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东坡的一首小词,因为它曾经让我在独自异乡的时候,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宽慰,也用这首小词安慰了许多朋友飘泊的心。所以一直也想写写关于这首词的一些东西。这首《定风波》词是东坡写给好友王定国的小妾柔奴的,却通过它传达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
5 s, q' a* b& z( ]5 V 我们还是得从词的背景说起。$ d' I) c1 d5 {& s' Y
东坡自“乌台诗案”后,自然受到了许多的挫折,而因为这个有点莫虚有的案件受到牵连的也有好几十人。其中最重的当属王诜和王定国两人。 e O" M( t3 v! z# w
王诜曾是驸马都尉,为人豪爽,好延接文人名士。南宋马远绘《西园雅集图》,便描画了苏轼兄弟和包括黄庭坚、秦观、陈师道在内的苏门六子等人的诗酒雅会,东道主便是王诜。《水浒传》开头曾写道苏东坡推荐高俅到驸马都尉府去当差,高俅也因此结识了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那个驸马都尉就是王诜。9 j* x) y! O4 o" O) c5 Q
“诗案”发生前,王诜赶去通知住在商丘的苏辙,叫他火速向湖州的兄长报信,后来苏辙坐贬筠州盐酒务,上得了台面的罪名便是参与了“漏泄禁中语”的事件。王诜自然于“收受轼讥讽朝政文字”外罪加一等,受到“勒停”的处分,除开除公职以外,还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
/ m8 U$ b7 k9 J9 t& r- u 至于王定国,其实与苏轼的交游则更早,是东坡的学生兼诗友,两人曾在徐州短短十天里唱和达一百多首,“诗案”主司攻击他“恬有轼言,不以上报”,是可以想见的。但罪状还说他是王诜“相关通案”的同谋,最后远谪到广西宾州监盐酒,真的是有点冤枉了。" J# {9 z( R4 f5 l# K' V7 Q
宾州宋时属广南西路,地处蛮荒之地,条件甚为艰苦。王定国于元丰二年(1079)底押出都门,元丰七年才逢赦还归。在“瘴烟窟里五年”的生涯中,他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自己“亦病几死”。但他不计顺逆,泰然处之,“穷经著书,以诗酒自娱”,结果离开贬所时“面如红玉”,“志气愈厉”。
5 r- v$ F6 k8 T' l# a* W$ C
9 c8 V' Z1 _2 V: ]3 [则“琢玉郎”又有“情种”的意味,倒是一语双关。“点酥”本是宋时制作糖食的一种工艺,后来便把“点酥娘”衍为有梅花花容的姑娘。梅妻鹤子的林逋那首著名的《山园小梅》里头便有“剪绡零落点酥干”句。以至后文有“笑时犹带岭梅香”的联想。在王定国南迁的岁月中,有这么一位美丽又善解人意的女子来安慰他,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她的美丽的歌声直穿透千年的时空,感动着许多人的心。" \$ [5 E% w3 b8 _+ Z, q
其实,如果“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一语,若出自诗人之口,也已是颇能感人的一句诗了,何况出自一位绝色女子之口。难怪连苏东坡都要为好友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小妾而感到欣尉了。
' D+ _, k2 i5 ?6 F( P8 A% d" N 苦难可以造就不幸,也可以造就许多美好的真情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许许多多的诗意的话语,它们在事隔千百年后,仍然可以安慰并激励着我们,使我们不会在苦难中沉伦,或者也在安逸中保有一份清心。1 Z9 W& m k- I7 @
8 G0 W* g3 l4 t. s
; `9 v9 g6 j' v1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