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

[复制链接]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10-10 06: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这些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而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是领导干部在高水平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必备的、起关键主导作用的素质与本领,是最本质、最重要的能力,在干部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能力。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内涵非常广泛,主要的核心能力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忠诚。领导干部对党忠诚是我党最鲜明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的一大代表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郑重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从那时起,忠诚就成为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发展史,就是一部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对党无比忠诚的历史。同战争时期相比,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少了,但对党忠诚面临的考验仍然是复杂的、严峻的。如面临思想政治领域斗争的考验,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站稳立场;面临手中权力的考验,需要我们立党为公、公正用权;面临遵规守纪的考验,需要我们听从招呼、令行禁止;面临进退得失的考验,需要我们服从大局、淡泊名利;面临事业责任的考验,需要我们心无旁骛、恪尽职守;面临困难风险的考验,需要我们意志坚定、奋勇向前;面临群众公信的考验,需要我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面临各种诱惑的考验,需要我们保持气节、严格操守,等等。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对党忠诚贯彻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彰显和体现对党忠诚。

  二是道德。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也就是政德。领导干部的德与才是其素质和能力的两个基本方面,但这两方面不是平行并列的,两者比较,德更具有统率支配作用,正如古人所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干部有德无才,难以为党和人民作出大的贡献;有才无德,则会导致权力滥用,其才往往成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工具。从实际情况看,缺才无德的领导干部只是极少数,但有才少德的领导干部却有一定的比例。不少领导干部聪明才智并不缺乏,有的甚至才华横溢,但“跟头”都栽在了政德上,栽在了党性修养的缺失上,栽在了自身不能“慎独、慎微、慎初”上。如果再做进一步分析,这就是“木桶理论”中讲的,领导干部到底有多长的政治生命,决定在最短的一块板上,这块“短板”是什么?就是政德。政德这块“短板”左右着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其他“板”再长也无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成长为领导干部很不容易,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当前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习近平同志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时的讲话中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要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用人导向。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当前我们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而每一位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固然意味着个人的进步,但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勇于担当,2012年2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文章,讲的就是勇气和担当。曾国藩曾提出人要有“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的品格。我们面对风险,也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文革”时期,邓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就是一种历史担当,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三是才干。新形势下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有突出的才干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有才干首先要有才。才是什么?首先应该有“三识”,即学识、见识和胆识。学识,就是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有了足够的学识,才能增强工作上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实效性。而缺少足够的学识,就会导致“短视”——目光短浅,轻则成为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重则成为政治上的盲人;“短气”——营养不良,中气不足,工作吃力;“短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难以抵御各种政治和思想疾病的侵袭,政治生命过早夭折。见识,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独具慧眼的见识,需要以渊博的学识做基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进行揭示。胆识,就是必须具有敢于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每一个人在胆识和精神状态上有很大的不同。胆识过人,思想就解放,思路就开阔,就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少胆识,就会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怨天尤人,工作迈不开步子。

  有了才,然后就要去提高具体的干事能力。主要是“三个能力”:一是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十二五”规划和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提高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思路、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是提高做群众工作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目前,一些干部不掌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很容易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因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解决群众的诉求。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要学会转变工作思路和应对模式,用改革的方法、制度的手段和创新的理念去加强社会层面的管理和服务,切实提高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三是熟练运用政策法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实践证明,如果干部平时注重学习,懂政策、懂法律,对上级的政策能理解吃透,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落实工作就能迅速到位,工作也能创新思路。如果不注意学习,对政策和法律知道不多、理解不透,工作中还是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处理问题,收效就会很差。有时制定的措施、手段违背了党的政策精神,甚至违犯了法律也不清楚;有时还会把经济问题、利益冲突错误认定为政治性问题,引发更深层次矛盾,使工作陷入被动,影响稳定和发展。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只有学懂学透,然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政策法规,才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才能促进干群和谐、社会稳定。
■ 邓沛然
标签:提升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