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怎样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到实处

[复制链接]
李公捕 发表于 2012-12-5 15: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认识实事求是,有助于我们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达到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实事求是,我们看似对它很熟悉,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也就更说不上做到了。比如说有些人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像唯物主义,辩证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随便什么都能长篇大论讲一大堆,但是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了,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工作自然也无法得心应手了,这就像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却无法审时度势,随机应战,结果导致失败。工作中,有时候同事们的业务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同志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也能作出很精辟的结论,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没有将他们得到的结论或道理与具体的工作相结合。由此得出只会理论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联系实际,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关注社会发展和进步,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础环节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简单的听取别人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取证,掌握实际情况,直接接触实际事物。现实中有大量的情况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的,比如媒体的报道、专门部门收集的信息情报、人们交往中的口耳相传,等等。前者叫做第一手资料,后者叫做第二手资料。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掌握可靠的两手资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容易。显见的原因两条:第一,感官有时也骗人。一般人相信耳闻目睹,尤其相信“眼见为实”。第二,很难避免片面导致的失真。盲人摸象就是最好的例子。大象长的什么样?每一个盲人都把自己摸到的那个局部的“真”当作整体的“真”。现实生活中,从一个角度、一两个方面或一件事、一两次表现观察事物,就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就作出一个整体的判断,这样以偏概全的例子比比皆是。  
   掌握第二手资料更不容易。显见的原因也有两条:第一,信息传递故意造假。有些造假是被迫的,真话在一些领域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毛泽东早就指出过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第二,信息传递客观失真。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口耳相传的信息,每经过一个人,就会多少变样,以至面目全非。其中固然不免搀杂故意的成分,但也有客观必然性。其实,不管哪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传递的层次越多、次数越多,失真的程度就越大。 所以需要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深入事件,辨别真伪,调查清楚究竟哪些信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陈云同志提出的。概括为“十五字诀”对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唯上,并不是上边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陈云同志所说的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方法论。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才能完成。
   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交换时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见,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相反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有可能反映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包括一些历史经验推论。因此,对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我们也要作些分析,吸取其中有益部分。”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通过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
   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可以概括为辩证法。其道理深刻、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强调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都对我们的工作或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务必要牢牢把握其科学含义,领会其精神实质,从现实做起、从自身抓起,不断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确保我们的事业更加振兴。
   信息的传播讲求真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的经营亦是如此,但不单单是企业经营方面,无论什么方面,我们都应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来对待。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坦诚便是企业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任何企业都应秉持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营,一旦违背这个原则,最终受损的往往是违反的那一方。
   企业在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直至更新的过程。人们对过程的结果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在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从企业整体效益出发,在系统、要素、环境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揭示企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状况,从而获得整体的、全面的最佳效果。
    实事求是作用于管理
   自古以来,任何变革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要想获得变革的最终胜利,变革的领导者就必须能够正确机敏地应对和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困难,针对企业实际制定合适的变革策略。
   比如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1997年改制之初企业发展缓慢,整体情况不是很理想,公司领导班子积极探讨个中原因,查找差距,认识到我们与当时先进企业的差距与其说是底子薄速度慢,不如说是在思想解放程度、管理方式上存在大差距。我们认真查找工作上的差距,不断拓宽视野。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排除“自我束缚”和“互相束缚”。号召广大干部员工在工作中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始终站在大局上考虑问题,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当个人感情与原则、纪律发生冲突时,自觉把原则、纪律放在第一位,做到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通过系列努力,最终我们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目前我们做到持续发展壮大。
   “管理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争做普采设备行业的排头兵”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要达到行业的顶尖水平,在同行业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求新、求变,更要实事求是。公司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在不脱离企业战略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创新开展各项工作。不要过份追求完美与百无一漏,这样极易造成工作推脱、遇到问题找领导。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提倡的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勇气。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追求真理,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实事求是,依然是一个现实课题,考验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考验着我们的原则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灯塔。实事求是是成功企业家的一个共性,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实事求是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研究实事求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重要性。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_^雨嘉 发表于 2012-12-13 1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理论性文章很需要!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

粉丝

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