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刘庆邦: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摘要:  从七八年以来,我发了200篇短篇小说。写了三十余年小说,平均一年几个,但现在越写越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说我专攻短篇小说,以致有人拿着这些短篇与我对话,我在报社上班,只好告知这是一种业余。在煤矿报上班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从七八年以来,我发了200篇短篇小说。写了三十余年小说,平均一年几个,但现在越写越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说我专攻短篇小说,以致有人拿着这些短篇与我对话,我在报社上班,只好告知这是一种业余。在煤矿报上班的业余,我一般都是选择在早上,四五点起来,写一两个钟头,有时一个短篇能磨上一个多月。
  抛开客观因素,从主观上找,就此作一总结,为什么写这么多短篇小说。我觉得写短篇小说首先要有写短篇小说的精神。这个精神我归为一是对纯粹文学的追求,二是和商品文学对抗的这么一种精神。
  简要的说对纯粹文学的追求。经常接触一些文学刊物的编辑,他们认为好的短篇特别少。要发稿了,总是找不到够水平的好作品。就是说现在写短篇小说的人很少,好多人甚至在报纸上发一个小文章都不成,却长篇写一大摞,用他们的话叫扬长避短。为什么如此,我觉得短篇藏不住拙、遮不住丑、掺不了水。一个作家一看他的短篇就知道他的水准达到什么程度。
  和商品文学对抗,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坛支持文学创作的形式多样,一个是权力支持,有人给他出钱跑书号,就可以一本一本地出;再一个是靠金钱来出,好多有钱的企业家,他们包括国家和个人的企业,只要出得起钱,就能出书;书出来就完了,全是垃圾;还一种靠明星效应,经常在媒体露脸,读者抱着看他们隐秘的东西的心理来看他们的东西。当然,也有明星写得好的,新凤霞就写得好;据说明星们很多都是找个人替他一写,就出来了。
  我自己觉得我是靠文学创作来支撑着自己。我们都知道,写短篇小说不挣钱,写个万八千字,顶多八百到一千块钱。给我的稿费还算高的,千字六十或八十元,与写一集一万到一万八的电视剧收入无法比。写短篇小说其实就是不挣钱,这成为我的一种反动力。如果把创作当成赚钱手段,那么我会感觉将没法写下去。
  由于这两种精神,我对短篇小说一直没有放弃。也许我这样是一种双向选择。首先我选择了短篇小说,我精心侍候她,经过长期磨合,达成了默契,所以短篇小说愿意我写她。或说经过长期的写作,达成了这样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训练,一种磨炼。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谈谈短篇小说的写法,或说取材。
  取材很重要,只要取材对了,可以说短篇小说就成功了一半。我的取材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没有文章的地方作文章。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写短篇小说在现实中,只写一点点东西。这一点点东西,我称之为短篇小说种子。《北京文学》办了短篇小说公开赛,赛后要谈体会,我谈的就是短篇小说的种子。世间万物都有种子,一切都有。这个种子是世间万物生存不息传宗接代的东西,有了种子的传递世界才延续下去。和物质世界对应,我觉得短篇小说也有种子。有的把它称为一个眼睛,有的把它叫做支撑点,有的把它叫内核,有的把它叫黄金点。可能有七八种说法,但我喜欢种子这个词,一说就给人以饱满、圆润、美好的感觉。
  有可能生长成一篇短篇小说的根本因素。这是我给种子下的定义。
  我们从事创作会经常看一些短篇小说,看一些小说当然都是非常不错的,枝叶饱满。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非常脏污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缺少了短篇小说的因素。拿一个自然界的种子来比,我们在自然界里寻找种子是比较容易的。我们种黄瓜地,留种的瓜是要留个标签,表示这是不能摘的,这就比较容易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短篇小说的种子,我们有时苦苦追求,却难以找到。在没有进入创作以前,这是难度很大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沈从文的《丈夫》。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短篇。大概情节是写过去的一种生活,说他的妻子在农闲时到船上去做一些接客的生意,她不把这种事看成多么丑恶,到了此时,丈夫去看他的妻子,就带着一种欲望、想念,肯定要亲近一番,结果到了船上以后,他却在眼皮底下一次次被人夺走了妻子。丈夫就在前仓,前后听到两个当兵的、水保等和妻子交易,情绪弄得很低沉,妻子给他钱也不要,一个人伤心地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第二天和妻子回乡下去了。这个小说的种子,我觉得就在最后呜呜地一哭。整个小说的过程就是这个种子生发的,一切过程都在向这个哭走。很感人。当然,还有社会分析、情感因素等都很丰富,这里不讲,讲的就是最后一切都是向这一哭而来。
  我的小说《梅妞放羊》的种子就在于梅妞小姑娘向羊敞开了母亲般的心怀,让小羊羔来吃她的奶。当时想到这个种子,我高兴得快跳起来。种子有时在开头,有的可能在结尾,有的可能在中间。而这个小说的种子在中间。种子埋进去了,有一个发芽的过程。后面是开花结果的过程。前面培育,后面生发。因为有了种子,小说就立起来了,情绪也将饱满。我自己对这个小说也是满意的,一看就要看下去,不看完就有不舒服的感觉。我的小说每次不是发出去了就抛出去没有关系了,我常看,看得自己热泪盈眶。
  我们听到短篇小说的很多做法和说法,我们听到有人说短篇小说是生命之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还是应该求,只有求,不断地求,才有可能遇到它。否则就往往就会失去这种遇的机会。因为我在报社工作,经常去矿上走,有很多人给我谈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我要说的,事情再多再古怪,如果没有短篇小说的种子,一切都是瞎搭。我有时跑一些地方,跑好多天,但没有短篇小说的种子和潜质,就没有写的必要。
  这个短篇小说的种子可能是一个题目、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有一个东西,一个故事,可能在我们脑子里存在若干年,觉得可能会写成一个短篇小说,迟迟不能动手写,可能就是没有找到种子所在。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了种子在哪里,就会感觉一下开朗,时候就到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文革期间,我们附近村有一个货郎,他还剩下一些东西没卖掉,家里实在穷极了,就把这些东西挑出外村卖掉了,生产队就开他的批判会,他就报复队长,把大粪用钉靶打到队长头上,七窍流血死了,社员发现追他,他跑到麦子地里,最后被社员乱棍打死了。这个不能忘怀的事使我觉得有短篇小说的种子在里面,但迟迟没写。想写成极左路线的东西,觉得这类东西太多,没有新意,就不想这么写。想把它写成复仇的小说,造成人性的震憾的效果,但此前我已写过一两篇复仇的小说了,自尊心不允许我再重复自我。那么这个故事还放着,有一回我读美国一个作家的小说前言,他提出一个人的群性的恶的观点,这个观点使我脑子一亮,使我想到好多事件都是群性的恶的参与所致,比如说外国的赛车,问观众为什么喜欢看赛车,就说想看翻车。我们每个人的人性里都有善有恶。我还想起我们老家三月三的庙会,在高竿上做动作,有些人就说那人为什么不掉下来。前不久媒体报道一个女子跳楼观者云集,最后没跳,众皆失望。这都反映了一种群体的恶。有的这种想法,我觉得这个小说可能推动,写作了。我就把这个故事重新虚构,让他们来劝导这个货郎,一步步地推动这个货郎来杀死这个队长,全村的人都很兴奋,象过节一样,满足了这种群体的恶的东西。文革中好多的群众性运动,都是群人的恶的结果。很多事都是群人的恶的推动所致。以前我写过个人的恶,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平地风雷》,当年收入了上海编的一本小说集,就是说这个小说反映了对现实的一种批判。这篇小说的生发,它的种子是一种理念。
  我认为小说主要不是讲道理,是理感的。但小说是理性的结果,需要一种思想,表达思想之美,而不是道理本身。写的是思想的表情,而不是思想本身。一篇小说道理讲得再深刻,感情不饱满也不能感染人。最后建筑的是情感世界,是审美层面。
  其实说到这儿,已经把我的另一层意思说出来了。短篇小说的种子就在生活中,在心里,就这两个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说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素材,激发了灵感。比方说创作需要想象,这需要生活的基础,而不是平空的。现实生活就是我们小说创作的想象所凭籍的大地和空气。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土地,所以说要注重现实生活。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11-26 09:22
  • 4
    粉丝
  • 835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