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 x7 o& S) N. m3 |- m 5月17日第二次到深圳参观文博会。看着文博会展馆的恢弘气势、会展内容的丰富多彩、会展形式的绚丽多姿以及会展省厅的大相径庭,感受也是颇多的。特别是看着甘肃展厅对华夏文明和丝绸之路的特色展示,特别是展馆四周墙壁模仿莫高窟洞窟形式,走入其中,敦煌文化气息迎面扑来。山东展区以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戏楼”建筑为基本元素搭建,“戏楼”两侧四个楼台轮番上演着京戏、杂技、现代歌舞等群众艺术节目,对齐风鲁韵的尽情展示。福建展区和江西展区对客家文化的动态展示也是让人流连忘返。昨天看到有篇文章上于丹是这样评价安徽文化的——安徽是中国文化活着的博物馆。老庄的渊源,禅宗的遗存,朱熹的哲学、儒学、美学。论哲学、论思想,安徽都拥有很高的话语权。从大禹等先祖在安徽留下脚印,到中国历史上一代代伟大的政治家从安徽走出;从孔雀东南飞到醉翁亭记,从徽班进京到黄梅戏变成中国人生活中的背景音乐,这里的文化有万古典藏,也有民间文化的欣欣向荣。虽有本县企业参展,看着安徽展区,但是感触良多。与其他地方的展馆相比,没有内容、没有业态、没有观众、没有人气,我实地体验到了什么叫相形见绌。问其根源,我想只能在“重视”二字上找原因。 * K/ d4 w. M5 a, g) M 1 u. O7 A: b) ~1 @2 i 参观文博会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悦了身心,也增加了沉重的反思。 + V1 O! c# z% {0 {1 i3 b 1 p' J" {- x* V% e 以上就是我的两次深圳之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