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仕途五线谱全集

摘要: 行政换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这四套领导班子换届了。这之前,对市属局级主要负责人也作了大比例的变动调整。从乡镇至局级(科级)至市级,许多新面孔亮相于领导岗位上。这新的领导结构军团的诞生,不知该怎样形容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三十年前一乡官
 
 
思绪,常常让人回嚼过去难忘的岁月。历史,恰如一面明镜,时时清晰地映照着人们的脸庞。当年,我就听说过他的大名鼎鼎,他的工作业绩被传颂得沸沸扬扬。不久前,我与他终于有缘相识了。我的一位年轻的朋友,要下乡去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我很久没有去过农村了,想去呼吸一下田野未曾污染的空气,便让朋友小陈同意带我一路同行。
夕阳西坠,小陈带着钟宝村村长老向送他的一袋红桔,搭乘一辆中巴车返回市上去写他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去了,我有意识地留了下来。因为,乡人大主席老屈请我们在乡场上一家饭馆吃午饭时,给我们讲了老沈的故事。我决意要见见老沈。
在老屈的引荐下,我开始了与老沈的对话和交流。
老沈住的家,离乡场只有两公里,从乡场上步行20分钟便到了。他们全家四口人:他和老伴,儿子儿媳。四个人住着一大套撮箕口型的老式木结构平瓦房,宽大的院坝边上有一棵大雪梨树和一棵广柑树。房后可见一些翠柏与绿竹。在老沈家里,我与老沈可谓促膝谈心似地摆“龙门阵”(川北俗语,意即双方摆谈对话),先后对话达6个多小时。后来,老沈又陪同我去参观了两个生产队当年建造的大寨田。一天的所闻所见,令我情丝缕缕递增不断。回城以后,我向一位朋友讲了老沈的“故事”,这位朋友听了,说像老沈这样优秀的乡官,应该以他的原型写一部电视剧。我回答说可惜我不会吃写电视剧这碗饭。我只能为了避免忘却,先粗线条地把它记下来。下面就是我的记录,权且算是“分镜头脚本记录”。
镜头一:蹲点驻大队6年。在70年代,时任乡长的沈邦义在响水乡(当时称公社)跃进大队蹲点,除了回乡上开会研究工作外,每个月有大半时间他都住吃在跃进村,工作在跃进村。连续6年,他作为大队党支部的高级顾问,引领农民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粮食产量连年增产,社员口粮与劳动日值逐年增高,特别是实现水利化,使跃进村旧貌换新颜。全省各地市县都派人来跃进大队学习取经。
镜头二:挑一匹“千里马”。他记住并遵循毛泽东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果断撤换原大队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起用大队政治辅导员为大队党支书。新官不负众望与“伯乐”慧眼,干得很投入很漂亮很拼命,这匹“千里马”,被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去北京开会,两次当选为省劳模。在医院病床上边打点滴边学十七大文选。多年以来,在他的怀中,天天都揣着党的十一大代表证。他说:我永远不能忘记党!
镜头三:闯红灯“520斤”。70年代,全球粮食匮乏。县上规定,农民口粮不能超过520斤,粮食增产了要以丰补歉。跃进大队经过一年大干苦干,粮食空前大增产达50万斤。沈邦义大胆拍板,三分“战利品”:10多万斤卖给国家粮库,10多万斤留作大队储备,10多万斤增添社员口粮。这样,农民人平口粮超过520斤。县上有关部门数次电话批评老沈超标,老沈执意不改,说:“农民干活很苦,以往肚子没吃饱,现在首先要让群众不挨饿!”
镜头四:闯红灯“大队核算”。1975年,县上要搞一批农村以大队为核算单位的试点,其中包括跃进大队。老沈认为,取消生产队核算,集中起来统一由大队核算分配,是一刀切,是不承认队与队之间差别,是搞吃大锅饭的坏主意,容易挫伤社员生产积极性。他坚决抵制这个错误作法,一直未在跃进搞大队核算。后来,县上有关领导警告他,说你沈邦义违反政策要受纪律处分。老沈回答:“我不执行那些错误政策,我心中只有老百姓!”
镜头五:闯红灯“60元”。80年代,县上要筹集数千万元资金兴建化肥厂,明文规定向全县农民人平摊派集资款60元。老沈极力反对向农民摊派。其它乡镇如数完成集资任务。老沈已任乡上“一把手”,他坚决不向农民下达交款任务,始终没有向县上交纳化肥厂筹资款。他说:“你们县上少建几幢新办公大楼,少开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少跑一些游山玩水的假考察,少发一些废话连篇的文件,少一些请客送礼,多节约一些机关办公费,就有建化肥厂的钱了,为啥一定要找穷苦农民要钱嘛!”
镜头六:闯红灯“让农民烧砖瓦窑”。70年代,乡村农民要想自己挖个坑烧点砖瓦,必须按政策规定,写个申请去县委农村工作部报批。有一年,沈邦义一次就亲自批准全乡52户农民造窑烧砖瓦,没有要求农民去县上获得批准。他说,农民烧砖烧瓦盖房乃天经地义,干吗非要刁难群众办事?农民忙得很,哪有那多时间跑乡上批跑区上批还要去跑县上批?我批准了就作数,以后一切后果我负责,我不怕撤职丢官坐牢,我只怕老百姓说:“衙门难进办事难!”
画外音:“有人对上司放的屁都说是香的。沈邦义是不唯书,不唯上,心中唯有老百姓!”
镜头七:修水改土造田植树是重头戏。沈邦义在跃进大队蹲点六年,带领群众大力兴修水利,大搞改土造田和植树造林。累计新增蓄水187万方,实现旱涝保收水利化。新增耕地面积143亩,致使年年社员增产增收。在山坡上种植各种苗木120多万株,同时,发动社员建起一批沼气池,社员利用沼气能源煮饭、照明,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农民群众从此结束砍树买炭烧锅煮饭的传统习惯。
镜头八:“三同”而今何处寻?老沈不仅仅是光指挥别人干,他更懂得身先士卒言教不如身教之道理。有一回,老沈检查一块改造完了的“大寨地”,发现地中间还余留一大堆乱石,他听说是2队李德成嫌工分少了不愿意干那活儿。于是,老沈专程去找到李德成问个究竟。李德成坚持向老沈要求队上给他付50个工分才干,老沈说,队上付30个工分足够了嘛。李德成说,你沈乡长若是三天功夫干完那活,我给你付五天的工钱。老沈说,那就让我去做做看。结果,老沈硬是在那块地里,亲自用锄头、钢杆、手锤、背兜,接连三天把那一大堆乱石清除掉了。老沈当然没有收受李德成的工钱。
在跃进村,我看到了一些“人造平原”,是当年当地农民群众学大寨人艰苦创业,将一些荒山坡推平改造而成的“大寨田”,一般都是30亩至50亩左右大,不但增加了耕地面积,田块地仑都是用大石块逐层垒砌,十分坚固实用且壮观,这实在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啊!凡是我和老沈偶然相遇的老人,一看见老沈便都说:“老沈啊,你这个人应该活两百岁啊!那些年如果没有你,恐怕我们早就饿死了!”
在一块绿色的小麦地边,我们遇见五队当年的老队长杜兴洪,老杜说自己快满70岁了,但是记忆很好,他微笑着告诉我:“那年冬日,沈乡长夜宿我家,他跟我们全家人一样,吃酸菜红苕稀饭。晚饭后睡觉了,他与我同睡一个铺,我认为他是大官,睡觉身子不敢碰着他,沈乡长对我说,离那远干啥,身子挨拢点睡起才热火嘛!”
画外音:“试问,现在农村基层干部能与老沈一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者,能有几人?”
镜头九:不用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1980年前后,老沈曾有两次晋升职务的机会,他都坚决放弃了。由于他在跃进大队出色地导演并主演了一出“大戏”,遂使当年全省许多党政官员、机关干部、记者、军人、学生都前往跃进大队参观取经。地委和县委两次将他提升为区委书记,有一次还是县委书记、县长、县委组织部长三个人一起找沈邦义谈职务变更,都被老沈苦口婆心地婉言谢绝了。他的回答拒绝辞令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官位上,我不想锦上添花,我只想永远在农村基层,为老百姓雪中送炭!”这是哪等境界,哪等情操?!
镜头十:一尊石像表深情。在沈邦义家里,我看到了一尊小型的石刻塑像,是一位姓陈的普通农民,自己雕刻了十几天作成后送给老沈的,当然雕刻的是沈邦义的头像,把老沈雕刻得栩栩如生。石像底座上还刻有八行歌颂赞美沈邦义的诗句。老沈笑吟吟地对我说,这石像胜过许多奖旗奖状,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奖赏。
沈邦义已年逾七旬,身体依然硬朗,只是头发稀疏早已谢顶。他说起话来掷地有声中气十足,却又显出让人信服的沉稳。他是50年代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关于这位三十年前的乡官,我因与他接触时间不长,肯定是知之甚少,上面提到的只能算是有关老沈的花絮,或者叫索引,但愿是抛砖引玉,能引出有识之士和文坛大手笔,进一步对“沈老革命”作全方位深层次的歌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8-27 09:56
  • 4
    粉丝
  • 1897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