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农”工作---与时俱进做好我市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返回上页

与时俱进做好我市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张满香

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业综合开发为三明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98年以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中央、省、市财政资金1.16亿元,现已形成“集中连片,优化配置,综合治理,科技引导,产业拉动,基础增效,调产增收”的开发新模式,取得了8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五年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区占同期当地区域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的74.3%,完成项目达1285个,其中:新建和修建拦河坝146座开挖疏浚渠道526.8公里配套衬砌排灌渠系、“三沟”工程、田间渠系等588处共1052.75公里,新建喷灌面积800亩等。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产品社会供给。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而且提高了粮食单产,促进了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项目区农产品的商品粮和优质率分别提高15-23、38-43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生产布局调整,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通过集中资金、技术和统一组织利用好各种资源优势,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优质、无毒、无公害农业建设,建立一批优质畜产品、水产品、毛竹、林果、茶叶、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扶持建成了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产业化优势突出的龙头企业。四是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五年来在项目区实施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6.05万亩;在开发片共举办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抛秧等新技术培训班541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34万人次,购置仪器设备152台件,推广新品种385项、新技术146项,使项目区产生经济效益8456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五是增加了劳动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建立起农业生产基地,聘用当地劳动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一年四季发展生产,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劳动就业机会。六是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通过农业生态项目的建设,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兴建沼气工程等措施,促进项目区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七是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实行了项目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了资金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并全面推行了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提高了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八是提高了党和政府的信誉,增强了凝聚力。项目实施后,既达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劳动就业和农民收入,繁荣和稳定农村的目的,又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二、挖掘潜能,在增强六种竞争力上下功夫

    1、挖掘思想观念的潜能,在快速发展上增强竞争力。新阶段的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认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数量意识、示范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六大意识,用思想观念更新带动与促进农业开发思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要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让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帮助农民搞好规划,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抓试点、搞示范,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广开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

    2、挖掘现有产业的潜能,在培植地方财源上增强竞争力。我市诸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我们要挖掘笋竹、莲业、肉牛、肉羊、南方红豆杉、冷水性鱼养殖等优势开发产业的潜力,加快企业改造步伐,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不断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实力,扶大做强,构筑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既富农民,又富财政。

    3、挖掘绿色特色名牌产品的潜能,在市场开拓上增强竞争力。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沙县竹凉席、三和食品,建宁白莲、孟宗笋,明溪南方红豆杉、变性淀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积极帮助企业寻找低成本的品牌经营模式,把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用名牌开拓市场,依靠名牌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完善现有综合和专业市场,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加强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和场地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和强化销售网络,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与知名超市、连锁店合作,形成直销、代理、专卖等关系,扩大销售半径,逐步建立辐射省内外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4、挖掘高附加值深加工的潜能,在科技开发上增强竞争力。加速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高附加值,不但是挖掘潜能的可循之路,也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方向。要瞄准建宁县文鑫莲业有限公司常温保存即食莲子系列加工项目、明溪县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加工项目、尤溪县沈鹭食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尤溪县有机茶基地建设与生产加工这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加大政府扶持协调力度,理顺管理体制,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开发能力。

    5、挖掘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潜能,在引导农民快富上增强竞争力。我们要在开发项目区所辖的耕地中率先迈出土地流转的步子,探求流转最佳化的路子,使土地作为特殊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并以此带动开放式开发和劳动力转移。鼓励土地经营权“流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商业主。可以借鉴浙江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托管站等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做法,采取退包收回、委托转包、土地互换、反租倒包、租赁、股份合作和股份制等方式盘活土地经营承包权,依法进行成片土地调整和流转。加强劳动力基本技能训练和定向培训,加快培育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在中心城市建立区域性劳动力信息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劳动就业信息网、农业科技服务网,建立和完善各种职业介绍机构,形成覆盖协作区内各市、县、乡(镇)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加大对国外、境外的劳务输出,通过这些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6、挖掘项目前期工作的潜能,在竞标立项上增强竞争力。农业项目植入工业化经营管理理念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围绕项目策划和开发,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制度和项目推介制度,拓宽项目开发渠道,形成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一起联动抓项目开发的局面。坚持资源型项目和非资源型项目并举,基础性项目和生产性项目并重,优先发展生产性项目,突出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财税点和就业点上挖掘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进入储备库前,吸纳专业人士参与市场调研、产业分析和科学论证,在项目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三、抓住重点,把加强五方面管理放在突出位置

    1、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要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目标任务的实现,关键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依据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目标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使其能够满足并适应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需要。

    2、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一是县级财政配套要足额落实。二是全面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帐制。各项目县(市)农发办要履行好“负责资金的筹集、支付报帐、办理借款、回收资金以及财务管理等”的职能,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行审核和报帐,履行好资金审核、把关的职能。三是要严格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规定,杜绝白条报帐和提取大额现金的现象。四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与审计,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提高投资效益。

    3、进一步明确项目负责制,加强职责管理。各级政府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总协调负总责,各项目县(市)农发办负责项目的申报、质量检查,配合省、市搞好验收,协助财政抓好有偿资金的回收。各级财政负责当地配套资金的预算、配套,农发项目资金及时下拨,有偿资金的回收。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4、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管理。一是不断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全面推行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制。二是市、县农发办要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通过现场检查、通报、发出返工通知单等形式,及时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减少返工带来的损失。

    5、进一步加强对多种经营项目的管理,完善有偿资金的发放和回收机制。到期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已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实施,省里将把各项目县(市)财政到期有偿资金回收情况作为年度资金因素分配法的一个重要考核因素。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未来的几年将是我市有偿资金还款的高峰期,各县农发办要配合财政建立到期有偿资金的还款机制,同时要明确到期还款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作者为市委农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元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