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周口市城镇化建设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复制链接]
陌刀卫 发表于 2013-8-15 0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莅临周口指导工作。您们的到来,是对周口市全市人民的关怀,也是对周口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鞭策和鼓舞。下面,我就周口市开展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38万人。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项城市、川汇区10个县市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周口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新区—周口新区。
    周口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全市粮食常年总产量150亿斤左右,约占河南省的1/7;周口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70多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优势发展现代工业,周口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8户,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037家。莲花、财鑫、金丹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并吸引了益海粮油、五得利面粉等企业落户周口。  
    周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据历史文献记载,太昊伏羲氏建都于古宛丘,即今天的淮阳,自古以来就有“万姓同根,源于宛丘”之说,淮阳太昊陵因而成为全球炎黄子孙朝祖的圣地;道教鼻祖李耳(老子)的诞生地在鹿邑,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太清宫、老君台等古迹;女娲氏都于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被尊为中华人文始母。周口大地上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中华龙文化、道教文化、姓氏文化等一系列古老而灿烂的标志性文化。
    周口交通优势日益突出。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大广、宁洛、永登、商周4条高速公路在周口交汇。漯阜铁路连接京广、京九两大动脉,是中原腹地通往华东和东南沿海客货运输的便捷通道。周口是河南省唯一的内河通航城市,沙颍河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船舶入淮河、汇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
    二、周口市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周口市撤地设市较晚,城镇化起点低、进展慢,撤地设市之初城镇化率仅为12.98%,建成区面积仅为187.13平方公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科学城镇化结构体系,城乡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截止2012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3.44%,建成区面积313.54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376.42万人。
    (一)发挥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2012年起,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周口的战略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修编,确立了“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发展格局,同步启动了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周口新区、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教育、环卫等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供水与节约用水、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八县一市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开展了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
    (二)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我老秘网市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实现城镇扩容提质。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道路、供水、供暖、供气管网和场站建设,逐步向城中村、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在广大农村大力实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工程,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全市城区建成供水管道1480.7公里,天然气管道592.91公里,道路长度1292.76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877.03公里,大庆路桥、八一路桥、周口大道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二是优先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着力解决老城区学校过于密集和大班额的问题,扩大中心城区、县城初高中建设规模,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三是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扩大市、县两级中心医院建设的规模,加快规划和建设我老秘网市儿童、卫校附属医院等专科医院。加强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活动场所等城市养老康复机构的规划和建设。四是加快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建设的进度。体育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周口公园、生态园、滨河游园等先后建成,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强化集聚发展和产业支撑能力。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引进了雨润集团、晋煤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益海粮油、富士康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各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7.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64.5亿元,安排从业人员27.5万人。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和就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彰显。
    (四)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老秘网市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基础条件、产业特色、群众要求的不同,探索出4种符合周口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类型:城乡互动开发型、小城镇扩张带动型、整体搬迁重建型和中心村改造提升型。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实现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区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已完成投资15.57亿元,初具规模的有22个。西华县红花镇、淮阳县王店乡、沈丘县石槽集乡等10个试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五)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近年来,周口市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规模集约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以推进“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2011年周口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52.6万亩,比上年增加近47万亩,增加4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2年6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4129家,居全省第二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40万户。
    (六)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周口市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工作,统筹财力,加大处理污水和生活垃圾设施的投入力度和规划建设力度。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0个、生活垃圾处理场10个,84个建制镇已建成生活垃圾集运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全部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Ⅱ级及以上标准。同时,以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着力抓好城市绿地、生态公园、水质修复等专项规划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底,城市绿地达到1261公顷,绿地率32.2%,沙颍河、贾鲁河、淮阳龙湖等重点水域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淮阳县、鹿邑县、项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三、关于加快推进周口市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基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协调加快河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着眼推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明确周口市与各层级的规模、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强化规划的统领和调控作用。
   (二)基于周口平原农区、人口大市、农业贡献大而城镇化率明显偏低、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洼地的现实,建议将周口确定为农业大市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综合试点市,上报国家发改委,以期起到突破带动的示范效应。
   (三)协调加大对周口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之间以及周口区域城镇体系内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和周口至新郑机场快速连接线的建设、加快启动途经周口的郑合高铁建设,促进产业承载转移、优势功能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加大对周口小城镇的特色规划编制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将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其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节点支撑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落实对周口这样的粮食核心产权的农业发展、农民安居各项补贴机制等强农惠农政策,确保使本地农民人均财力不低于全国人均财力水平。通过积极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等以及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放宽用地审批、实行财税优惠等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与粮食加工相关的工业布局向粮食核心产区倾斜。
    (六)尽快启动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的确权认证工作,积极推进市(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允许农民以现有宅基地无偿置换就近城镇住房,提高对土地房屋被征收农民的补偿安置标准,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整理与合理利用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梯度转移。同时对失地农民在安置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从专项补偿、教育和就业等公共资源共享、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参与人数 1文银 +10 收起 理由
老猫 + 10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文银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9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