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探索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5-10 11: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返回上页

探索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汪震国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使我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农产品短缺的困扰,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现象:农村文化的发展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提供给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还不多,一些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村文化设施过于简陋陈旧。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思路,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思路,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谈到农村文化发展滞后问题,很多人往往把原因归之于当地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投入经费不足,没有把文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盘子; 人员队伍不稳定,没有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可以肯定,上述原因固然是造成农村文化发展缓慢的诸多因素,但我们如果仅就这些现象来探讨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就很难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显然不仅仅是文化建设自身积累下来的,也不仅仅只是文化建设本身固有的。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从更大的背景下来观察、分析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是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国家整体发展背景的缩影和反映。现在不少地方的财政状况比较困难,人们往往用“吃饭财政”来加以形容和概括。这话固然有其不准确的地方,但却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们一些县及县以下政府财政整体状况不好这一现实。我们知道,发展农村文化的主要责任在县及县以下的政府。一个县如果财政困难,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话,要求县政府领导能对发展农村文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从极其窘迫的财政中拿出钱来投入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无疑是勉为其难的。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所以我们才会发现不少县级图书馆一年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不少乡镇文化站没有一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一个行政村一年难得放映一场电影等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

    存在决定意识。人们首先在求得温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对文化等精神生活的需求。这是马克思揭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探讨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而必须从社会、经济等更大的背景下来观察和分析农村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症结和根本途径。从地方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加快地域经济的发展,努力扭转财政困难的局面,为发展农村文化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而从上级部门来说,则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通过积极的调整和努力来解决基层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只有从全局的高度来确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农村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思路,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握和适应广大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兴奋点

    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时,群众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常常出现主办者累得满头大汗,农民群众却不叫好的局面。以致一些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产生农村文化难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的认识,从而对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产生怀疑或丧失了原有的信心。

    笔者认为,农村文化建设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关心度和支持度不高的现象,一方面除了我们的组织者在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方式的选择及活动对象的组织等方面没有认真研究,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仍停留在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写写标语、唱唱歌、跳跳舞等老一套的模式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没能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缺乏了解,从而没能把握住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兴奋点。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要主要是根据上级要求,通过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革命觉悟和思想水平的话,那么,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在强烈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一愿望的引导下,农民的文化需要就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这一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在这“三求”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求富”,也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农村文化需求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也是农民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当前,我们首先要根据《乡镇发展纲要》的要求,改革和调整农村文化管理模式,扩大农村文化机构职能,把过去单一的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文化站(室)建成融科技、文化、教育、广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在乡镇领导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推广,帮助和带领农民探索致富的途径。同时,加大“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流通图书等活动,帮助和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实用农科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快增收致富的步伐。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工作只有适应了农民文化需求的变化,抓住了农民“求富”这一兴奋点,我们才算真正抓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我们所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来。

    三、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思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各级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展农村文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可以说,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投入和热情参与,农村文化工作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民与“集体”的关系也比较松散和疏远,社会对农民的组织能力已大不如从前,农民群众的合作精神、组织性、纪律性、社会责任感乃至集体主义观念等也因此愈益淡化。农村出现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和利益关系变化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无疑给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对各级政府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组织和服务职能,这是促进农村文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前农村因社会经济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所出现的新情况,各级政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农村组织形态的创新,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各种新兴的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农民群众集体观念的增强和合作实践的参与。如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组建农民工会、各种形式的协会、联合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文化阵地等,通过这些集体性质、合作性质的经济社会组织,使农村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组织依托和实践凭藉。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我们才有了可靠的社会组织基础和相应的实践基础。其次是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当然这种领导不能单纯是一种口头上的要求,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客观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明确当地农村文化发展目标、手段、途径和步骤等刚性目标和措施,把文化发展战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整体发展规划,把文化发展目标列入当地领导的工作责任目标,把文化发展成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便从根本上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为农村文化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三是要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对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无论如何是以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四是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的农村文化队伍。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文化队伍是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各级政府要利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在促进农村文化队伍进一步稳定、提高、用好上下功夫。要结合当前即将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做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职能与人员的调整和加强,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其职能,确保编制、经费、阵地的落实。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民间艺人和农村文化经纪人的使用和培育,关心和帮助解决广大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作者为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23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