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任何事物发展总是留有某种缺憾。工作也是如此,总是在方方面面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一点,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寻找工作不足,就是一分为二看待工作,就是把不足的方面寻找出来。事实上,工作中有许多客观上难以处理的矛盾,导致了主观上的一些非故意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就是工作的不足。
; o1 U* {$ j" s1、干与学的矛盾。: j5 T8 {* g" K( a2 L) @) l( x# @
忙实干是对的,但是过于忙实干就会忽视学习,也是问题。如: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但由于日常工作多,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总以为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把学习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I. q9 l( |% ^. V6 p1 s
2、量大与量小的矛盾。
2 C2 ^, @+ b& A8 M; q7 P1 N' V这种问题不属于质的问题,但是有发展演变为质的问题的可能。一般用“有待于”、“不够”等词语表达。如:“有待于提高”不同于“低下”。“低下”是达不到标准的问题,“有待于提高”是达不到更高标准的问题。“不够”不同于“少”,更不同于“没有”。) d6 t0 w6 f; V- V, o- n
如:想问题、干事情起点低,就事论事的时候多,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较弱,因而在抓具体的工作中就缺乏足够的政治自觉性和历史紧迫感。/ d/ ~+ S3 C7 _- t3 ^
如:产业集群度还不够高,改革任务还比较繁重,农民增收步伐还不够快,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
6 F3 l" Z7 {5 P9 \+ E3、一时与长期的矛盾。
3 ? k! ^9 j3 x$ w4 M- Z) j时间上“有时候出问题”往往不可避免,但这也是不足。如:导致“有时”放松了学习。# X' q4 `% n1 t7 M7 j$ P. `5 ^
4、重点与非重点的矛盾。* ]5 p5 r9 T' ~" s$ _8 w
不能统筹兼顾,顾重点轻视非重点,用重点论代替两点论。如:调查研究的广度不够。工作中,我们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基层经常去的是先进村或落后村,经常关注的是致富群众或贫困群众,但是对中间状态的村和群众走访不够、了解不多。; ?, Y8 \4 g& }( g4 g
5、工作开展深与浅、工作策略快与慢的矛盾。
4 y: Q b- w5 i6 [" ]0 [8 g如:调查研究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在“调查”上下的气力较大,但在“研究”上做的文章不够,尤其是对于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虽然调查很细致,但是有时候却拿不出能够立即彻底解决的办法。& I0 A. h, d" _
6、严格要求与过于体谅的矛盾。
3 j; P! r9 u6 z* L/ Q/ v% j6 a碍于工作情面的不足。如:在具体工作中,考虑到干部平时工作很辛苦,在干部管理上不够严格,认为只要能够把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做好,就是好干部,造成对干部表扬多、批评少,一般要求多、督促检查少,对干部出现的问题有时批评教育不到位。
! J" T2 U6 f! k8 C8 R; k- H5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