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加强中心血站特色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娱记 发表于 2012-3-30 16: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偿献血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又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具体体现,这是新时期血站特色文化和血液工作的特点。血站特色文化是开展无偿献血和现代化血液管理制度的一种有效载体,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促进血站事业发展和培养奋发向上的医务工作者的时代特征。

  “让献血者满意、让用血者放心”是血站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血站特色文化核心的体现。要让全体血站职工在认同和共有这个核心的同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并用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基本思维和行动模式,直至形成一种习惯。建设血站特色文化,必须紧紧围绕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血站发展这个中心,搞好宣传和服务,打造献血文化和血站形象文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是建立献血文化的基础。无偿献血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公益事业,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以鲜明的献血文化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为此必须紧密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做到宣传有计划、有安排,不断拓宽宣传内容,开辟宣传广告平台。除报刊、电视、广播之外,通过老秘网、社区乡村宣传栏、灯箱、手机短信、有奖竞赛、献血爱心咨询热线和大型宣传专题活动等,树立献血活动的“亮点”,使献血科普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献血文化,让无偿献血宣传走上街头、走向社区,走向千家万户,促进自愿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

  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和交流,激励献血文化的发展。血站通过组织献血先进个人联谊活动、Rh阴性献血者俱乐部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和政府组织无偿献血表彰会活动等,使无偿献血者这个大家庭的每位成员和员工们心意相通。悉心倾听无偿献血者的建议和意见,对工作积极加以改进,尽其所能满足献血者的需要,使血站的服务更具人性化,让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建立稳定的一支志愿无偿献血队伍,促进献血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血站形象文化的关键。血站应为市民提供一流的、良好的采血服务,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开创血站特色的形象文化,树立血站不以营利为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社会新形象。

  一是运作标准化。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是血站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建立和完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血站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等全面的以血液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是献血安全和血液质量的保障。让血站运作和服务中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每一过程都实行动态监控,确保血液质量,杜绝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社会各界对血站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二是服务优质化。血站工作始终是面对两种人群的服务,即无偿献血者和用血者。在工作中要努力探索“优质、高效、便捷”的采供血综合服务模式。针对无偿献血者要采取走出去、送上门的服务方式,下基层、到单位,流动献血与定点献血结合,为献血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热情接待,真情问候,使献血者在奉献爱心同时也感受一片温暖,用周到、温馨的服务留住一位位奉献爱心的人。为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大力推广成分用血,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并对临床用血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保证临床用血,而且也节约了血液资源。

  三是科技精湛化。血站在科技上要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项目和开展科研工作,以适应血站业务发展和献血市民的需要。血站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先进的血液检测设备对血液进行检测,按国家的要求对所有血液标本传染病项目进行自动化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制定实施相关加强科研管理的制度,鼓励职工进行科研工作,在职工中广泛进行科技教育和培训。通过科技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人才卓越化。各项事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核心的动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务实创新、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高素质血站队伍,是血液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血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始终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一流的服务技术相结合。在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营造血站团结友善、奋发向上的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血站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职工必须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鼓励职工进行科研创新,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血站队伍。□杨丽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4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