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风的含义
8 d; Y3 v6 B% c/ V 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
. a5 m9 n( r6 [, ^) X* q8 P% g3 f: ^! x5 N$ b/ E3 M T# |
人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叫作风。撰写毕业论文也有个作风问题,我们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就是文风。人的作风与世界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业论文中的文风也不例外。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立场、作风,就表现怎样的文风。明朗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里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就是说为人怎样,就写出怎样的文章。如果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论文来就有一定的准确和鲜明性;如果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写出论文来就可能生动活泼;一个作风浮华的人,写出论文来决不会朴实;一个思想贫乏的人,写出论文来一定空洞无物。文风不是个别的文章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坛风气。毕业论文的文风应该是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在论文中的反映,应该是一些有着相同或相近世界观、思想作风、思想方法的人,在论文写作中的一贯表现。
2 W# F2 Q) }1 k& @! Q. J- l, V
& B8 @) {( T. H: m: }) s0 }2 L 文风和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论文文风是论文的作风。论文的风格是指论文的特色和气派。我们可以要求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因为这是对论文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却不能要求每个论文作者具有同样的风格,因为风格是论文作者创造性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我们要求每个
2 X' C" z) r6 U% o, l, v. x* s# N4 E, X
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摒弃不良文风;但风格却鼓励多样,提倡风格百花齐放。 ! N- \; |, S6 s
5 k! i; I" M: \ 二、文风的表现和要素
6 L# K% R/ M8 a2 I+ ^3 x$ Z) ?/ O" N# U! b/ b8 I
(一)文风在论文中的表现 ' x9 e" ^; K+ ^1 K& Q+ @
% y: j7 }9 {7 |) B' y4 e, U ~ 1.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 / a' ]7 R9 v) }' ]
% Z) G( n& l" W
优良文风和恶劣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突出地反映在三个方面,即真实与虚伪,充实与空洞,新鲜和陈腐。 9 v+ c' ^6 ?/ m3 \2 K' I% G8 r8 K5 l) G
5 a) L( q1 I. x- o& M& T
①真实和虚伪。
1 l3 s! }% ~* g/ X1 _1 z8 M
" ]. U7 m- H% o" L3 e4 Q/ ^ 真实,就是论文的材料既具有客观实在性,又能体现历史必然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从事实的全体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事实才是“胜于雄辩的东西”;但是如果事实“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这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因此,构成论文的材料必须既是真实、可信的,又是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性的。
# ^1 X- z4 ~7 g; ^5 I
0 m7 @4 z3 I) p9 o0 x7 i 虚伪,就是与必然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相背离,论文的材料违背事实。 4 X. @6 N# n/ W0 I# B" {) V
3 N/ \% ?! z& M9 _* d, J' l
②充实与空洞。
$ L! e( \) g# d% ]/ \" n+ M* N( }' c
充实,就是内容丰富。充实以真实为前提,翔实地表述真实的事理。马克思说,充实的文风要“三多”:“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做到明确地提出问题,具体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力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 ]2 x4 k& C# h4 R( V2 d E M$ e. b. ?% r K# ?
空洞,就是空虚,言之无物,在文辞中没有内容或不切实际。毛泽东同志曾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 ; e' H: {, n( F3 M/ ^4 @
) t% J6 k. E, \6 n$ i5 h9 A+ `& C& v ⑧新鲜与陈腐。
6 U; J6 H' W1 N+ y* p E" J; G. W. Q- f/ y4 Q1 Y
新鲜,是指论文主旨正确有新意,论文材料新颖别致,不搬弄前人之说,也不套袭旁人之文思。毕业论文要求多种多样,新鲜别致,每个人的毕业论文应力求有新意。
# p0 \% u j3 X5 L- b6 l
: R& `4 p; }, f 陈腐,是指毕业论文陈旧荒谬,材料雷同不新鲜。陈腐文风传播陈腐的思想观点,毒害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颓废风气,压抑人们的创造力。 论文出处(作者): 2.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
8 N4 c. _7 U$ A! ?$ y( }: T+ N- ~; G4 a0 m, Z5 \
形式受内容制约,而又影响内容的表达。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反映在三个方面。
1 o5 M2 V9 x) Y8 E. b8 ?* y) b6 Y- @
①新颖与老套。
/ q# Q4 y! v" |8 A/ @+ L: @2 y2 r- e4 I
新颖的形式式有助于毕业论文充分表达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内容则要. b, {2 f. V1 e$ B
求新颖的形式来表达。我们所说的力求新颖,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以自然为基础,顺应新鲜的内容。 ) [' Y4 U& Z) t- ]
老套,是陈旧的东西。雷同老套的论文形式,不能表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者套的形式总是与陈腐的内容相结合,而与新颖的内容相 ; Z( ]* h& Q3 |7 T1 m4 ~3 F! S
3 d" f: C1 d# e- p! J
冲突。
1 Q" X" Z# T. g. p. s, O" @& m7 Q1 [& d5 `/ b( f, C
②质补与浮华。
2 T- U! K- j% D1 ~6 z5 h2 N+ X0 t2 e/ h% a
质朴,就是朴实不浓艳。浮华就是艳丽而不实在,专门追求华丽的词藻,不讲求实际的形式。 6 g1 d6 i0 l5 \) C/ O* B
0 L) h4 y0 h8 y, [* J2 i+ ]
②精当与冗长。
+ x& a- I, M3 K, W( D% W0 F0 ~7 E. J/ R& D& F+ A- X
精当,就是以尽可能省俭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做到要言不烦,言简意赅,“文约而事丰”。冗长就是以偏长的篇幅表达偏少的内容。用刘知己的话来说,就是“虚益散辞,广加闲说”。 5 ]" y. f: r% O( e- H
0 ?* {; d O, F/ k0 t8 C$ c
(二)论文文风形式的话要素
1 z5 t B) ^' @8 \: `( _: k# _- c' F) y" o" m5 d
1.文风的时代特征。 1 i$ J, u# P3 R9 L) S \
; G, w: K6 f+ w: ]: r2 ~' X
论文的文风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在论文上的反映。它总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产物,是受政治情况的决定和制约的。换句话说,在文风上总是打着时代的烙印的。以“五四”的文风为例。从清末到“五四”,文章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用白话代替了文言。这次文风的变革,是巨大的空前的。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的解放。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精神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从另一个角度说,文风也会对政治思想、社会风习有反作用,它能够直接、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帮八股”极为流行,作用极坏,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文风对于时代的巨大影响。那一段时间“帮八股”文风的流行,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都有极大的坏作用。 5 I9 [5 l/ q2 [3 @. a6 i
; T. l t; c4 F! k: E
2.文风的个人风格。
+ t, f5 n6 Y0 X+ r" }: {& a1 W7 ~/ ?" g8 |- i$ `
文风的形成,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作者自身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态度等因素在论文上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和“以文知人”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文风离不开个人风格。
- D0 I0 y, K( I: T+ g. _# ~8 [
0 Z1 C/ i% X9 ~ 3.文风的民族特色。
6 t0 ?! v& q- C6 K
( ^% ~7 M, e3 ?% k 民族风格是渗透在时代风格之中,是构成文风的重要因素。写论文要运用民族形式,即语言特色、章法结构、各种表现手法等,使文风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要继承旧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外来文化的传入,民族特色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
' s( j. Y |! U1 e$ _# p% Y
# \8 v0 S8 z7 f6 p5 |+ E
3 s g4 k! f- C+ s) I$ {4 P0 ^& h7 M: h, H$ P# q/ u7 r.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