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激扬文字
›
应用写作大家谈
›
名家们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与资料的
返回列表
名家们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与资料的
[复制链接]
水木年华
发表于 2013-9-5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今中外,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文章写作,资料(素材、材料)的收集与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哪怕是驰名中外的巨匠们也不例外。事实上,对于写作者自身而言,材料搜集与积累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从笔者从事办公室工作三十年的实践来看,不重视或不坚持学习、收集和积累材料,就无法做好文秘工作。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有过许多著名的论断,如汉代学者恒宽就说作学问要“厚其基而求其高”,宋代大诗人苏轼也说写作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清人唐甄则说:“积多则神”,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而且古代文学家、诗人等并留存着“积叶成章”、“锦囊投诗”、“功夫在诗外”等著名故事。这都足以说明,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思考,养成随时随地捕捉记录和收集积累资料的习惯,才能达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等功效。对此,知名作家、记者邓拓先生就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捡;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使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名家对于知识汲取和资料收集积累的重视程度,我们从以下几个故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1 B w2 C2 X+ |
; m8 _- A4 Q3 T
高玉宝
利用瓦片和废纸记录自己一生的故事。
著名作家高玉宝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一天,但他对读书学习尤其是文学创作却情有独钟。参加革命后,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识字,甚至练习写作。为了记录有用的资料,他在战争的间隙,常就着瓦片和废纸等进行记写,记录着自己一生的曲折故事。要知道当时他虽然积极参加“扫盲”,学习也十分刻苦,但文化程度到底还是很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写一句话,十个字有九个不会写,都要问同志们,这样,好几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常常因为不会写的字而停笔,或者形象地画物表示代替。”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长期的素材积累和准备,他仅用1年零5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尔后经过多方修改,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半夜鸡叫”的故事在中国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高玉宝自己曾对人说,虽然这是本自传体小说,是写自己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他也是没法写出来的。
/ z* Y9 V& A q# J* q1 H6 p
1 C8 {6 Y4 a, d I: ?
鲁迅的许多文章利益于日常的收集和积累。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他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杂文至今仍充满“战斗力”。为此,有人把他冠之以“天才”和“中国的高尔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却毫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曾对羡慕他文章写得好的人说:“老实告诉你,我的学问并不好,我写的文章,常常挨人骂。谁说我有本事,又能干?我常常上别人的当,吃别人的亏!”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鲁迅先生一贯的谦逊与幽默之词。但有一次他却亲口对他弟弟周建人说,他离开了书报就写不出东西了。所以他毕生重视读书学习与资料收集工作,并每每以此为乐。他说:我伏在书桌前写作时是工作,坐在躺椅上看书读报就是休息。他认为积累资料就应该像蜜蜂采蜜,不辞劳苦,点滴积累,集少成多。据说他当年为了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就花费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他从浩瀚的书海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摘录和收集,从不厌烦;他所写的《小说旧闻钞》一书,就是从90余种1500余卷书中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抄录出来的,真可谓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了。
( `$ [$ _: @' S" N9 @
0 c! B% c8 K3 u' q
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做了
40
年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据资料介绍,马克思对他的每一种著作,都搜集了大量的准备材料(如摘录、提纲、图表以及所有的各种数字、原始材料、目录等等),他习惯于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并系统地作出内容提要,以便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易于选用。马克思为了写《印度史编年稿》,曾经花费近两年时间阅读了印度史方面的多种名著和有关史料档案,并做出了详尽的提要和大量的摘录。当然,最著名的例子首推其《资本论》的写作。自1843萌发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想法起,到1883年逝世止,马克思为了创作《资本论》,花费在搜集研究资料工作上的时间竟长达40年。这期间,他仅阅读和摘要过的主要书籍就达1500多种,作了六十五本厚厚的笔记,字数多到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精确地统计出来。研究者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863年马克思动笔写作《资本论》开始,到该书第一卷出版前夕,他几乎搜集到了当时可以搜集到的一切可资写作利用的所有文献资料;这种用于搜集资料和进行大量社会调查所耗的时间精力,只有为了创作《物种起源》而费时20余年、以浩瀚而坚实的材料证明了崭新理论的达尔文才可以与之媲美。
8 H3 W4 V4 j! x; B
2 N( L& `$ ~& R, ^# \
托尔斯泰随身总是带着一个“百宝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不仅是帮助保存记忆、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而且能在写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其中俄国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典型的代表。托尔斯泰有个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笔记本,不论是在散步还是坐下和客人喝茶,甚至在球场上和孩子们嬉戏,他都会不时拿出来往里面记下点什么。他时常对人说:“我有一个藏万物的‘百宝囊’,我带着它到处走”。这个“百宝囊”指的就是他的随身笔记本。在写《战争与和平》期间,他带着自己的“百宝囊”走遍了全莫斯科的图书馆,访遍了所有能给他讲一丁点与写作情况有关的人,记满了一本又一本笔记,当然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了真实再现波罗金诺战场的具体场景,他还拿着总司令部的地图和“百宝囊”,骑着马在山间巡视了足足几天。当这部耗时二十七年、长达1500页的鸿篇巨著完成后,他回忆起写作的艰辛历程时,不无自豪地掏出自己厚厚一叠的“百宝囊”对人说:“我这本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有根据的,都不是虚构的。”据说在托尔斯泰的“百宝囊”既有与人谈话的记录,又有生动细节的备忘,还有许多生活百科知识的集锦,甚至还画有各种物理实验的图样呢!他告诫文学后辈们说:“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们记下来。”总是伴随着托尔斯泰的“百宝囊”,也成了他毕生写作的材料仓库。除了《战争与和平》外,他的不朽名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及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等写作素材,很多都取自他的这些“百宝囊”里。
6 |1 g' \$ f% s0 a
! C/ ~9 ~% o4 ~+ h. X$ o
毛泽东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生不仅酷爱读书,而且保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凡读书,总要动笔,或直接在书的天头、地脚、边缝、中间处作批注,或另备稿纸、书签和笔记本作摘记,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都丝毫没有改变。有人考证过,仅一部《二十四史》,他就批注了数次,而且有着多种版本。早在湖南师范大学求学时,有一次他从其老师杨昌济家里借到一本《伦理学原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动起笔墨在书上做起记号来;他不仅对全书用毛笔逐字逐句地进行圈点,而且还不时打上一些单杠、双杠、三角叉子等符号。结果这本约十万余字的书读完,他写下的批语居然就达一万二千余字,简直把整本书给涂画得“面目全非”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本书是自己从别人家里借来的。好在书的主人是当时十分赏识他的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先生的。所以当他到恩师的家里去还书时,接待他的杨开慧并未怪他,反而赞赏地指着密密麻麻的批语说:“难怪我爸爸老夸你有才气,原来你诀窍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确实,毛泽东同志每逢读书必动笔墨。比如延安时期,他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就反复研阅了数遍,批注写了12000多字;对艾思奇所著的《哲学与生活》,他不仅读了多遍,还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批判王明等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他自感“我的工具不够”,“因此,到延安就发愤读书”,“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且以哲学研究为主”。为了写《实践论》和《矛盾论》,他更是遍研了延安能找到的马列哲学著作和有关读物;延安没有的,他还写信请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买来供他阅读研究,并且全部都作了详尽的批注和摘录。经过充分准备后,他才把自己关在窑洞里,白天睡,夜里写,不食人间烟火地“奋战”了几个星期,终于完成这两篇不朽著作。毛泽东同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他学生时代所写的一本笔记——讲堂录。在这本笔记共四十七页,一万多字,摘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当时他对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屈原非常仰慕。在这本笔记里全文抄录了屈原的《离骚》,抄文共十一页,笔笔端正,一丝不苟。在每页的空白处还现实性有内容提要。他平时注重记读书笔记,凡先前哲学、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宋古文及至明清思想家的文章没有不摘录的。他还喜欢评论中国历史人物,对外国著名历史人物如拿破仑、恺撒等也有论及。可以说,他的诗、书、文之所以均能同时出色,与其毕生保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有着莫大关系的;而他的这种良好做法,又的确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非常值得我们效仿。
" i6 u$ f$ \2 x9 [
: F* i# N6 W2 Q# \
李贺从马背上得来“诗情”。
唐朝大诗人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其短短一生却为我们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据说李贺的许多诗情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唐才子传》记载,李贺自幼身体瘦弱,但写诗格外勤奋。每天一早,他就会骑着一匹马出门去“寻找诗情”,后面跟着个服侍他的小童;小童身上总是背着一个用织锦缝就的袋子。遇到什么好景致或偶有所感,李贺便立即随手写在纸条上,然后扔进小童身后的袋子里;到了晚上,李贺便习惯性地摊开纸笔,磨好墨,取出小纸条,根据上面的句子加工提炼成一首首诗。如果不是有急事大事,李贺从不间断骑马出门“寻诗”的习惯。“锦囊投诗”的典故即由此而来。由于李贺一生勤奋,虽然他创作生涯并不长,但却流下许多了优秀诗篇,而且风格独树一帜,在诗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被誉为 “唐初四杰”。据说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皇甫湜读到李贺的诗时,大为惊异,还以为他是一个年过半百、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呢,于是两人特地相携前往李家拜访,想不到站在眼前的却是个瘦弱的少年。他们一时怀疑那些充满才情的诗句不是李贺写的,即当面出题让李贺来测验。当看到李贺从容提笔很快应题写出一首诗来时,才又惊又喜,拉着李贺的手着实夸奖了他一番。从此他们来往密切,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这也足见李贺从“马背”上得来的诗作水平之高了。
2 N' m. g4 F/ ]) C+ V3 h) e* i
0 r/ W( G) I/ G& t& q% [# C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5 ?6 f$ {2 U" `. M; ~" g% C1 r
. x5 ?: M i* K# B$ V& z" M- Y
6 R" S& }9 G3 Y8 ]
有一次,为了创作一篇揭露英国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作阶级的作品,他甚至装扮成一名落魄的穷汉躲到伦敦城东区的一个贫民窟里,白天,他出没于工人家庭和难民收容所,和难民们一起排除领面包,同穷汉们一起躺在街市或公园里聊天。晚上,他就躲在僻静处,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一切都记下来。三个月后,他提着满满一箱的资料回到美国。不久,根据这些素材整理出来的著名特写《深渊中的人们》出版了,并轰动了当时的欧美国家。美丽的花朵,根植于大地;杰出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杰克·伦敦一直坚持沿用的这些“笨办法”,不仅使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藏”,而且成为自己叩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据说,他所积累的大量创作素材,许多只要稍加整理,即成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或特写。而由于素材积累实在太多,直到他去世时,还未来得及用完呢!作者: 范作惠
; M1 T7 }2 p6 X' U0 H
4 e: m3 d2 _7 t8 V6 I: V
0 l" a9 l( w9 G! N" F9 H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汇报提纲
文秘杂谈
信息简报
演讲致辞
文海拾贝
工作总结
组织建设
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
水木年华
七级老秘
0
关注
7
粉丝
40
帖子
热门图文
老秘剪裁第1421集:第170讲 向前发展,需要
老秘剪裁第1419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老秘剪裁第141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
老秘剪裁第1417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老秘剪裁第1416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老秘剪裁第1415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
热门帖子
范文大全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突出问题
领导讲话
区委组织部部长在2025年度作风建设教育读书
领导讲话
在全市警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汇报提纲
【写材料用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
领导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七一表
文海拾贝
美学心得(第二百七十八集)罗国正
范文大全
2025年第二季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度思
文秘杂谈
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1
老秘剪裁第1421集:第170讲 向前发展,需要
主题:第170讲 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向任平学习议论文写作方法(4)主讲:
1
1
2
老秘剪裁第1419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3
老秘剪裁第141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6):学用DeepSeek之公文写作场景实战应用(2)主讲:一生
0
0
4
老秘剪裁第1417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1】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8
1
5
老秘剪裁第1416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4】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1
1
6
老秘剪裁第1415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6):学用DeepSeek之公文写作场景实战应用(2)主讲:一生
0
0
7
老秘剪裁第1414集: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
主题: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107)公文业务基础用语解析摘编(六)“前中后”逻辑用
0
0
8
文字交流第1263集:紧跟时事说材料(218)
碎片时间(第231期)紧跟时事说材料(218)——浅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7
0
0
9
老秘剪裁第1413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10
老秘剪裁第1412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4)——学用DeepSeek之人机互动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
0
0
1
老秘剪裁第1406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6/30 选择播
102
1
2
老秘剪裁第1417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1】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8
1
3
老秘剪裁第1419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4
老秘剪裁第1413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5
老秘剪第1395集:第167 讲向前发展,需要更
主题:第167 讲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向任平学习议论文写作方法(1)主讲:
1
1
6
老秘剪裁第1410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7/8 选
1
1
7
老秘剪第1396集:以学习教育材料为例讲解如
课题:以学习教育材料为例讲解如何写好汇报材料【3】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6/9
1
1
8
老秘剪裁第1404集:中八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课题:中八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领导讲话 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6/24
1
1
9
老秘剪裁第1401集:以学习教育材料为例讲解
课题:以学习教育材料为例讲解如何写好汇报材料【4】主讲:赵老师时间:2025/6/19
1
1
10
老秘剪裁第1405集: 第168讲 向前发展,需
主题: 第168讲 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向任平学习议论文写作方法(2)主讲:
1
1
1
老秘剪裁第1421集:第170讲 向前发展,需要
主题:第170讲 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向任平学习议论文写作方法(4)主讲:
1
1
2
老秘剪裁第1419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3
老秘剪裁第1418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6):学用DeepSeek之公文写作场景实战应用(2)主讲:一生
0
0
4
老秘剪裁第1417集: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
课题:手把手教你起草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1】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8
1
5
老秘剪裁第1416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4】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1
1
6
老秘剪裁第1415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6):学用DeepSeek之公文写作场景实战应用(2)主讲:一生
0
0
7
老秘剪裁第1414集: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
主题:公文实例写作上手系列(107)公文业务基础用语解析摘编(六)“前中后”逻辑用
0
0
8
文字交流第1263集:紧跟时事说材料(218)
碎片时间(第231期)紧跟时事说材料(218)——浅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7
0
0
9
老秘剪裁第1413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课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主讲:政老师(原赵老师)时间:2025
2
1
10
老秘剪裁第1412集: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
课题:拥抱AI时代的公文写作(14)——学用DeepSeek之人机互动主讲:一生听涛时间:20
0
0
作者专栏
19469
秘途杂谈
7254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79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