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狠抓重点 全力突破 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1: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返回上页

狠抓重点 全力突破 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苍震华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围绕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六个方面工作重点,具体要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扩大内需方针,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要狠抓项目、增加投资。在项目建设上集中精力抓好“三路一站60个项目”,“三路”就是要全力加快京福高速公路、战备公路、普通公路的建设进度,深入开展三明至泉州、三明至龙岩、泉州至三明延伸至江西石城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一站”就是要开工建设尤溪街面水电站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年内要有明显进展。“60个项目”就是要抓好20项在建重点项目、20项预备重点项目、20个重点前期项目,确保每个项目完成年度工作计划、投资目标、形象进度。在项目储备、开发上要认真落实并完善项目公开征集、推介等制度,逐一抓好重点前期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一批工业能源、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生态环境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项目管理上要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折不扣实行质量和安全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安全。在融资上要力争国家和省里支持,申报国债资金,扩大信贷规模,聚集民间资本。

    要创造条件、扩大消费。积极拓展消费领域,扩大居民住房、电信、信息产品、旅游、汽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大力发展假日消费,开发餐饮服务市场。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农村交通、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要搞活城乡市场,扩大城镇消费需求,实行农产品市场与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双向开拓,引导和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积极拓展区外市场,下大力气搞好地产品促销,提高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要城乡联动,激活需求。市区要加快实施“南拓北扩”战略,搞好富兴堡和台江片区、陈大新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市区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麒麟山公园新景点的开发和市区沙溪河两岸绿色景观的建设与品位提升,推进列东文化娱乐中心等房地产开发建设。县城建设要继续抓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注重特色培育与档次提升,推进小区建设与产业配套,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聚集。小城镇建设要突出抓好14个省定重点镇以及高速公路互通口所在城镇建设,建立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产业基础,搞活城镇经济。要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搞好土地的收储、整理和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盘活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粮食品质,积极发展优质稻、专用粮生产;进一步优化粮经种植结构,扩大优质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优化林业产业体系,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大力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抓好畜禽生产、水果、林业、珍稀食用菌四个重点产业带建设。要发挥农村经济大户在结构调整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大户带动千家万户,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 “五个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狠抓50家市级龙头企业。要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市场利益共同体,延伸10大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群。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切实提高农业素质和竞争力。抓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良种基地建设,推广农业科学适用技术,深入开展“农业155”、“村会协作”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减负工作。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指导农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下大力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有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认真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中央“八个禁止”和市委、市政府“十严禁”规定,严防涉农负担案(事)件的发生。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壮大骨干企业。重点鼓励齿轮箱有限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企业与省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壮大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出建宁铙山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等一批优势项目,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互补,延伸产业链,建立企业集群;筛选“企鹅”牌胶合板等一批名牌产品,在同行业企业之间开展分工与协作,努力建设机械装备、纺织、林产加工、建材、电子等产业聚集地。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抓好扭亏增盈工作,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70项重点技改项目,并抓紧一批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一批新产品开发、配套与生产,推进一批产学研项目合作,确保全市技改投资完成17亿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10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抓好3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以光机电仪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新型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生产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各县(市、区)要以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为抓手,注重扬优势、打品牌、创特色,打破区域界限,开展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积极引进区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集中各方面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数村一品、几乡一业、一区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对名牌产品要搞好策划包装、宣传促销,组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并重点争创一批工农业和旅游名牌产品。要加快现有工业园区、工业小区特别是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开发、建设,建立和完善园区开发机制、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积极发展“飞地”工业,鼓励各县(市、区)的工业项目跨区域向基础条件好的工业园区集中,聚集优势壮大园区经济。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转化与整合步伐,抓好一批精品项目建设,积极拓展重点客源市场,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商业、医药、物资集团等一批商贸骨干企业,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改造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10个重点专业市场,稳妥推进农贸市场改超市工作。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加速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鼓励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等优势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加快轻纺、二轻、建材、建筑、商贸、物资等行业国有资本的退出步伐,并引入多种投资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实力强、产业关联性大的企业进行重组与盘活,引导31家大中型股份制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指导完成省定11家县级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暂缓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木材流通体制改革,加大供销企业的资源重组和整合力度,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户进行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落实《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把实施《乡镇工作纲要》和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乡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与调整步伐,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为业主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调整、壮大“四个一批”企业,大力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五、积极参与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组织、经费、人员上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领导要亲历亲为做好重要客商联络、重大项目引进和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工作。外侨办、台办、贸促会及市政府驻外机构等涉外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综合管理部门、口岸部门、金融部门等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招商形式,组织开展社会事业、工贸、农林等专项招商活动,重点吸引台商投资机械、电子、纺织和生态农业。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合同项目履约、批办、动工和投产,力争一批协议和意向项目转化升格。

    多渠道扩大出口创汇。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力争地产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大力扶持一批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出口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鼓励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认真研究反倾销、反补贴、突破技术壁垒的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积极推动内联与山海协作。主动承接沿海地区轻纺、服装、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深化与厦门市的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扶持山海协作企业发展,突出抓好省级山海协作示范(骨干)企业、市级山海协作重点企业增资扩股,有条件的积极组建集团。

    六、认真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扶持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种服务业,努力拓展就业空间,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快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筑市、县(区)、街、居四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服务网络。

    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抓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困难企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

    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把帮助困难群众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要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安排好灾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春节前确保灾区重建家园灾民搬进新居。抓好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帮助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七、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

    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夯实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育新兴财源,开发后续财源,不断创新聚财思路,建立各具特色的新型财源体系。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堵塞各种“跑、冒、滴、漏”,科学组织好各项收入,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政支出顺序,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增加信贷投放,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出口创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消费的有效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支持金融改革与发展,不断探索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打击逃废债务行为,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共创三明区域金融安全区。

    八、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深入开展“整规”工作。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广泛开展诚信建设,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继续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大检测检疫力度,确保各类食品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对事故多发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做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关键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严格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严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继续打击“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

    九、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加大义务教育实施力度,依法保证经费投入,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施名校工程和“名师工程”,年内争创一批省级示范学校。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力度做好三明高专升本建院工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扎实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扎实抓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攻关,重点抓好农业新品种选育和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分类指导制定市属各科研机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抓好实施。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年度责任目标。加倍珍惜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切实提高我市国土资源利用水平。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培育矿业经济增长点。围绕构建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加快生态市建设,努力打造秀美山川。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高城乡环境综合质量。

    进一步推动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继续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全省先进文化县(市、区)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卫生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收归县管工作,强化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工作,巩固、扩大创卫生城成果。重视抓好竞技体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抓好广电网络功能的开发应用,确保广电网络安全。

    十、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加快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落实财政、货币、产业等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并建立健全经济预警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与调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方式,下大力气突破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基建投资审批、企业年检、资质资格认定等难点,形成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强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形成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要加强政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解决带有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制止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杜绝虚报浮夸的假数字、假政绩,力戒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严禁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发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精神,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乱花钱行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机关效能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文为叶继革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岩 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