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共青团] 青年要拒绝变成“空心人”

[复制链接]
青春花绽放 发表于 2013-6-25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精英,就是做最大众的事,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社会,应该建构起这样一种主流价值观。
   有位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概括她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印象:“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文凭,没文化;成年人,未成熟”。这话难免有些以偏概全,但对一些特征的把握,还是很传神。
   今天,许多青年在感慨,为什么人生失去目标、没有梦想,又一次出现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困惑。当然,这一问题的语境和内涵,与上世纪80年代曾引发的全社会大讨论已经完全不同。当年潘晓提问时,是个人价值被高度政治化的宏大话语所裹挟,青年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目标被否定。在崇尚能力本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一困境已不复存在。今天青年的无力感则来自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受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巨大影响,“成功”的定义基本为财富权力、名车豪宅这样的世俗观念所绑架。青年的基本特征就是无钱无名无地位、有精力有时间有梦想。几乎每一代青年都是在艰苦逼仄的环境中长大。然而,在今天,这一青年属性被商业化力量剥夺了,“有房有车”成为青年人的“基本需求”。事实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的年轻人,并不存在能够买房、且必须买房的现实压力,大多是在中年收入增加、生活稳定之后,才购房置业。
   支撑这一物质主义人生的深层原因,恐怕还是流行于社会的望子成龙、读书做官、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之类的“精英主义”价值,就像那个夸张了的“丈母娘经济”,对结婚住房的要求,泯灭了青年人的梦想,压抑他们从择业到择偶的独立自主的追求。许多在强势家长越俎代庖一路“保护”下长大的青年学子,像《家》中的人物那样苟且偷生,重演着上一个时代的悲剧。
   当然,也需要在教育和青年人自身上找原因。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在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升学竞争中,人格培养、个性发展等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却被忽视了。正如一些青年人所说,这样的应试教育下,与自己的内心失联,与群体失联,与土地和苦难失联,与意义和梦想失联,与信仰和使命失联。等到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所好,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一个内心没有声音、没有方向的“空心人”。这既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浪费。
   改变这一现状,重新点燃青年人的理想和梦想,需要一场社会性的移风易俗,去摒弃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和以功名利禄为标志的成功观。孙中山说人生是以服务为目的的,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人生做一大事去”,“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弗洛姆在《占有与生存》中,也批判了以消费和占有为价值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应是物质占有和消费享乐,更不应是养尊处优、骄奢淫逸;而是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心,占有越少、付出越多,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真正的精英,就是做最大众的事,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社会,应该建构起这样一种主流的价值观。
   在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群体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理想和人生。这是我们社会的力量和希望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