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4-30 2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检查交流贯彻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文化工作。刚才,市文广局郑奇平局长作了工作报告,对近年来全市农村文化工作进行回顾,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市、区)分别汇报了前一段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吴金花副主任、祝瑜英副主席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两位领导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工作。

下面我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十七大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工作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总体要求。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四大主要任务,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刻理解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村文化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下移工作重心,加大各级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群众文化丰富、活跃,文化大篷车、民工文化俱乐部、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等工作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必须看到,我市的农村文化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仍然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短腿”,农村文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站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来抓,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衢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我想,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核心,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实载体,两者密不可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两者共同的核心本质;统筹兼顾,是两者共同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财富的增长,也包括精神文化的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农民的需求,着力抓了农村教育五项工程、农民素质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救助体系建设等工作,农村的民生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农村文化建设项目不多、投入偏少、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来抓,不断满足农民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的迫切需要。我市90%的地域是农村,80%的人口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市来说,具有更重要、更特殊、更深远的意义,因此面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村容村貌要新,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要新,精神面貌要新,精神文化生活要新。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消费结构开始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求知、求乐、求美的意识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文化就会沉渣泛起,境内外敌对势力就会乘虚而入,进行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农村和谐稳定就会受到冲击;如果农村文化搞得好,农民的凝聚力就强,赌博、迷信等歪风邪气就没有立足之地。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高度,努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管理,引导农村文化消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文明健康、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

第三,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有效举措。衢州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这既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当今时代,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竞争。有一种观点认为,四流的企业经营产品,三流的企业经营资本,二流的企业经营品牌,一流的企业经营文化。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经济可能就是明天的文化,今天不重视文化,明天损失的不只是文化还有经济。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名市的决定。对于衢州来说,目前要建设区域性的文化大市,条件还不成熟,但要建设区域性的文化名市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关键是我们打好了文化这张牌。现在到衢州来的人既是冲着衢州的神奇山水而来,更是冲着衢州深厚的人文文化资源而来。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仅在城市,更多地集中在乡村(如江山的三卿口古窑村)。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弘扬民族文化,就是挖掘文化资源,使之走出衢州、走向世界、大放异彩。

二、注重文化创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吕祖善省长在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让农民得实惠,这也正是我们近年来所强调和遵循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我们取得些许成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今后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继续牢牢把握“让农民得实惠”这个基本理念和重要经验,想着农民、面向农民、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让更多的农民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健全公共文化阵地。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工作的物质保障,是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的先决条件。要按照厉书记在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到2010年,基本实现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每个乡镇有文化站,大多数行政村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一是努力改善县级设施。各县(市、区)“两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达标争优工作,为创建文化先进(特色)县、完成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相关指标任务打好基础。衢江区要加快“两馆”建设,争取2008年建成使用。二是推动乡级设施建设。要根据我省贯彻落实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统一要求,完成每个乡镇由政府建设一个公益性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任务。三是全力加快村级设施建设。全市的目标是:到2010年,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文化场所总数达到2209个,覆盖率达85%。据统计,我市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685个,需再建1395个,采取每年建一批的方式分阶段加以推进。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可以利用新村部、旧祠堂、闲置校舍等场所,采用新建、改建、合建、民建等多种形式。今年市里提出的目标是建成200个,各县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年初分解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并认真做好“特色文化村”创建工作。同时,要重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长效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坚决杜绝“今年建、明年垮”和“空壳化”的现象。十二月份,市政府将组织对各县(市、区)贯彻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作为今年政府综合目标考核社会事业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繁荣农村文化活动。繁荣的农村文化活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开拓视野,开辟“三条渠道”,使农民群众吃上可口的精神食粮。

第一条渠道是政府保障。主要是进一步缓解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看书难、看戏难、听广播看电视难的局面。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数字电影工程。市文广局已成立了三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省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采购配送到位后,要全面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积极探索“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放映新路子,做好数字电影设备采购与分配任务,建设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积极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到2008年,全市要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4000场以上,覆盖率达到30%。二是发展完善农家书屋。要进一步增加农家书屋的数量,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利用率,争取开通图书流动车,把图书送到农民家门口。三是开展多种节庆娱乐活动。要结合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和集市、庙会等活动,组织丰富多彩、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鼓励乡、村组织举办文化活动。四是深入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今年的目标任务已能够确保完成,2008年要进一步推进,使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实施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同时,要按照省里的要求,逐步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让困难群众能更多地享受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惠。

第二条渠道是农民自给。农民自办文化已在我市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像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的农民书画创作协会,不仅自娱自乐,而且逐步成为产业,先后赴省城和义乌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展,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今后,要把余东村的经验向全市推广,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建文化室、图书室,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剧团,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文化全面繁荣。

第三条渠道是市场提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壮大农村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新途径。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文化产业,顺应农民对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鼓励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大力发展电影电视放映、图书报刊阅读、文艺演出、竞技比赛、教育培训、信息传播、科技推广等新型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要让农村传统文化产业重放光彩。我市农村传统文化门类众多,内涵丰富,要在确保原生态文化所蕴涵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完整性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根雕、竹编等民间工艺项目,扶持发展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第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紧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各类出版物的管理和调控,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的结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源泉,离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繁荣农村文化、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要抓住重点,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要认真细致地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基本情况、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建立完整的文物普查与登记档案。要加大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力度,重点抢救保护一批濒临倒塌、残破严重的文物保护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一是做好非遗普查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摸清家底,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龙游、衢江作为全省普查试点,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年内基本完成普查,其余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开展,务必于2008年7月前完成。江山还要做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工作,大胆实践,努力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与示范。二是强化非遗四级保护体系。要全力做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争取再公布一批市、县级非遗项目。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各县都有一批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品牌,要特别重视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工作,要用好两年一次的全市群文汇演这一载体,认真办好即将在月底举办的第三届全市群文汇演,力争再涌现一批新的特色文化品牌。

(四)稳定农村文化队伍。拥有一支稳定的农村基层文化队伍,是推进农村文化的基础,是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好办法、好形式和长效机制,调动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使其赢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要抓好“三支队伍三项工作”。

“三支队伍”:一是专业队伍。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公开选拔有一定专业特长、热爱农村文化工作的文艺骨干充实乡镇文化员队伍,统筹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保和待遇问题。对此,在省里政策出台之前,各地可以先行探索;之后,要尽快落实到位。二是业余队伍。要注重发现乡土艺术家、农村文化人、农民文化爱好者,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使其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要鼓励和支持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开展经常性活动。三是经纪人队伍。在我市农村戏曲演出活动中,已出现一批农村文化经纪人,要积极培育,让他们通过市场运作带动城乡之间、农村之间的文化交流,活跃农村文化。

“三项工作”:一是理顺关系。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农村文化工作职责,把农村业余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研究,推动发展。二是加强管理。要积极探索对乡镇文化员的考核机制和业余队伍、经纪人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提高素质。要认真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各自的培训载体,做好培训工作。

三、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从中央和国家,到省委、省政府,都对农村文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将加大对农村文化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措施,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一是要加强领导。农村文化工作以县为主,各县(市、区)要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重中之重,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工作部署。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市政府将继续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明年各县(市、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各县(市、区)也要制定乡镇农村文化工作考核细则和奖惩政策,强化乡镇政府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大投入。省政府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很大,今年专门安排了1.09亿元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而且随着财力增长,以后投入力度还会加大。我们能在这个“蛋糕”中切下多少,这是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要考验。希望各地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省里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增强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重点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加大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投入。要积极落实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文物和非遗普查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要强化协作。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文广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发改、财政、人劳、编制、农办、教育、工商、广电总台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具体讲,发改部门要抓好文化项目的谋划与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的倾斜力度,重点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人劳部门要研究制定培养选拔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政策和规划;编办要研究解决乡镇文化员的编制问题;农办要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三农建设,予以重点扶持;教育部门要结合农民培训,做好农民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工作;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培育与管理;广电总台要加快推进“进村入户”等工作。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农村文化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我市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我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7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