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自我提升的十九条军规(纯干货、非鸡汤)

    [复制链接]
卡布奇诺 发表于 2016-4-2 1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一、太阳底下无新事。许多事情对你来说是第一次,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过往。学会查找资料、请教他人,你便不再是从零起步了,而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
4 U  u; w' e9 E/ a5 W# `& E      二、成长的确需要平台。但更为关键的还是自身的主动意识,主动去学习、思考、总结、提炼。1 e  I8 P( N( \1 s; g* I7 _; P
      三、从他人或是自身经验中反思总结,提炼出方法原则、思维模型和理论框架。& m2 i9 I: s4 T
      四、完成一项任务只是工作的开端。后续你要做的是回顾过程、总结反思。这是一项基本技能,强化主动意识,能力慢慢就会有了。
( B1 @0 O3 x, `* L, p2 V      五、工作业绩上的差距是表面的,更深层的是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差距。; H$ \8 Q2 J+ J  b" Y
      六、确立重点和方向。世界上信息量每天都在成几何级增长,但却不是每一条信息都需要你去了解和掌握。
- K& K  C$ p9 H7 r5 G      七、要读书,却不能只读书。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对于大多人来说,我们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变现。
' w8 v0 b0 i& O8 a$ X      八、集中一段时间练习一项技能,直到将其化为一种直觉惯常反应。% t( f4 u1 h, U; L9 L2 X) n
      九、知识本身并没有力量,知识要发挥作用需要借助一定的客体。你所拥有的知识只有转化为你的能力,用于实践之中才显示出了力量所在。因此,如果你知道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没有把它转化为能力,你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值得骄傲哦!) V* @9 C7 O# Y* T6 }: e
      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就要对其中所蕴含的理论、原理、方法、程序进行一一梳理、抽取、评估,对照自身进行修正完善和运用。
8 j- S" ^" A% C$ C      十一、我们很难做到对自身思维过程进行时时监控,但是,却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完善,用不断增量的科学思维习惯,打败早已过时的大脑原始直觉反应。/ ^) Z9 }; l2 o/ b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0 J: z9 p# p1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精彩评论126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6-4-5 17: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补充一篇文章微信上看到的。

每一位新上岗的公务员都希望自己在机关生活找准角色,完善自我,服务大众,那么,怎样才能稳步提升自我呢?

做好自我定位保持谦逊的学习姿态

设定长远目标,做好人生规划。机关工作许多是事务性工作,如果没有长远目标做支撑,容易陷入枯燥平庸。应明确立志做大事,而非立志做大官。

对于机关新人,融入适应是第一要义,保持“小学生”姿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不仅学习业务知识,更应学会前辈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做事是立足机关的根基,做人则决定着你所能达到的高度。在知识、经验均欠缺的前提下,谦逊的学习姿态是最为务实的,切忌眼高手低,一定要任劳任怨多干事。

明确发展方向列清单从点滴做起

自我提升其实是一项很个性化的课题,新人应立足自身实际,并结合目标勾勒出努力方向。学好新岗位所需技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

新人刚来往往负责扫地、分报纸、接电话等琐碎小事。看似毫不起眼,但真正做到位也没有想象中容易。例如打扫卫生,贵在持之以恒,否则只会让同事认为你在假装积极,因而印象分大打折扣。还有接电话事宜,谨记不要越俎代庖,少当传话筒,把事务决定权留给当事人,同时准备好纸笔防止遗漏重要信息。根据发展方向储备技能。

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公务员职业发展主要分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大类。如果立志成为专才,专业能力提升是最为核心的,这就要求你对业务熟稔于心,时刻关注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谨记专业知识学习是你事业长青的不二法门;如果倾向于综合化发展,例如机关办公室,就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你的视野格局首先要大气,从整体和全局考虑,但终归还需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力求在许许多多细小的地方体现自身的过人之处。

坚持“六字真诀”稳步提升自我

这“六字真诀”很简单,就是“多学、多做、多想”。

多学。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避免认知层次停滞不前,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争当学习型好干部。推荐两个有效学习方式,一是请教机关前辈,虚心向他们提问,从交流中不断质疑、思考,进而汲取宝贵的工作生活经验,这对新人迅速融入新单位大有裨益;二是多读书看报,好的书籍是智慧的结晶,阅读时更像和大师交流,报纸则提供最新的理论、观念、看法,避免和时代脱节。

多做。别怕任务重,任务等同于发展机会。不要因他人清闲而感慨“苦乐不均”,领导让你做意味着对你的考验,看你是否肯干、愿干、能干,只有多做事、少抱怨,才有可能成为领导眼中能干事的人。

多想。学而不思则罔。作为机关新人不能傻干活、死学习,更需要做到独立思考,反刍工作生活中的知识经验,才能真正做到现实和理论的无缝连接。凡事多想想“为什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中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合理方案,提高办事效率。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机关新人如何稳步提升自我》编辑整理)

点评

还是猫兄见多识广啊 佩服 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6 12:05
 
向往雄鹰 发表于 2016-4-5 1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紫苏 发表于 2016-5-24 16: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工作其实就是对思维方法的系统训练和对办事能力的完善
 
黄小云 发表于 2016-5-23 1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布奇诺 发表于 2016-4-6 12:07
, P5 \6 J5 F9 Z1 X! w: i可以的 这些是我个人的体会  自然也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 _. Z* C0 f( l/ R. h1 i" d恩 写明了出处和作者  就是您的名字用的是你的昵称
 
饮马 发表于 2016-4-4 13: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野和知识的局限不是最大的瓶颈,但是思维的固执是
 
1373764489 发表于 2020-2-1 1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0 N; M5 p2 ]! M/ l
----2016年4月15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的讲稿4 W7 k7 j) W# A9 e: e! Y: P* P  D
. J4 ~/ v6 U- l8 ~/ f
- k A5 m% S+ N. c- V. N
) M3 |( O( s- z8 s' N( q3 G0 \" Q# n$ h! U" M# r* c6 i) A2 [' p3 y* s8 h1 U- k2 ~& t- u
这节课是以上节课的内容为基础,以实战方法为主。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学习借鉴他人写作方法的途径有哪些。二、各种学习借鉴途径利弊分析。三、各种学习借鉴途径的具体方法。
2 J9 \, t6 f9 ]! Q8 ~- M1 ~. }* B6 J5 l Y. J
# s5 S* d( m" b# _7 [) F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方面。学习借鉴他人写作方法的途径有哪些。我个人粗略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五个途径,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 v8 C5 t" h7 i$ K5 E/ c
* I" ~1 a, B& T
& l: |0 j4 w; s! {$ {( H , J' b0 J7 \- U: s; h( o9 B4 K
  X  p8 @0 g: D) ]: B8 f4 X! T一是跟着师傅学。
# W$ @7 V9 ?4 x  J/ [4 ~* X; l- _+ a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少见。因为,在同一个单位里大家同为文字秘书,相互之间可以坦白地说是竞争关系。即便是他水平比你高很多,无需担心你水平的提高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作用,非亲非故的,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全心全意去教你。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最起码在你的师傅个人还有晋升的想法,还在位的时候,他是很难愿意教给你太多太真的东西的。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师傅》中的情节一样,看过的同学都知道,所有的武馆都不会教真的功夫。
# @# I+ v0 U3 d. v" p) h8 P) C2 P) y" Q' {! E( r
* u1 _8 b  M" e% r/ ?二是析研他人成文。这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常见的方法,而且成本又比较低。但是,据我了解,我们许多秘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方法,或者是意识到了却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把这块内容作为这节课的重点来讲述。
7 u% |( T. v+ t5 {8 Y: r: s( ?9 x2 q. G$ h 3 E. g. o8 V+ _% m+ I9 h, X
7 T2 ~' }3 r4 {9 D0 m# I  \$ }- p简单来说,析研文章就是从他人的成文中去推测推断其写作过程以及其中所采用的写作技巧方法。为什么说推测呢,因为没有人当面给你讲,而且你看不到成文过程。虽然是推测,但是这种方法确实是成本很低、收效很大,也就是说性价比很高。值得大家很好地学习和了解。可以给大家爆个料,我个人的学习公文材料的过程中也没有人教,那会呢,也不知道有老秘网和文稿评改演播室这么个好平台。因此,可以说我个人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依赖于析研他人的文章。特别是在“如何构建文章结构框架”方面收获很大。7 n9 a1 i5 c7 z9 Y* Q
* }# v' D8 T2 @: _* ~! N! i: o" `: y 3 X6 O, w r+ F) m5 s
1 s) E+ A8 u& E三是听视频讲座。就像我们这个文稿评改演播室一样,大家来这里听老师们进行视频语音讲座。这个呢,问题就很简单了,同学们尽力去听、尽力去记、尽力去想、尽力去用,但是,实际情况呢,我个人武断地认为可能不是很好,我们这个群,有这么多人,但是据我观察,每次来上课的,或者说,坚持来听课的人常见的就那么几个,发言踊跃积极的也就是那么几个。这个呢,当然可能是因为大家晚上要加班工作、或者开会、或者个人有私事,但是,我想,既然我们是花钱进来的,可能这点钱对你来说也不多,不算什么,但是,你不能小看写作对你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呢,大家有什么困难还是尽量克服一下,虽然说,我们课后有录音和录像,但是,效果呢,还是比不得当场来听课。. o& D7 O, s# j8 s0 A
8 v& v1 S% M2 ?& Z' G! y! D: {6 R8 L8 _1 f4 J. G" K
四是看写作教程。这个呢,市面上有各种各样关于党政机关公文材料写作的教程。还有各种范文书籍。但是,说句真心话,虽然我是没有那个本事编写写作教程,但是,市面上的写作教程确实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是,也确实有写得很好的,我在这里就不推荐了,有插播广告的嫌疑。2 b4 S4 \, [! {* G9 t( Z
8 b; ^/ U& k7 q' \6 z! t0 F) ~
0 }" D0 C: L5 W3 t* M/ v; l五是介绍写作方法的经验文章。这个就比较多了。有专门介绍写作知识、写作经验的杂志,还有专门的网站。我们老秘网上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类文章。其中很多老师和秘友们所介绍的方式方法都是个人亲身体会,写得很好,大家可以多去浏览,多去学习。1 u- Q# V! E* N2 f7 M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学习借鉴他人写作文章的五种主要途径。欢迎同学们把自己在学习借鉴他人写作方面的好方法分享出来。可以通过老秘网或者微信留言的方式,跟我交流。在这里先谢谢大家。3 N/ x0 ]8 B1 G9 @- X, a* T
下面,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五种途径。我们再来看一下各个途径本身所存在的利与弊。也就是这节课的第二点内容。这个呢我同学们简单听一下就好了。
. c# t. d6 [; w3 `0 f# k D" Z5 ^
" N& Q) J1 c# |& c) ^8 P  O* V二、各种学习借鉴途径利弊分析, z0 c4 k$ `/ s4 z; _0 h' ?4 T
7 k. v% x& k/ @# N: |0 `
, o5 R# I/ T0 T这五种途径中,最好的途径当然是跟着高手师傅学习,因为可以面授机宜。但前面我们也讲了这种好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 o+ C9 ~: c2 X) }
+ _5 U2 b% u% L9 d/ N3 U - I$ i, I, Y( y" W2 ]3 x9 `* j( \7 R% r! s3 x6 Y$ ^
这其中呢,析研文章的方法最容易实践,而且性价比最高,但不得不承认见效慢,需要耐性,慢工出细活。
; v0 j( E2 |' ~5 d6 u3 J& o& }9 Z9 P# F. l: S z* h6 T' I4 z7 B, A0 L2 H- [5 D4 n4 M3 s% \
读经验文章呢,最简单方便,但是却不一定有用。如何变得有用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具体如何操作,我们过会再讲。
( `+ p* ?8 E  u( k6 g- K8 j) ~. ]* B7 h) e% ]2 C. a ! G2 F8 F$ ^' p) e% \7 q! a
/ {$ C* M/ H( x- `6 e听视频讲座最有效,但却难坚持。原因我就不说了,大家心里都有数,看看我们群里有多少学员,今晚又有多少人来听课就知道了。事实胜于雄辩。
/ Z8 ]/ f  x- L, }- T; j8 q- J+ q4 o- [9 x ' ^! ?: B' o) c& m1 M6 ]+ M9 A' V" a& t7 S. k
这其中呢,读写作教程最无益,但却是必须的。大家不要误会,我说这种方法最无益,是在这五种方法之中相比较而言的,不是说这种方法根本就没用,前提是你要找到一本好的写作教程,同时,又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和实践。那为什么又说这种方法是必须的呢。后面这句话,这是针对刚刚接触文字材料写作工作的同学说的。我在老秘网上曾发过一篇帖子叫《文字材料写作入门之道》,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机关文字材料,无论是通令通报、请示报告、命令指示等公文材料,还是工作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等应用材料,都有基本的写作要求可循。写作能力虽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习得,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系统掌握这些基本的程式规范,是必要的。就像学习下棋一样,如果不懂“马走日”“象走田”等基本规则,一上来就要学大师的妙招,学来学去,必然事与愿违,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初学者可以把一些机关公文写作教程细细研读上几遍,就能掌握写作的基本“套路”了。/ x  U% f' E" J! ~$ I- X; f
4 J. a( q- u+ m) G' Y $ R( B1 A( m F9 [
$ m3 Q7 _* u7 F( n' c% k1 j1 Z" X  e好,以上我们试着分析了五种学习借鉴途径的利与弊。因为上述内容都是我自己思考所得,所以其中必然有论述不准确的地方。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批评指正。下面,我们来学习探讨这节课的重中之重——各种学习借鉴途径的具体方法。
+ g/ E9 G4 O  B5 z/ k* ]2 {; F* [5 F- I5 h: S, ~5 K; g! @8 `1 M. R' e
三、各种学习借鉴途径的具体方法3 @( W( d0 A& I7 U- m
% [3 K& S2 Z( S: e# t! N 5 k+ ]& W, q# ~( E7 g2 \! X
; c: g' b% p. P" g$ k+ @9 f首先看,如何跟着师傅学习。这里的核心问题与其说是如何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如何让师傅教你更为准确。这个不属于这节课的内容,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因人而异,没办法讲,而且我个人在这方面也不擅长,我的写作方法也不是师傅教出来的,所以实在是难以为大家传授实践经验。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师傅心甘情愿地将所能所学所知所会传授于你。基本上属于一个人际关系交往的问题。我能告诉大家的只能是,尊重师傅,态度诚恳,嘴甜腿勤。
$ j* m$ C2 h2 e' z( \2 G; A1 y: A
! [: F* b: J* i$ t二是析研他人成文,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析研。
; F! _  R* b. M' e4 M9 [但是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有了上节课基础的同学能不能把答案打出来。提升一下,上节课我们在回答如何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的时候讲到逻辑的问题。
4 B  q. a. K0 O/ o( b8 z7 F3 g, z) I& U - J7 Y) ?$ R* i1 E
. }2 \0 G8 y8 j0 K# \* G' a6 o2 z1 M% x! w5 H/ p/ _5 G& O, t: J2 ~
本帖隐藏的内容' {- g. s4 _8 w- t" c/ z- S0 m
这里面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从他人成文中析研什么?大家都知道写一篇公文材料一般都要经过立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素材、遣词造句、把握风格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几乎都可以从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中析研出来。下面我们来看如何析研的问题。
, D9 m& D9 E8 A( m8 h( a- i5 V$ s' Y7 ^! o8 u0 B
! P, b& a2 m% ^& l1 A8 h& q3 U7 {: T首先,我们析研作者写文章时立题立意的思路。立题立意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立题,一个是立意。立题呢,就是把题目定下来,立意呢,就是搞清楚文章如此谋篇布局的理由。同学们在写材料的时候,到领导那里领受写作任务,很多时候领导只是给你个方向,比如说,下个月上级某位领导要来视察,你写一份今年以来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吧。仅此而已,那么,在接受到写作任务之后,你首先要考虑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汇报体材料我们单位的题目很简洁,就叫“汇报提纲”,这样的材料题目好立。下一步就是立意了,立意就要问自己一些问题了。比如说这位领导是不是第一次来视察,如果是,那么肯定要把你们单位的历史沿革情况加进来,如果不是,那可能就没有必要了。还要思考一下这位领导主要分管那一块工作,在你的汇报材料中就要着重凸显这一块的内容了。还要通过多方渠道了解这位领导的主要工作经历是什么,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呢,还是机关工作经验丰富,一般来说,基层工作任职时间长的喜欢听具体的事例,机关工作时间长的喜欢听工作思路方面的内容;还要弄清楚领导是来调研的还是来检查工作的,等等吧,这些都属于立意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接受到写作任务之后,千万别着急动笔,先把立题立意的问题,搞清楚了之后下笔就有了方向了。这是讲的立题立意的重要性。那么下面我们讲如何析研他人文章的立题立意。
" ~* F+ M, p/ `: z7 |. p4 f: e! M& S0 U Y2 r) Q5 p* T5 o1 W+ ~, v4 n
预测和比较,是我们进行析研文章的时候,最常用的两项基本方法和原则。这其中呢,很好地体现了上节课我们讲的关联思维。比如,我们以近期的热门文章《2016年度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n+ X% }, U+ I
% B4 P/ w/ m/ O7 X8 T" a( q6 p- f1 V' M/ ^' e# F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J. w  j# ]5 E2 W+ t* q* r& _5 g# A, \- G6 l
+ G3 t% @' g4 Y- W# U4 s/ x7 I1 h第四种途径是听视频讲座,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听的问题。我们就以当下的事情为例子。在文稿评改演播室听课,老师一讲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同学们来听课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住,那就需要把握重点。在听课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把握一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程序。比如上节课,我们讲的关联思维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关联过程能够把别人的方法变成自己的,基本方法是思考、对比、修正、运用,基本程序呢,跟基本方法一样。当然在很多情况,程序是一系列方法的排列组合。大家也可以试着把我现在正在上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按照“四个基本”进行划分。
& v9 I8 x4 Y* Y% D* I) z% \4 y/ g- E5 U( |
( n; }4 q. J9 a- {特别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很多时候,老师讲课不一定按照这个程序来讲,所以呢,大家要学会将一节课的主要知识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程序的方法进行重新组织,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消化的过程,搞清楚“四个基本”之后呢,我们可以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归类进入基础理论库,把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放入方法技能库。
9 {% q8 G: q$ M& Y. [/ j/ x第五种途径是读写作教程,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读的问题。其实,读写作教程的方法呢,跟听视频讲座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文本,需要自己思考理解,一个是有人讲解,便于更好地消化吸收。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组问题来帮助大家读写作教程。大家在读写作教程的时候读懂四个问题就好了。第一,核心要求是什么,第二,为什么。第三,怎么办。第四,经典例子是什么?比如说,在写作教程中讲到公文材料语言修辞的问题时,要求公文材料的语言要严谨规范,那你知道了核心要求是要严谨规范,接着往下看,搞清楚为什么文公材料的语言要严谨规范,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再接着回答如何在公文材料写作过程中达到严谨规范的写作要求,最后,看看教程中有没有关于用语严谨规范的正例和反例,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严谨规范”的要求。
% {/ f1 i. D8 P! o$ a  L4 I$ z& L7 Z/ ]9 X0 p8 B& c  Y8 o: d4 u5 g8 C8 s7 {
其实这也是选择一本写作教程的标准。好的写作教程要包含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家才能更快地学好入门。比如说,有的写作教程会告诉大家公文用语要严谨规范,也会告诉你为什么要严谨规范,但是唯独不告诉你怎样才能做到严谨规范,这样的写作教程读来最无益,浪费时间。$ J- F& S4 {6 b4 S) H: |$ e/ J! f
[/hide]) @% u" }% ^+ V # ]$ x) }/ J. W: t8 t$ O- y) R- v# `. T1 b  Y
当然了,好的写作教程读完了之后,还是要认真思考和实践,这样的话才能够把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方法。
8 _1 V4 ^) S3 s* S: Z$ i5 T& A$ g0 ~6 J8 A
4 D3 {9 c  h+ C# H  V; f大家在学习材料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要试图去记住很多东西,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思考和实践上来。$ |  r" k% O. i; p6 w  [
初入老秘网的时候,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叫《文字材料写作入门之道》,另一篇叫《写作能力进阶》,针对新手和有一定写作经验的秘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原则。在两篇文章中我都比较强调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论问题,但是,今天在这里我要更加强调实践的问题。因为,方法老师可以交给你,但,路却是要自己走的。所以,大家学到了方法,更要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才是来这些学习的最终目的。
 
雪球baby 发表于 2019-5-31 1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就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古人把这个过程叫“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学习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研究如何学习他人的好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像百米赛跑一样,要赢得冠军,不仅要有一个不错的初速度,还要有一个能够超越他人的加速度。+ r0 @+ I$ v4 i- T
" n# x# e& g5 p3 N" c$ P. Y* x" }- ?6 t1 Z( X, o7 O
简单来说,学习借鉴他人方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2 O. W  ^5 W) E) Q  u& t  A( p, z+ n( G7 g* } ! E1 A/ B& u* z   & L& j) W9 F) W% y) r6 m2 ]
第一阶段:探析方法背后的理论观点
( \- `9 q7 K8 ~( U! t0 r/ C8 x) H) u% V# G% z9 _7 T+ x8 I& ~/ Z; l2 z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先有世界观,后有了方法论,方法论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比如,确立了“关于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质”的基本哲学观点之后,就衍生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具体实践方法。如果你认为“世界的第一性是意识”,那么你所使用的方法论也必然是“形而上”系列。' M; Q1 S; y& @1 n: Q
' m9 `, ` s" [ P6 ?/ e5 e& i
4 U5 P1 c( X6 B0 }/ ^& P6 N将上述观点引申到学习借鉴他人方法中来。如果你认同“学习需要大量持续的刺激”观点,你就会采取“题海战术”的学习策略,强迫自己做大量的练习题;如果你赞同“学习需要讲求效率”的观点,你就会在学习时安排更多的“作息间隔”,更加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提炼。% p% }1 Z1 @4 p/ D) h& o3 Z. K
: [, a( q% m8 N& X 1 Q, ~; m6 ?1 c! }' {4 ?
1 U9 p8 T1 J5 o3 H理论观点同具体方法的关系,用我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来理解,就像是“道”和“术”的关系。“道”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唯一的,而由它衍生出来的“术”却可以千变万化,应用于不同情境。但万变不离其宗,“道”始终是“术”的根源,决定了“术”的具体适用对象、适用时机和适用范围。如果“道”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是错误的,那么由它衍生出来的“术”也必然是无效的。1 S. f. s% m1 O
方法属于“术”的层面,其背后必然有支撑它的“道”。我们学习借鉴他人的好方法不能舍本求末,见“术”而忘“道”。很多人见到别人好的方法,不去了解支撑方法的理论观点,只是急切又盲目地照搬照用他人方法,试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只能乱学一通,缺乏对方法的深入了解,学难致用,转而又去学新的方法去了。' }( o! b. b$ s3 U, H) B, G+ A4 _
) E5 l3 p3 Y3 @3 |
- [2 v( {: k% D+ f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 x4 a9 u) R. D) ?- `) n; o1 S2 ^+ T5 H% T8 v6 C2 G7 x* ]  `" c3 C
探析出他人“术”背后对之对应的“道”,就为我们后续练习掌握特别是运用方法打开了方便之门。但这个时候所掌握的知识,只有记忆的成分,可以用来应付考试,但是距离转化为技能、运用于实践应用还有一定的工作要完成。5 ]& Y) R" D+ e6 ~* G) p1 q. ^& N  |
0 t, E6 C0 Q; ?/ t, Q; q' F5 Y % u3 z3 u4 u. M4 c$ \
9 w) O6 W& p( }面对他人的好方法,我们的第一惯常反应是“我知不知道”,而不是“我会不会用”。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这样的评定标准只能检验我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却不能衡量我们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水平。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的深远危害更体现在走出校门之后,我们依旧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作为学习的终点。在学习了新方法,达到“知道”的状态后(这成为很多人读书的终点),就停下来了。其实截至目前,我们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而已。: p9 l6 [4 F/ g& \2 F# {
; R( j1 a- J5 m o& a) i% g2 U
! \0 ~: h, J5 L/ r第二阶段:刻意练习,形成新习惯* h! O; z0 |5 P4 d' [
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认为,我们行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属于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比如,一个拉面师傅能够很熟练地拉出很细的面条,这些技巧(隐性知识)蕴含在他的动作之中,但是他却不一定能够用语言或是文字(显性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野中郁次郎还认为,知识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比如,我要写出这篇文章,完成对我自身学习经验的总结归纳,就是对我所掌握知识的显化,而我们从别人或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要完成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就是要通过实践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 I* u* H" E- Q6 I- Q2 ^{5 m% R3 ~8 ?0 I
* B, P& ]8 ~- n% R8 r* M; y3 U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把“技能”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进行练习。试想,如果你读完了这篇文章,明白了学习他人的方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却不对其加以练习,到了学习他人方法的时候,你会想到要使用“三阶段”方法吗?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不会!因为,你的第一自然反应依旧是沿用旧方法。1 {) I# Q7 a( ^7 U
& V4 y/ Y+ _3 C
7 r8 w# C8 y& n8 v为什么又要集中一段时间刻意练习新方法呢?这是因为“看懂”和“会做”有着天壤之别。2 p; J2 d! g* \, C0 ^, d% w
& f" V+ Z1 ~9 P; [ ; B2 t/ ]( v2 v: a j4 c& [% M( V. X9 v( X) w% w2 J9 @% \
我们需要打破旧的习惯性反应,建立与新方法相适应的新习惯反应。这是一个“破”与“立”同步进行的过程,在对新方法进行刻意练习的同时,也就把旧的方法习惯破除掉了。
" _7 R0 m. r( `! {7 H/ b, J+ ?8 Z* H8 Q. U- {9 a4 W7 O
6 {" y$ X" D6 l1 L2 J6 Z% s旧的方法往往具有很强的惯性。在新的方法习惯没有得到彻底巩固之前,在无意识状态下旧的方法习惯仍然会占据优先权。这是因为我们对新方法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旧方法依然是最熟悉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i0 ]: j, F% x+ O; [! N
( \0 [9 W% z+ O# [ |
* |1 r' Y' W# M% a2 n/ ]$ V5 D- N- M$ T% s& F. T# Y$ r
/ _+ f- J8 ^! F+ q% o2 ] Y : l9 ?6 ~! z0 b# B) ~
% {( w. K6 f: _- B: _' Q0 K0 B第三阶段:修正完善,孰能生巧
- B2 b% K. S+ f) G: u, y& t/ r% w( O- O, a* f  B3 V1 E9 N
采铜老师在《精进》一书中指出,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组织行为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在《行动科学》一书中写道,科学理论诞生于“维持其他变量恒定”的理想情境,而实际的问题则处在一个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又互相冲突的“复杂场域”中,并且具有某种独特性。
. [$ _" I+ I9 L' Y) O: \+ F% [3 ]! M& o0 [
8 C2 J8 L# k( @+ E) b6 R' w# e# b本帖隐藏的内容
' _8 O* B3 F' o5 U) X把这段上述两句话引申到学习他人好方法的过程中来。试想,他人的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在以他人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总结中提炼出来的。这里有两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 p7 Z* Z7 f4 Y& r7 |2 G: A0 H
# J0 {0 j, y7 d/ j2 _ 1 a$ J% B0 a* ]# W9 ?3 ?
" t& |' G, ~& u. T0 P4 K3 W  T第一个关键点,他人的好方法是以他人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学习他人的方法首先要搞清楚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也就是三阶段中“第一阶段”的工作)。5 [' u7 i6 a$ g! g8 w4 c. H6 B
! ]& i6 u6 S7 c$ h) d3 o6 ^" g4 J1 k. ]# J
第二个关键点,他人的好方法是从他人的实践总结中提炼出来的。这也就是说使用他人的方法能否奏效受一定的实践情境限制。因此,对于他人的好方法绝不是“拿来就用”这么简单,而是要经过实践对方法进行再修订再完善,使其符合自身特点,使用起来得心应手。6 t( w5 B" q( W$ z& q  v6 g; P
5 @: c' B5 _0 P6 E) s- x9 X4 e 0 M( \1 a$ Y7 K! o
7 R( j: e/ N( ~日本明治大学著名教授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一书中写道,选择读书学习方法就好比是相亲,必须不断尝试才能找到与你最般配的那一个。
" }/ j0 ~4 ^" w* q' m+ r, W) o 9 K7 d- o7 r( w2 S) P5 D2 y4 |
4 U8 U# Y2 \6 I6 V/ ?' u, j1 B, [  X! T. J' F0 b4 b6 H
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对比、碰撞、筛选、修订、整合的构建过程。这其中就涉及到对新方法的修订完善,使之更加契合我们自身的性格特点,更加适用于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 k' f6 g8 A% L6 Y; K2 m6 y* W' O3 t, d1 y5 `# ~+ ?. X% l! `8 z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学习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锻炼的技能。实际上,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有所作为,每个阶段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事情只有经过常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做好,但有些人却妄想天生就具备某种才能,能够省去繁琐的步骤、一步登天。  |& M; a& N) f3 V& W- f
当然,就像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一样,方法也并非学习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人与人之间学习效率必然存在差别,我们也大可不必在学习效率上跟人较劲。因为无论你学到有多迅速,总还是有人比你更快。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将自身最高的学习效率挖掘出来,坚持下去,你就可以笑到最后了。
 
石金 发表于 2020-9-9 16: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a# i  E/ F& q& [
      八、集中一段时间练习一项技能,直到将其化为一种直觉惯常反应。0 {4 n1 ?. Z4 o" _# i, [5 b: v! [- [1 q! h1 O0 h
      九、知识本身并没有力量,知识要发挥作用需要借助一定的客体。你所拥有的知识只有转化为你的能力,用于实践之中才显示出了力量所在。因此,如果你知道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没有把它转化为能力,你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值得骄傲哦!9 C: b2 l: u! U+ Z1 E# Z/ I" z) a) K2 r3 \3 ^7 k
      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就要对其中所蕴含的理论、原
 
功过 发表于 2018-1-30 23: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集中一段时间练习一项技能,直到将其化为一种直觉惯常反应。% B# G8 o* f( D7 L$ |, C. D. j: i) ]6 P* X3 y; C
      九、知识本身并没有力量,知识要发挥作用需要借助一定的客体。你所拥有的知识只有转化为你的能力,用于实践之中才显示出了力量所在。因此,如果你知道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没有把它转化为能力,你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值得骄傲哦!
 
swimng2000 发表于 2016-4-2 2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谢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大气天成 发表于 2016-4-4 1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句干货,值得收藏,楼主辛苦了。
 
小火材 发表于 2016-4-4 2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yuan1985yue 发表于 2016-4-4 2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野和知识的局限不是最大的瓶颈,但是思维的固执是
 
yuan1985yue 发表于 2016-4-4 2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句干货,值得收藏,楼主辛苦了。
 
半路出家 发表于 2016-4-4 2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确实是干货。
 
在山一边 发表于 2016-4-4 2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底下无所事,就要对自己每天所学、所做的来思考,只有自己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会学有所获,才能学有所用。
 
omtifo 发表于 2016-4-5 07: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好像都有道理,但是实际能不能结合呢?还要看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30粉丝

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