、连接工农的纽带作用,发展支农产业,带动农业现代化。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通过提出宏观政策、设定发展目标、制定总体规划等手段,把握城镇化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解决好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等问题,避免出现因过度城镇化引发的不良后果。
    处理好市域城镇化与城乡生态化的关系。城镇化必须走绿色、低碳的新路。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把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生态代价,实现城镇化的集约发展。
    处理好调动内力和借助外力的关系。城镇化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必须调动市域内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内生力量的最大凝聚。同时要牢固树立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巧借外力,助我发展。
    (作者系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市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3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