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报纸重大差错的成因及防堵

[复制链接]
秘书三味 发表于 2012-5-26 2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9 g$ n/ {2 Z: }, |
当今报纸种类越来越多,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类差错也如影随形。有的报纸违纪违规,发生导向错误;有的不深入采访,道听途说,造成新闻失真;有的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哗众取宠,片面夸大新闻事实;有的偏听偏信,舆论监督不准,造成不良影响。% b; F) v( R4 m4 ^" i

, A) }6 r* {3 ^1 x5 p3 X常言说“无错不成报”。这是指报纸出版周期快,时效性强,有些新闻事实又处在发展之中,差错难免。但这决不能成为出错的理由。因为新闻事实一旦出错,轻则给新闻报道带来负面影响,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危及媒体的公信力及存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本文想从新闻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新闻报道中一些重大差错进行归类,分析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堵方法。3 Y; l# G- B: c; {% E! D
3 A$ L. }& q+ F$ u
重大差错的成因和表现形式6 W) F2 T: y) m% [

9 @0 {% e/ ^5 M2 v% s6 `* \& Z一是政治性政策性差错。
- ?# B: g) Z% a# o* {  w; P2 ^5 V* P( g7 {4 c1 u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少数新闻从业人员,放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思想上不断受到资产阶级新闻观的侵蚀,在新闻报道中陆续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甚至出现严重政治错误,包括出现严重政治错误言论。有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利益;有的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有的格调低级庸俗,宣扬凶杀、暴力、**、迷信和伪科学;有的刊载虚假报道,传播谣言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2003年7月,某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在审读中发现部分报刊违规转载或摘编国外、境外媒体消息,为其充当“二传手”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严肃批评。还有些党报从业者推崇国外所谓的“新闻自由”,主张走出所谓“喉舌新闻学”限制等等。这些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可怕的是某些报刊却为其提供传播渠道。
# D% G* [' e& G" U6 Y8 F0 l( k2 {& N" |4 d( Q) L7 M* {
还有一些政治性差错,是因为工作中的疏忽而酿成的。如几年前某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之际,将“克林顿访华”错成“克林顿00”,打字的误码和校对的疏忽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差错。2004年11月,某报在报道孙楠的一篇文章中,竟把香港一唱片公司说成是“境外”的唱片公司。这些差错都是由于工作态度不严谨造成的。
/ m# r2 u) k& m+ @- D5 k2 A" ]; d- }# N1 _$ I: w: b
二是领导人名、职务差错。$ [5 `" p" B% N  f6 [

9 p* _( E. J6 x! w7 a) j5 L2 c0 V6 S7 A1 L党报在要闻版中经常有重要的会议报道及领导人活动的报道。领导人的姓名、职务在报道出现的次数多,出错的机率也相应增多。加上这些领导人的姓名、职务家喻户晓,往往越熟悉的事情越容易忽略,在写稿时和校对中越容易放松警惕而造成错误。如经常有把“省长”错为“副省长”、“政治局委员”错为“政治局常委”的现象发生。2005年3月15日,有一标题为“消费者的烦恼与期盼”的消息,文中将“温家宝总理”错成“温家保总理”。幸亏这一领导人名的重大差错在校对环节被堵住,否则对媒体将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 a! g0 B" e% h  H9 s+ C
* V" e  U7 {; z$ B/ B) x三是标题差错。
$ f# l4 U! x; R- f6 W& @' S: ^8 x8 Q, ?, B9 \) o9 e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明亮而醒目。如果一旦出现差错,由于标题字号大非常碍眼,对报纸的声誉更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校对各环节常发现标题的差错有:文字错误,题文不符,数字错误等。
* {: d; X1 n, _1 p$ ~4 K
/ W* K7 ]% U7 E; K; t; e  d, {相近的数字极易发生次序的颠倒和混乱。数字差错发生最多,今年来就发生了数起,如将标题“省人大举行第32次常委会”错成“省人大举行第23次常委会”。再如,记者将“政协武汉市十届四次会议开幕”错为“政协武汉市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这一差错幸好在校对环节被堵住,避免了重大标题的见报差错。7 J2 W/ s' C; v( g
8 x/ c) P$ \, U( f
题文不符或表述不准确也是常见的标题错误。如一标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将开展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报道,显然,这个标题所表达的意义同主旨相反。后改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将专项治理商业贿赂”,这样标题就不会有歧义。/ y$ v9 S9 s$ X) J4 J4 h* p( R
% W  e# d$ K" s6 t# m5 e
四是重大的事实性差错。0 M) \- w2 n( C: f2 `' o- H9 }" m

# ^7 }8 G2 J& f1 j" ^事实性差错,即虚假新闻。包括报道完全失实、部分失实的报道;舆论监督、批评性报道偏听偏信的现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恶性竞争,为了吸引眼球,虚假报道、有偿新闻频频出现,有关文化娱乐、体育和经济等方面的报道更是虚假新闻的“多发区”。有的捕风捉影、故弄玄虚,有的道听途说、摘抄网上新闻,有的则夸大其词、背离事实,有的甚至公然造假、凭空编造,以追求所谓的卖点。 如“北京人可喝上贝加尔湖高山矿泉水” 、“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等等,就是2005年度典型的虚假新闻。
( t, n. a! {6 ~
$ [7 J5 ~4 J7 g0 X/ A' g  G五是技术性差错。3 M* z! V) v1 m( v. q
& q  |% Q: I/ d" Q
此类差错是指重稿、漏稿、转文衔接有误、有导读无正文、图文不符、多文掉句等技术性错误。在报纸编排出版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这些技术性差错屡见不鲜。如果不加以防堵,往往极易发生见报差错。今年来,湖北日报校对环节就堵住多起重稿、转掉文等技术性差错。
& D) s: l( g3 n2 v
4 h' H# J  R/ B5 K- v$ q2 f重大差错的防堵
: u9 s- w! u7 J6 m2 t/ [6 Y. _
% C: u9 R% T# t/ U( }# K# c7 `( x. J新闻出版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政治性风险。防堵重大差错是每个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职责。; l" L4 `0 ?+ U+ {
7 W- R9 o7 B* G( j: N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防堵新闻报道中的重大差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采、编、校、检、印各个环节分兵把口,守土有责,相互协作,新闻报道中的重大差错一定会减少和避免。桂红星 陈 晖(湖北日报出版部 430077)
标签:报纸重大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时间飞鸟 发表于 2013-12-22 2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报纸的差错比写总结计划的差错可能更严重,有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所以老大说的要“防堵”有一定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6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