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新的一年实际上开始于去年岁末。仿佛是一辆有感情、有思想的列车,愈是跨年而去,大多数人愈是会不由得想到:过去一年我活得如何?做得怎样?新的一年我要争取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做?
- J& G. A A( O2 u( Y+ s6 M5 N, t& I 岁末年初,对于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说,肯定都会有这样一份感情、这样一种思想。
, J0 l0 \, ]3 Y! {% i) a/ P 但很不幸,年复一年,年年岁岁,老人也一再地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人中的一部分人来说,上述“不由得”不过是一种惯性,它起始于颇带感性色彩的一种思维习惯,并不一定形成有生命力量的行为定势。; W7 V; p; ?( R7 b( e( M
难道不是这样吗?只需看看那些从元旦开始写日记的人能否坚持写到春节,就可以得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答案了。
; f# M: _/ I' f) M- U+ I 所以,对这“一部分人”来说,在这“开年”未久的时刻,应该提醒他们:光有惯性不行,还要有理性。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性,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比惯性更持久、更强劲的行动力,它不仅源于任何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更来源于那些肯学习的人后天所获得的一种理智。先天所具有的东西总不比后天所形成的能力更靠谱。难道不是这样吗?1 F2 m6 c8 E( J/ s2 y3 R1 V: M
说到底,我们在这里强调理性重于惯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要想获得今年的“面包”,光有梦想肯定是不行的。而惯性,连梦想都不是,它只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气泡,一个不能度人而只能自误的非理性气泡。) d7 d' h7 D9 q
所以,开年之初,我们要讲理性。( `5 D% k/ T, o( g9 {' U, I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上言所谓惯性,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起码对于“我们身边大多数人”之外的那些人来说,它还是颇具含金量的。这也就是说,岁末年初“有想法”的人总比那些“什么想法也没有”的人要好。在这里,我们还要对后者稍微分析一下:
3 _) k- `3 S% S+ U1 N 一种“什么想法也没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忙。忙得连目标都失去了,还忙个什么劲呀?不管是去年的老目标,还是今年的新目标,在岁末年初的时候,都应该明确,明确,再明确。
6 ]3 A" [* r- R; ^+ Q' \ 另一种“什么想法也没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木。麻木的木,字典上形容为“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这种人是岁月的俘虏,在精神层面统统被缴械了。无论是岁尾,还是在年初,我们都有责任对身边的这一种人击一猛掌,再击一猛掌。
4 r f! S2 r" g1 O 由此,我们不能不说到德性。所谓一击再击,当然不是没有德性的事。很多年前,北京一公交车内,因司机不得不猛然刹车,车内一后人撞向前人,前人(女)回首痛斥:“德性!”后人(男)则赶忙作解:“不是德性,是惯性!”' l6 d2 H% w+ y6 e
这则著名轶闻现在让我联想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不是惯性,是德性!”的确,厚德载物,那些“什么想法也没有的人”,不想度己,焉能度人?在岁末年初,这不仅是惯性的缺失,更是德性的缺位。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固然要强调理性重于惯性,更要强调“北京精神”中的“厚德”高于一切。0 Z- b7 r' R/ V2 h' v" C
没有德性为舵,理性将无由所思,惯性更是过眼云烟。3 q; |; w5 s9 c( S% B6 o
是为开年一谈三性。作者:李林栋 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