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众之间的相互借款越来越普遍,借贷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在这类纠纷中债主提供法院的证据往往只有一份“借条”,在法律上称之为“孤证”,即没有其他证据相互佐证。因此,民间借款中如何写好借条,需要注意一些法律技巧。& D+ w( d6 R: G9 ^1 `/ ?" h
' u9 [1 k# R9 e" O/ T' ^
3 k" T _) j$ v6 P+ A8 k- l
( q' l) L# v/ o( d 一、借款时宜写“借条”,不宜写“欠条”
8 X' A# m$ B. S4 T5 v! Z& p- O( n" w% J0 B6 f$ [5 S
借条和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收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仅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借款时宜写“借条”,而不宜写“欠条”,以省去诉讼中解释“欠”款原因、用途的举证责任。8 i7 e- N& u0 V5 o' }
- w9 K; E4 n7 ~; I2 F9 ]
二、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 {0 i( O+ }) e: X3 W
' W; `9 E. {+ A4 N* u# w& \ 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息只在口头约定,而没有写进借条中。事实上,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约定利息。法律依据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予保护。
' x6 i! N6 Q2 g( F2 e
1 y0 u! _- d7 _/ Z$ e5 W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的规定。如果没有将利率写入借条中,出借人一起诉,借款人不承认双方约定,出借人的利息请求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 F; G: m# Z8 N1 Z: M6 T7 R" P
& X6 |8 T2 H$ }0 v 三、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
: o. W6 @6 ?3 c e. ^) T4 u% g3 `, {+ \' T' S/ ~
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实践中却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诉讼时效”的概念。理论界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问题理解不一,有人主张适用2年诉讼时效,也有人主张适用20年诉讼时效。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把握也不尽相同。& h# S( F7 Q, W: p
% s/ G: g1 Z9 X1 s5 O
因此,从债权安全回收的角度考虑,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如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2年内向其主张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确认)。! j1 V, J3 L: Q8 N, @
- N. q+ N( X: k; [8 W 四、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 : {5 h+ a" k7 _. h- a* q# {
) L# T# B2 d! y; K7 R1 |$ f! x#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