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果思路
7 V8 w- q. a5 I5 g2 m X/ w# j9 q+ s* t# B2 }
因果思路是运用探因和寻果的思维方法形成的文章思路。任何事物或现象与有关事物或现象都有一种因果联系,有果无因、有因无果的事物或现象是不存在的。探因和寻果正是发现事物间必然逻辑联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以由因及果,先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再推导出必然结果、结局、影响或发展态势。也可以由果溯因,先摆出事情结果或现状,再探究导致这种结果或现状的原因、条件或根据。公文写作中,从写作意图和考虑接受心理出发,较多采用由果溯因的思路。2 p3 y7 I6 y% C3 a* {% O* L. O
. C* t7 W# o$ v. h. g
公文写作中采用因果思维方法时,一要全面分析导致结果或现状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首先抓住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同时也不忽视次要原因。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二是要深刻地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浅层面的原因。要深入分析,从原因中去探究产生原因的原因,这就是所谓因因分析。因为有时表面的原因也只不过是个现象,如果我们的分析浅尝辄止,只根据这个表层的原因得出结论,这种认识就可能是十分肤浅的。因此,要力求“打破沙锅问到底”,揭示出最深层的、最根本的、最起作用的原因,这样才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某厂生产的传统产品出现销售疲软势头,要就此作出调查写出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发现销售疲软是存在广告宣传不力、营销渠道不畅、产品包装陈旧、产品式样单一、产品质量下降等多种原因。经过分析研究,认定其中质量下降是关键。再进一步分析,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生产第一线工人不顾质量,检验工不负责任。又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状况是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职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再追本溯源,关键在厂领导班子缺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只抓产品数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这样层层深入,抓住了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注重宣传,打通渠道”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 F2 I+ M. y8 G
9 z5 C& ~' N2 W, R. n
二、比较思路
5 G# J% Y' C |7 j, f W4 u3 N
' a% @, E8 I$ x( M! i' a3 _! \ 比较思路是运用比较和鉴别的思维方法形成的一种文章思路。人们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总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鉴别就是辨析、判定,它是比较的结果。比较和鉴别是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
0 i. k l, r6 G4 X0 ^7 [) H
% w# `% T3 r A: n( {2 y. q- ] 比较大体可分时间、空间两类比较。时间比较是在历史形态上的比较,通过比较能发现同一事项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差异,这也叫纵向比较(纵比)、历史比较。空间比较是在现实既定形态上的比较,通过比较能鉴别出不同事物在同一时期呈现出的异同,这也叫横向比较(横比)、现实比较。纵比能追本溯源,使思路清晰,易于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但思路又显狭窄,拓展不开。横比思路宽阔,易于看到事物与相关事物的差距,但又可能浮于事物表面,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和实质。二者各有长短,可取其长综合运用,即采用方案比较法,又称为综合比标法或优选法。这是在同等条件下,综合考虑到时空等多方面因素,将几种方案、几种情况进行全面比较,鉴别出最佳方案、最正确情况来。在撰写规划、方案、可行性报告、经济预测报告、决策意见等文种的构思中,常采用这种综合比标法。
* [& h6 ]& E% D/ c# @3 e6 `( } j
! y% N+ H# P! u+ i; \8 g3 [6 U 任何比较都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即比较的标准(简称比标)要一致。比较一定要在有紧密联系的事物之间进行,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被比较的事物之间不但应有并列关系,还应有对立或矛盾关系,一般不应有重合关系、交叉关系或从属关系,否则也无从比较。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以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异同和性质。还要注意比较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事物作比较,以便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 ^$ g/ } k" t6 q% n% D. w' C( U% ^0 M e7 D& L
三、递进思路! N2 ~* ]1 }) Q: {/ e2 Y; y- C! [
( T$ A5 |5 R) t a! T o5 r" e
递进思路是运用速进思维方法形成的一种文章思路。递进思维是认识事物或事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一种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深入地、清晰地阐释某些比较复杂的事理,说明某些比较复杂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文章有一定深度。因而一些说理性较强的公文常循此法形成文章思路。或者是认识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或者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按以下思路写成。" i7 F9 u; O" i( L) p) X
" J" Z5 N' V# S8 k/ M# O% Z& c××县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
0 v' m! p7 N- ]: M5 `7 ?; u9 b- w3 V$ a$ T9 Q1 ~& n) m
↓
1 o8 p1 Y1 V( h. h$ K
7 @- q, q% T( E/ E F“文化饥饿症”带来农村精神文明滑坡# f6 ]& J9 g6 K5 ?! _
3 H0 ?8 h: P; t. \4 j' ]& L ↓
) i3 `! y, Y0 @! ^4 F6 H, O/ v0 |$ p' s2 q$ T B
。
* D- ~2 ^: j5 r$ ?. l# H
?/ W- L4 C% X! B$ n2 ] 公文写作中的思路不止上述几类,但这些是常见的主要思路。既可以用其中一种思路形成文章整体格局,也可综合运用到几种思路,但综合运用时一定有主有辅。以前面所举调查报告《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的现状亟待改变》为例,全文总的是递进思路,而文中第一部分说明“量少质差的现状”时,分别从文化站(室)、农民夜校、电影和广播、墙报黑板报等4类文化设施数量的减少和私人录相点数量增加录相内容不健康的渐多等方面加以说明,这里既有局部的总分思路,又有局部的比较思路。文章第三部分分析原因与第一部分存在问题之间又是由果溯因的因果思路。
0 \1 n* b/ K/ d( ]* `1 M5 B. }: ?* _: U3 a7 D
(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四川人民出版社版)4 M/ v' y" Z7 {% B( y: u
3 n5 G' K9 g5 }9 d" @% Z"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