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系统工程。 # t$ e4 d3 m5 Q6 ~5 b+ J6 @& X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依赖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主要指县和县以下的各级各类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村教育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基础工程,是将农村人口资源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决定性环节。本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侧重教育开发,主要依靠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H/ H0 x' V1 e7 B" r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2 W$ a9 s; |2 H. d9 R" H% f7 x
近几年,我国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我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高中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1987年开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就,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地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指在政府统筹领导下,实现教育与政府经济、科技、农业等部门的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全面提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7 _ t% L6 m: m! z) G+ H
1、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 v! o- }+ H4 P0 M* d9 r(1)升学跳“农门”思想依然严重。农村教育没有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是以农村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以升学作为主要目标。这种办学思想导致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受重视,普通教育也成为“应试教育”。造成考不取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生,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农业知识与技能,甚至连农药的使用、果树嫁接与修剪、科学施肥都不会,又缺乏从事工商业转岗技术,导致外出打工就业无门。 3 g' U2 ]. i$ }; G$ U& B
(2)“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依然存在辍学现象,导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 u0 r) ?# l- P- x0 @' k3 S2003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人数城镇是农村的29倍!而众所周知的是,农民占总人口的80%。由于这几年扩招,不少农民看到辛辛苦苦贷款负债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而部分来自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导致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加上经济发展落后,无力承担大学教育培养经费,进一步恶化了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 V5 a" Q. e; O/ q( B. T# z4 X2004年,全国700万初中毕业生,数百万高中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2005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小学在校生10864.07万人,辍学率为0.45%,其中女童0.47%。初中阶段辍学率为2.62%,其中女生2.3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7%。按平均辍学率计算,全国辍学学生在230万左右。农村学生辍学,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9 _1 \, D) r* l; r; K+ N& |4 `) Z2 t
2、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7 |7 z/ C6 u0 n- t$ b& @5 ?
近几年,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经费投入,但是相对城市学校,建设资金多数来自农民自筹。,在农村教育投资中,只有2%由中央财政支出,省负担11%,县负担9%,乡村和农民负担78%。农村中小学除基本校舍以外,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甚至严重短缺。2006年6月,半月谈刘云伶等记者调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农村基础教育发现,当前,仍有很多农村中小学由于活动场地、校舍维修无资金来源,教学设备落后短缺,许多学校公用经费几乎为零,不少农村学校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农村经济发展不够,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农村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
7 i( f# j" C" D( H' X; n6 f3、政府农科教统筹力度不够,忽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5 K2 p Q; ^: Y4 `1 G
由于政府农科教统筹不力,加之教育内部观念没有转变,办学思想定位于跳“农”门的升学教育思想(中等职业教育也是为了升对口大学)。农科教结合不够,教育内部“三教统筹”乏力,三教没有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培养农村需要的新型农民。 + @9 y% H2 R& f
西方发达国家中农民接受中等教育或2~3.5年职业技术教育情况是:荷兰90%,法国60%,德国53%,日本74.8%。而我国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不足20%。实际上,农村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发展,而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缺显得瘸腿,部分职业教育中心由于生源不足,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生,专业教师纷纷改行。如湖北某54万人口的农村贫困县有三所普通中学,两所在乡镇,一所在县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县城,由于生源不足,于2002年开始招收高中生,且向县教育局申请办第四所普通高中,主要精力创办普通高中,在第三中学以普通高中为主情况下办有个别职业高中班,多数学生也还是把考取对口大学作为主要目的,而且学校对考取大学班级的授课教师给予较大奖励,至于学生是否掌握实用技能,没有考核指标,也难以进行评价。而全国大部分农村50%以上的初高中毕业生中要回到农村,这样,农村学生“升学渺茫、就业无术”成为农村教育的顽症。
" V X! C4 Y7 M2 R7 ?: B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严重短缺。 1 \8 I5 Y( k5 l6 ?3 \% `- ^
1986-1991年期间,各省注重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建设,一批毕业生到职业高中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由于环境条件差以及待遇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了教师队伍不稳,特别是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是副课,职业中学由于生源少、质量差,加上学生不愿意学专业,导致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外流现象严重。从统计情况来看,还留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人员不到当初的10%。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尤其是初中、小学,引不进、留不住专业师资,产生了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偏低。 ( q) d/ h" Z: P2 r0 d
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2 i. d$ A- B" ?/ H* w& |) M4 @+ s% N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低,已成为除了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外的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 V1 [! G. `2 V' Y! M0 u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扶贫致富的重要性认识 h( P* t3 Z5 f1 ? l
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农民中具有大学文凭的比例荷兰12%,德国和法国7%,日本5.9%;从接受教育年限来看,2004年12月,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鉴于这种情况,针对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实际,树立并落实以农民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重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 V9 U7 o4 j& W5 M* @: ~$ ^1 x: @) Y) y(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J) i) M! G- U! w6 ~4 {1 S H. ~/ W
要解决转岗教育问题,首先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形成本科院校为专科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高职名校为中职教育培养师资,国家对愿意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方式,培育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改善办学条件,制定从事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形成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从行业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各种措施留住教师,遏制农村教师特别是专业师资外流的势头。 X) A v4 |% E- H
(三)强化政府统筹作用,推进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 q3 K2 ~4 O, `0 c8 ^1 u$ V1、强化农科教结合,创造有利于农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
D4 y5 P/ n# c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强调农科教结合,实现办学经费、师资力量、教学基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在农科教结合方面,重点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享受城市中小学同等国民待遇,硬件建设和教师工资以及办公费用政府全资负责。在农科教具体结合中,政府农业部门根据本地实际,作好宏观政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师资力量支持;政府科技局和科协等部门配合农业部门将项目引导技术指导,甚至直接深入教学一线为学生开展科学技术专题讲座等服务,政府农业科技部门将上述工作列为工作职责,规定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要求为中小学开展一定课时的技术服务或确定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时间,以做好统筹服务工作;教育内部,重点抓好教育内部资源整合,促进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R r w/ T$ {% y$ f# h2、深化“三教统筹”,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W! H& |( W; i* M1 R) [
(1)全面普及基础教育
% Y7 I W- s* H- `6 g' D% r必须依法贯彻执行“两免一补”等惠农教育政策,真正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使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繁、难、偏、旧”问题,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主动参与式、互动交流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以保证基础教育质量。
3 h4 j. q/ D# R" {" C5 i7 V9 q(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 q; H" V4 A) \% o/ P! N- o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说明职业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而韩国从70年代起,就实行了在职技术培训制度,规定拥有2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立职业培训班,对15%的职工进行强制性职业再培训。
2 r. r& f k, ~( a$ n. u( @借鉴发达国家在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逐步实现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目标。美国综合高中一般设有学术科、普通科和职业科,兼有进行学术性升学准备教育、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种职能。借鉴美国做法,逐步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修改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二年级开设1门专业技术课程,初三年级开设1门实用技术课程,高一、高二、高各三个开设1门技术课程,学时根据专业特点分别达到60-80节,并全部考核合格,作为升学和毕业的基本条件,这样初中毕业可以学到2种技能,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学到3门就业技术,为那些不能升学直接就业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做好了技术准备。 & c0 [1 q2 d4 C; U& R0 H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定位,构建职业高中、高职专科、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高中(职成教中心)培养目标定位于就业教育,极少量优秀职高毕业生,完成职业技能考试考核方可进入职业高等教育学习,改革目前的高职考试重点是笔试的弊端,以技能测试为主,将职业高中教育领导到技能就业教育上来。高职高专招生面向农村按照毕业生总数自主招生,对获得技能竞赛等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特殊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目前高中围绕高考分数转的教育导向。本科高职比照这一做法开展本科高职教育。职业教育本着“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的办学方针,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体现“必须、够用”原则,技能教学体现“实际、实用、实效”。 , u5 c" _/ f8 t0 Z/ I! L( U
(3)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为转岗再就业提供服务
+ ^! {# h5 R( C9 P4 k8 A2 @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为转岗再就业提供服务。对没有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青壮年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福建、江西、河南等省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很好成效。如河南省从2004年起,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免费培训。信阳市每年拿出财政扶贫资金近1000万元,委托职业培训机构,对全市未脱贫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由于采用了“订单培训”等办法,受训农民就业率达95%以上。
* N/ M& a8 P' C9 D p! ] x' ?坚持三教统筹,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各种实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教育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