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威信是领导人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是由领导人一言一行所树立起来的标尺,是群众对领导行为的发自内心的强烈共鸣。从客观上说,威信来自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除了凭威信工作以外,领导同志的德行也很有魅力。人们常说,有威无德者可怕,有德无威者可惜,无德无威者可叹,有德有威者才可敬。
0 T: c/ y7 K$ S3 \
$ M) o( f! r/ ?* z, u: e8 x! C
6 A6 K* Q- K$ D5 m5 V9 A$ W3 G* `+ F 说到威信,《辞海》里专门有一词条说明:“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很有趣的是,这个词条还告诉我们,我国有一个县,县名就叫“威信”。这个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当年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决定一渡赤水,就来到了这个威信县,并且在这里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决定实现新的战略转移,然后才有了二渡赤水、三渡赤水,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如今在威信县的一些老街上,还保持着当年红军长征时的风貌,是人们所向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威信”真的是很有威信啊!' G- S1 r+ m0 j. f$ a- C
' o( T1 y6 N9 N3 t8 Z# C 从我们这些老秘多年的观察来看,威信是领导人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是由领导人一言一行所树立起来的标尺,是群众对领导行为的发自内心的强烈共鸣。从客观上说,威信来自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举办奥运会和应对汶川大地震的实践证明,不管是三四十年代的革命前辈,还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壮举,足以和我们的领导人共同战胜任何困难,我们的群众是最好的群众。从主观上说,威信来自领导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身先士卒的风范、严于律己的品格和扎实有效的方法,谁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谁的威信就更高。
, U2 y B E; K' u6 z% A0 d' p2 M( i7 M' U8 ?7 n! A* H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或参与过造林工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经过上个世纪的大办钢铁、开荒种粮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之后,弄得山不像山、水不像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于是领导同志做出决定,组织人们消灭荒山、绿化大地,并且公开表示:如果完不成任务,甘愿就地辞职!' b- t5 v7 }9 q
% w1 B% i4 J0 u
决定既出,军令如山。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大力推进。群众一开始持怀疑态度,以为这是吹牛皮、说大话,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少人袖手旁观。但是大家随即发现,上自省委负责同志,下至乡村干部人人动手、个个带头,大家黑着脸、憋着劲、咬着牙,倒是真抓实干,这才知道领导干部动了真格,不是说着玩的,于是也纷纷行动起来。5 q/ n+ \( {5 z9 i: T
0 y) k% w0 d8 V, k$ O “其身正,不令而行”,全省上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造林热潮。我们这些老秘亲身体验到,自农村大包干以来,还没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大大显示出集体力量的伟大。这种艰苦的浩瀚工程,不是只干一冬一春,而是坚持了整整八年!最终,山清了,水秀了,河床降低了,灾害减少了,大地变绿,环境变好,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色银行”,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实践证明,只要领导带头,群众就相信,再难的事也能办成,威信自然而生。可以这样说:领导的表率行为和威信,与群众的拥护程度一样高!* O2 _# E. k! n2 n
3 Q( I) Q1 w3 i: |. I4 B8 p( c8 a" q7 r 除了凭威信工作以外,领导同志的德行也很有魅力。人们常说,有威无德者可怕,有德无威者可惜,无德无威者可叹,有德有威者才可敬。有的领导曾经坦率地告诉过我们老秘,他年轻时修养比较差,遇事比较急躁,一碰到不满意的事,就批评别人,有时候阴错阳差弄得很被动。他说有一年冬天去检查兴修水利工作,河两岸分属两个单位。一行人从南岸上了河堤,看见到处人欢马叫、红旗招展,施工的人们情绪高涨,气氛热烈。领导同志看了很高兴,对随行人员表扬了又表扬。$ S# V1 h8 K0 l$ M1 h9 S8 S
. d' x0 e& S2 c 忽然间,领导同志把注意力投向了河北岸。北岸那边冷冷清清,阒无人影。这位领导同志先是诧异,后是生气,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人回答,那是属于另外一个单位的范围。于是,在工作汇报会上,领导同志对南岸的单位作了热情表扬,而对北岸的那个单位,不分青红皂白给了一顿批评,还自以为赏罚分明。后来他才知道,北岸的那个单位动手比较早,等到南岸行动的时候,北岸的工程已经结束了。他这才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别人,让人家受了委屈,于是他向北岸的同志作了检讨。8 r3 P2 p( @& j
3 c1 ?! w. L1 `" b
领导同志关于头脑不冷静、随意批评伤人的自述,使我联想到一个故事。; {) V' b) h- @/ a6 U6 t6 l1 ?
! H j9 \: f$ c+ e
一个丈夫外出打工,临行前对妻子说,他在外面把钱赚够了再回来,并且保证忠实于妻子,同时他也向妻子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在主人家一干就是20年。最后他向主人告辞,想回家去与妻子团聚。主人给了他三个面包,并且向他提出三个忠告。其中一个忠告,就是不要在生气时做什么决定,如果真要做什么决定,一定要在消气之后。
% q; ^1 V, j/ Q5 O9 }* d
) T: U: _* y& q I& Q 这位丈夫长途跋涉往回赶,吃完了两个面包,历经了一些艰险,最后在一个傍晚回到了自家门前。他本想赶紧敲门去见阔别多年的妻子,竟无意中从窗户里看见了令他生气的一幕:
9 z. e2 ~3 U: v+ q, ^/ L9 {' [! L1 C
9 T8 E( i/ a! m% E! o% w% A! s 正像这个故事说的那样,好在我们说的那位领导同志知错能改,不仅向北岸的同志表示了歉意,而且从此多了一份谨慎,多了一份宽容,真心实意地体恤下情,使上下关系郑重而和谐。我们这些老秘也深受教育,感悟着领导同志的这种德行。7 X' @# Z3 D5 I# A
( K+ o; ~0 w$ m) I 此外,很多领导同志还真心实意地关心干部。他们既要求干部艰苦努力,又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尽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既批评干部的不足,又关心干部的进步,甚至有的干部挨批评越多,反而提拔越快。原因是批评使他们改进工作,改进了就会显得政绩突出,政绩突出就更加受到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
& i5 D ~( G* Q1 L; T) j) M7 i3 H4 y, X% K
很多领导同志也真心实意地保护干部。既然要求干部敢冒敢试敢闯,那么有些失误就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出现了前进中的错误,一些领导同志往往会挺身而出,给下级承担责任,帮助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有的干部在工作上受了挫折,但改正之后仍然受到信任,照样获得进步,领导同志继续为他们开辟着前进道路。
$ R/ b4 {* g% c( _" t+ k$ H
5 a: E9 u! R5 F; L1 y 很多领导同志能真心实意地与干部同甘共苦,没有什么特殊化,不存在别人想象的那种差别。出去检查工作,常常是大家同坐一辆大车,吃一样的饭菜,一道熬夜加班,每天最后休息的往往不是我们秘书,而是领导本人。多年来我们没有看见领导同志涉足过娱乐场所,也没见过什么会员卡和高消费。有时候领导人在寒冬腊月下乡调研,和普通干部一样住在乡政府,喝的菜汤一会儿就结了冰,饭团子在胃里才能变热。这样的情况,除了我们老秘亲眼所见之外,恐怕是其他人很难想象的。文/方兆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