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全市党政主要负责干部精准扶贫培训班辅导报告

摘要: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抓得一件大事,从中央、省、市、县都要召开精准扶贫培训班,这个辅导报告从为什么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措施四个方面,全面深刻阐述了精准扶贫,特别是本报告内容丰富,事例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抓得一件大事,从中央、省、市、县都要召开精准扶贫培训班,这个辅导报告从为什么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措施四个方面,全面深刻阐述了精准扶贫,特别是本报告内容丰富,事例充实,语言生动,是一篇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全市党政主要负责干部培训班,将精准扶贫作为专题进行研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强化扶贫工作举措,凝心聚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一极三宜江湖名城。下面,根据个人学习思考和调查研究,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大家交流,重点谈“四个问题、一个实例”,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个问题:中央为什么提出精准扶贫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3年多的时间,习总书记国内考察27次,16次涉及扶贫,其中7次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特别是201311月,习总书记下到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我国扶贫历史进程来看,从1982年开始的三西扶贫开发计划到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巩固温饱成果夯实发展基础阶段,再到以扶贫开发促进全面小康阶段,扶贫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正当其时,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必然”:必然选择、必然路径、必然要求

1、精准扶贫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扶贫开发的历史。建国之初,当时4亿同胞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缺吃少穿,几个月不知肉味;改革开放前期,也是10亿人口(9.62亿)9亿贫,农村可谓是塌塌房子茅草房,家家户户都缺粮,穿的补丁踏补丁,盖的被子大窟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按下红手印开始,到全面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绝大部份农户解决了赤贫问题;(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写信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熔基,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巨大反响。)从2000年起逐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到2006年完全取消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牧产税),终结了中国农民2600年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201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特别是城乡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系列惠农保障政策的实施,进而助推了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在当时,一个政策就可以影响一大批人,贫困人口基数大,基本上都是穷人,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是97.5%,实施整乡整村扶贫是必然的,大水漫灌没有问题,大水漫灌下去,是大部分人受益。但是,随着扶贫开发的纵深推进、贫困面的逐步收窄,全国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7.2%,即使是贫困村,多数贫困发生率也降到了40%以下,剩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如果再大水漫灌,是60%的人不应该受益获益而获益了,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将旷迟日久,结果是年年扶贫年年贫,甚至是越扶贫富的差距越大。

2015618,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指导扶贫工作时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果还像原来一样,寄希望于一项政策、一批项目的实施全面消除贫困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说,精准扶贫的思想并不是说比过去的扶贫开发有多高明,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2、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路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全面的不是片面的,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截至2014年底,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居全球第三,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适应。所以,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所以中央明确,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向贫困发起总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3、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70.38之间,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2,超过了0.4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处于收入差距较大的行列。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证明我国的贫富悬殊差距较大。

去年1230日,甘肃省永昌县12岁女生,在超市偷了127.8元的巧克力等物品,超市要求女生家长过来,孩子母亲身上只有10几块钱,再找其父亲总共才凑了90块钱。小女孩羞惭从附近的小区跳楼自杀,引发5000多人聚集的群体性事件。虽然是突发的小个案,也说明了贫困农户还深入在存在群众之中,警醒我们:贫富悬殊拉大,贫困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可以组织、动员、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程的实施。在我们国家,比如我们的高铁网络,短短几年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高铁建设“10个第一,运营里程最长、建设速度最快、运营时速最高。同样,在扶贫开发上,我们可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个问题:精准扶贫的内涵是什么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提精准扶贫,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有不少同志是在空口打哈哈,并没有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到底什么是精准扶贫?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觉得,中央的精神简洁明了,便于理解,我概括为“123456”

 “1”100%实现脱贫: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脱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23” “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4”四个切实” 的保障: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5” “五个一批” 的路径: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6” “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贫对象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123456”是对我们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和行动指南,各级各部门务必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1234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6-3-11 13:01
  • 4
    粉丝
  • 1108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