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老前辈关于写作功力一席谈话

[复制链接]
广坤元 发表于 2013-6-20 02: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写作,是每一位从事机关工作同志的必备素质,同时又是一项基本功。写作功力,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智慧、精力等由此而衍生的文字历练程度。在现代办公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尽快适应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有效驾驭机关文字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不仅是写作问题,对个人而言,是提高思想素养、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对单位而言,是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加速推进机关长远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因素。
' g& C4 G( t, a3 d& @% U* g! i; J6 H$ l4 M. `' t. w( s
   一、写作功力真谛之拙见
$ ]- d3 a2 Q# ~, F4 i. q/ Q; B# U: M* f" h! \0 T/ ~) v
     自有了文字记载,就有了文字的写作。写作功力,它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思维再创造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是主客观因质有机结合并提纯的综合体现。1 N; W" o8 z2 X& ]
# K7 h5 L, S" o& B
    写作功力源于思想修练。# \; @* M. Z. D
2 [, i3 G5 G: Z% J; P2 @; O
    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平常评价某人特别能写,其实,写是表像,最根本的是这人有思想内涵。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谓“天成”,就是不同寻常的思考方法,否则,文字只不过是一串锁链穿起来的奴隶。只有用闪光的思想,才能穿起璀璨的珍珠。无思不能立说,大思想孕育大智慧。一个好的思想可以启迪他人智慧,润泽心灵。君不见,一些人在听到“大手笔”高谈后,顿觉得相见恨晚,相闻开窍,又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这种感慨既是传授者才学、心智与情感的表达,又是受众者智慧被开启、激情被点燃、情感被迸发的过程。7 L/ \7 y7 D/ Q2 i3 q+ k, k/ n. _* |
( @! P3 g! _% {8 N
    古人讲,“文以载道”。说的是人们写文章是为了传播知识和表达思想。只有深邃而明晰的思想,才能有入木三分的语言,可谓心笔如一。一篇文章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会有永久的记忆。故文章赖思想而“永生”,因无灵魂而“猝死”+ Y4 ]0 T) |& e" a/ d" a
凡千古不朽的作品,均依赖于它表达的深刻思想,给人以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传至今不衰,主要在于文中洋溢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流传下来,也在于文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
( M* i! a3 n  t- v/ T) h1 l7 r2 K# w( H
    写作功力源于境界的提升。
  @" J' N& K/ E( G
$ r8 U* N' z, k# V    境界,是指事物可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态,即抽象的表现标准。写作的境界,是作者思想能力、理论素养、文化积淀、以及思想觉悟体现在文章中的层次水平。俗话说:登高远望。亦即只有登上高处才能远望。一篇文章,能真实的记录着作者本人的心智、思想、才学等修养履痕,更折射着一个人的品性、品味和品德。文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品自高。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字里行间,浸透着大气磅礴、英华盖世之旷宇之感,读后让人激奋,令人动情。这无疑     是毛泽东同志胸怀世界的博大胸怀和深邃的理想境界的真实写照。7 r, k3 \5 b) T3 `8 ?4 H/ {2 t

0 u7 H3 |* u, P" ]4 k6 U    在写作境界的层面上,也包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能催发作者的激情,提升写作的思想境界,责任意识,能唤起作者崇高的价值追求。
+ v6 u9 x: b6 k7 z9 X7 B
9 A. Q) _' H& R# M* W7 \    写作功力源于文化素养的积淀1 u& b6 y( M; z. P2 \6 f% S. O: {
0 V- |( y+ G& n& W* v* G; m
    写作,是一个人文化层次的内敛表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一不是经纶满腹,激扬文字。鲁迅杂文,犀利泼辣,宛如投枪、匕首。然而,这绝非一日之功。他六岁攻读诗书经传、旷史杂记。博览群书,故能运笔自如,文若流水。
$ q5 d7 `- f5 k# E  I5 ~
! J8 X# J" R9 p& O/ o1 j    写作,需要丰富而精深的学识为支撑。恰如人之酿酒,蜂之酿蜜,蚕之吐丝,惟其如此,方有美物生、精品出。时下,人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境况之中,多元的社会生活形态对每个人都充满着诱惑。这些诱惑,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读书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更影响着思考问题。办公手段的信息化取代了传统的书写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弱化着人们的智慧,泯灭着创作激情和严谨的求学理念。即使动笔写个调查报告或讲话稿,只要打开电脑上老秘网搜寻,一切的一切尽在其中,无需绞尽脑汁去思考,也不用在格式上“绣花”。殊不知,由此拼凑的文章既无魂魄也无筋骨,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通稿。
: X7 ]7 S1 o5 D, q, W1 ], B
% w; @+ f3 G3 N  b9 T7 e4 d    二、掌控写作功力之举要
( ]$ l" E2 o+ M! {% i- w
2 L' T6 X7 b% [1 d/ y. M     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组合堆砌,更是作者匠心谋势、追求崇高的过程。不仅需要开启心智、激发灵感,而且更需要潜心历练和修行。包括对社会、人生的关切以及自我意识的完善与超越。归根结底,需要自我度量、体悟。笔者拙见,如若在写作上有所建树,应理性把握以下三条:
2 k" m9 [( Y3 C& D7 i- B
9 m+ \, K9 V/ ^, z7 m    一曰勤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但丁说“最好的语言属于最好的思想。”思考的过程也是“悟”的过程。智者之所以成为智者,除去学识、才智,还在于他们不断地进行思考。思考是过滤器,只有思考琢磨到遍体通明时,情感培养得炎炎如焚时,才华方可横溢。“吾文吾悟”,说的是对自己想写的文稿架构及中心思想预先体悟和设定,做到笔随心动;“文无定势”,说的是文章体律千变万化,各有千秋。应视体裁、题材规则而从容应对。“酝酿在胸,反复回嚼,久之自然悟入。”简言之,思考的跨度越大,驾驭文章自由度的能力就越强。
2 p% ?, J2 k+ ~8 H! t& B& S( ~
+ o& m' n+ H" Y# j& M' x     事实上,谁都在思考问题,只是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有所区别。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难以让人们静下心来思考写作问题。人心浮躁是普遍现象。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往往使人忙于应对;功利、势利以及人际关系的纠结,容易让人们把心思都聚集于无休止的奔波之中。
' U3 ?  `: B/ |7 |; r, e/ W. a& [( F: G$ M9 Y+ l. O  j0 ~
    精神智慧的光芒只有在聚焦效应之下,才能形成突破性的成材能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倘若把心思全部用于个人利益、目标设计与追求上,那么,对写作肯定顾及不暇,即使写了也是应付罢了。
' R3 g2 J& G. [0 |8 W; v( O
. }) C8 @, a* z& }4 m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N. b3 U( L3 Q% y: C" w3 Y: H" n# p& A( ^! u( \
     读书应以原著为主。因为原著是“原汁原味”的,无任何“添加剂”。现在提倡读《国学》。其实《国学》真的耐人寻味,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既有齐家、治国之方略,又有修身、养德之举要,可谓气象万千,深邃若古,由浅入境,马首是瞻。另外,还建议多读些《论语》之类的古籍。它是孔子之道的化身,既是教育学、道德伦理学,还是政治学和哲学。孔子之道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理论基础,以和为社会政治目标。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思想体系,它所回答的是人应当怎样生活,社会应如何发展。有关佛教的书籍,是教人如何积德、行善和超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身。”这是佛学的法印。然而,切勿将佛教单纯理解为迷信。诵经打座,佛法释义,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精髓,彰显着天地合一、和谐共融的旷世理念。尽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唯心性,但就其文化内核而言,却是安身、处事的“立命之学”。/ }9 n' C" V4 N$ a- J

  C0 e" Q  X( ]1 \2 l     读书务精读、读精。真正把其中的精髓掏出来,融汇在自己的思维流中。这样,说话、写文章肯定会气势若定,成竹在胸。读书切忌“死读”。君不见,偶有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竟然不会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这是为何?论文化层次当属高端,关键在于把书给读死了,只注重书本却忽略了实践。读书的目的在于开拓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更贵在有机、灵活地应用于工作实践。/ `% G% h2 \0 x
读书切忌满足、陶醉。有的人读了一些书,似乎无所不晓。言行间似有“飘然欲仙”之感。古往今来,大凡饱学之士,均以谦恭礼让、宠辱不惊而著称,以行其正、重操守而留名。“学无止境”,指在学习上永远没有“顶”,也没有“边”。人一辈子要想学富斗车,必须多读书勿满足。应时刻保持一种平和而谦逊的心境、诲人不倦的态度,这样恒下心来坚持下去,必有善果。锄杆枪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精彩评论34

正序浏览
550845494 发表于 2013-6-20 18: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指路明灯,指路明灯!
 
温柔的老虎 发表于 2013-6-20 22: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老前辈关于写作功力一席谈话,怎么思考?
 
大荣 发表于 2013-6-21 08: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好文已拜读,感同身受
 
云雾山 发表于 2013-6-21 1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拜读,好好领悟!!!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3-6-21 16: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就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语言优美、逻辑严谨、大气磅礴。
 
潜龙 发表于 2013-6-22 17:4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他人的精辟见解,不妨好好学习领会。
 
仙道 发表于 2013-6-23 0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高论,晚辈佩服!
, b4 V$ z) ~# s6 @' e/ {- A6 i2 c7 ?3 P8 b: }, w8 b6 {
很想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定进一步请教。
 
human525 发表于 2013-6-23 1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调查肯定没有发言权。先好好学习一下。1 m3 O; a  W' F/ x0 L8 s% K& Z
 
/ty雪儿 发表于 2013-6-23 16: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y雪儿 于 2013-6-23 16:42 编辑
  V" E& e$ ^# i# k) r4 X
$ g( W$ B- c) H' L. n; s在这浮躁的社会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静下心来专注学习,是对人一种意志力的考验。每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往往被作者的人格魅力,思想境界,渊博学识所吸引。或产生共鸣,或震撼人心,或催人奋进,或给人以无尽的思考......
- i) I! v) X! ?7 y谢谢本文作者!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