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公文写作,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谈八种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初涉写作的人尽快入门。
o. V* l( @ c) @1 循序渐进
5 Y, p, T& J1 ^% j8 t$ w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
6 K1 k8 m3 q' h4 @' C: k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 5 [' J% ?' @3 ]% ?/ t, m% S' h2 {" w
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文体拓展。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 3 u: ~6 P5 b; s( R! y
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 ?6 W4 X2 \" e2 照猫画虎
3 h+ u# l3 J2 d& j0 C) a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可以找范文来,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
9 \+ A j6 r+ R) X3 d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
% \3 [( l, s& V% w- s4 b2 S9 V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千万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0 B! s6 J" k3 u, ?8 }. i3 熟中取巧
1 M4 s( }9 z- y7 R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为此,要注意四点: % e' o* ?* q4 D( y, o: N' O
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 3 [5 T5 i% k$ l1 x
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
! D5 r/ d9 e) n4 H3 \/ w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 ' u% L$ y7 f3 {; y1 {
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
0 ^0 ]* Y! }1 H1 g5 n4 改中求精
' K; x4 O% D; j3 w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的耐性、毅力和行动。 # ~$ q+ O" c2 j4 ^/ I; h
改什么?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二是研究结构;三是检查素材;四是推敲文字。 " h- L! _6 n6 l* V, {
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二是边读边改法。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三是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 , l. [* Y1 M; `4 i5 Q4 S
5 比较鉴别 $ h: |4 b- C& I
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
' E/ w7 O4 D" s- N0 ?" m: N* n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主题、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 K5 E6 [; O/ f7 J ^$ Z2 q
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主题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
8 w7 ?0 R- L% e" q3 |$ r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5 w8 F1 [1 `" j" X7 ~: w9 I: ~6 虚心请教
! x0 m; J6 q9 W* ~2 j' u- t | \# m
一是带着问题求解。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
: P7 t) k) n6 j6 N1 r i x) v. k6 b1 g1 o/ U: r
二是带着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 " T9 ~# R j K: S4 i; W
三是向书本求知。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 m1 g$ n4 w( H# \& m( j3 N
7 参与其中
2 ^; v: z, O5 ?$ x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 8 `+ O- S* @- u. o) Y+ X
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 [: ]8 l4 D/ u. i9 r5 e5 Y) ]
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 i0 ~5 c' M( n
三要参与集体修改。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
& D5 n4 P( M8 ~% h+ r6 ]; a8 勤于总结
2 i9 F9 ^' X. a5 F" v6 h* O; _9 v) _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 Y4 l I! t5 g% P2 D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作者:刘勇强 + ]$ H1 y* }2 h1 n3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