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滕朝阳:做官的好处

[复制链接]
玉洪秘书 发表于 2013-4-4 0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如果一个社会中有很多人把做官作为首选职业,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个官本位社会,不论时代的指针是指在11世纪还是21世纪。做官虽也是一种职业,与别的职业却有一种大不同,那就是握有权力。官员拥有权力本不成问题,问题是手中的权杖若不受制约,再加上头顶无星空,心中无律令,则会在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为所欲为,权力派生的好处由此层出不穷,用阿Q的话说:“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d: t  n! J+ U' W% `. `& u0 [- P

5 a- c1 F+ I7 ]  H    古人教育子弟读书求上进,管用的办法是强调读书可以做官,而做官的好处则足以使人头悬梁、锥刺股。清末谴责小说《仕途现形记》第一回,教书先生王仁正是如此开导自己的学生,即东家方必开的老三:“你父亲就是你一个儿子,既然叫你读了书,自然巴望你巴结上进,将来也同你赵家大哥哥一样,挣个举人回来。”老三问:“中了举人有什么好处呢?”王先生说:“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拉翰林,好处多着哩!”老三追问:“到底有什么好处?”王先生说:“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阿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哪里来呢?”那老三虽只是个孩子,听到“做了官就有钱赚”一句话,口虽不言,心里也有几分活动了。# J% Y3 N9 @+ q

( x9 w& h3 K! `6 B0 c; }    这段文字真妙,妙就妙在一个小孩竟会对“做了官就有钱赚”发生兴趣和共鸣,可以说揭示了清末一般读书人的价值观念。这也不是小说家言,千百年来做官就有这许多好处,如此教化,等于是做官从娃娃抓起。在《仕途现形记》问世前二三十年,日本近代杰出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发表了《劝学篇》,却是劝人为学问而学问,即使生活困苦,也一样“可以学习文明事物”,若“青年学生学问尚未成熟,便遽然求做小吏,以致一生沉沦于微职”,那“就像把做成一半的衣服押在当铺里赎不出来一样”。由此亦可见,观念之先进落后,并不必然取决于时代之先后。
# G( S  q: J6 R
! E! Z: S8 w2 \# H$ j! ?    如今,做官的虽不再像从前那样威风凛凛,使百姓畏之如虎,“坐堂打人”之事也颇不多见,出门“开锣喝道”早成历史陈迹,但从前的好处却未必衰减。看上去不再有的好处,有的不过用新瓶装了旧酒,有的则推陈出新。即以“有钱赚”而论,被揪出来的贪官,敛财动辄数以千万计,已使旧式的官僚难望项背。前些年,一个县委书记公然宣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说了就要倒霉,但嘴上不说的,也不见得就不在心里奉发财为圭臬,更不见得就不上下其手。“官念”如此深入人心,做官的好处又使人如此眼红,也就怪不得不少家长仍以“做大官”来鞭策孩子。  d$ c; E4 u0 ]
1 Q7 e. W4 s2 C  ~
    不过,旧时代做官的,也颇有些好处没有赶上。比如,如今一些官员的一项好处是“黄色收入”,这应是从前没有的,即便有,也不如现今普及。“黄色收入”乃民间说法,规范的表述是“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国外政界人物,也屡有绯闻,却鲜见因此而有损公众利益者。热衷此道的官员,用公家资源为情人埋单,可谓“人同此心”,有的想怎样干就怎样干,有的不能干成,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过,动用公家资源投桃报李,或转其为公职人员,或加以提拔,或扩大其住房面积,与真正的两情相悦而出轨,到底还有不短距离。个中官员或以为个人魅力堪比西门大官人,每天都在饕餮新鲜刺激的爱情。然则官人官人,首先是个“官”,其次才是个“人”。古今中外的风月场中,“人”的魅力何曾压倒过“官”的魅力、
5 j: Z' _% }- l' H9 M“钱”的魅力?8 X9 j( w, L+ M  U- ~& i+ J" P& T

- r8 t# t7 [5 x    《仕途现形记》印行十余年后的1916年,已进入了民国的新时代,陈独秀却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惟中国之发财方法,不出于生产殖业,而出于苟得妄取,甚至以做官为发财之捷径,猎官摸金,铸为国民之常识,为害国家,莫此为甚。发财固非恶事,即做官亦非恶事,幸福更非恶事;惟吾人合做官、发财、享福三者以一贯之精神,遂至大盗遍于国中。人间种种至可恐怖之罪恶多由此造成。” 所谓“国民之常识”,所谓“合做官、发财、享福三者以一贯之精神”,读来竟全无隔世之感。
标签:朝阳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海水深蓝 发表于 2013-4-5 1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我曾不至一次和朋友们说过,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进政府机关,因为那是一个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地方,也是一个摧残人才的地方。你进去之前,或许是一个有活力、有冲劲、有才能的人,但当你在政府机关里呆了几年以后,如果非有大智慧、大勇猛、大坚忍之人,恐怕出来的时候难免就变成了一个废人——除了当官,你什么也不会。因此,中国真正有才能、有创造力的人要在私营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私营企业——或自由职业者里面找,中国真正的社会栋梁以及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就汇集在这些于社会有益的富有生产性、创造性的行业里。2 a( ^- x0 Y; H0 @$ y% g

& `0 t+ |9 g! V: a一谈起中国的政府机关,大家可能很自然地会想起所谓的“文山会海”——到目前为止,这仍然还是我国大多数政府机关行政工作的运作方式。在这些每年要耗费纳税人大量金钱的文件和会议中,大部分都是完全不必要的,或者是仪式性的。大部分文件的下发或会议的召开,都是为了某种神圣、崇高但对空洞无物的无聊玩意,并非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说白了,要么是某种“权力的表演”,要么是在跳文字的或其他形式的“忠字舞”,要么是某种“祭神仪式”。可怜大部分公务员有用的生命,都浪费在这些对于社会没有任何益处的繁文缛节之上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大悲哀!然而,遗憾的是,为了谋取一个稳定的饭碗或“升官发财”,中国有多少“年的老人们”都削尖了脑袋想往政府机关里钻——从近年来的考公务员热里面可以看出来——这简直是整个民族的大悲哀了。7 A( T+ @- x- {4 A* ]1 r" Y. q+ h
$ T7 P7 X+ J% n8 T, E: w1 U
或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认为笔者的观点太过激。他们会说,政府机关也是一个发挥个体才能的好地方,也是精英汇聚之所。不可否认,即便是我国的政府里,也不乏人才,甚至有非常杰出的人才。然而,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注定终身在平庸中度过,仅仅只不过是在“混日子”罢了,不会有任何作为——这一境况取决于中国目前政府架构中的激励机制。在中国当前政府的制度结构里,每一位公务员投资于自身的才能或能力的提升,所获得的回报可能远远不及于在人际关系(如拍领导的马屁)和“权力寻租”上投资来得多,于是也就失去了提升自身才能或能力(虽然搞好“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才能或能力,但不在笔者这里讨论的范围之内)的动力。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就变成了除了“跑关系,开后门”,什么正事都不会做的社会寄生虫。在此意义上,在我国政府当官是最容易、最简单——甚至傻瓜都会——同时也最难的一件事,就看你会不会搞人际关系,有没有靠上过硬的后台,至于到底有没有,或有多少才能和能力,那是另外一回事——有,当然最好,但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小小的装饰或摆设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