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工会工作] 关于加快三明市老龄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09-6-25 10: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黄小平


  老龄事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面对当前我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形势,如何加强我市老龄工作,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工作情况
  2008年,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35.9万人,占总人口的13.3%,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4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4%,并以年均超过3.4%的速度迅速增长。据统计资料表明,从2000年至2007年,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0.8万人,年均增加1.5万人。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这一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即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尽管我市人口老龄化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年来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我市老龄社会是在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是在经济条件准备不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迎来的,是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老龄事业逐年不断发展。
  (一)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32.9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8.95万人,全市平均养老金956.7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76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14.2%。全市19462名生活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畴,7694名“五保”对象纳入五保供养,2008年来共发放低保金25354.69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1.8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全面推开,有179.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0.32%。我市还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8年有6033人次获得了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313.6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了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以及老农民退休金和固定生活补贴的“两项制度”。目前,全市共有55800名老年人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930多个村(居)实行了“两项制度”,有8万多个老农民享受到了退休金或生活补贴。
  (二)老年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等养老服务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来,新建老年公寓2家、社会福利中心1家、农村敬老院16所,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7所,市老年活动中心、市福利中心等一批老年福利机构正动工兴建。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已达122个,床位数326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床位数9.1张,城乡老年活动中心(站、室)达1657个。
  (三)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2006年以来,新建各类老年活动中心(室)276 个、老年学校297 个。老年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和祠堂文化等各种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基层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已经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目前,全市老年学校有955所,村级建校率达50.6%,在校学员39477人,入学率达11%。
  (四)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07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我市老年人优待政策,规定老人在乘车、游园、就医、看电影、煤气安装等方面给予费用减免或优先照顾,对百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中心(站)13家,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五)老龄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市、县、乡成立了老龄委机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推行了《老龄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各县(市、区)老龄工作部门的考核。按照“五个有”的要求,加强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全市80%以上的村(居)成立了老年协会,63%的老年协会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针对人口老龄化做了大量工作,老龄事业有很大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老龄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阻碍,许多问题的解决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
  1、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面对滚滚而来的白发浪潮,我们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还估计不足、认识不透,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尚未真正把老龄工作摆上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老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对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政策措施、知识等方面的社会宣传不够普及。
  2、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养老保障还难以弥补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生活在低保边缘的老年人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能力比较弱。目前子女无力赡养的高龄、独居、病残等困难老人养老服务,尚未列入社会保障范畴,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还未形成制度性安排。
  3、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尽管目前我市老年福利机构已有122家,床位数3260张,但相对于近36万老年人的需求,总供给量偏小,且结构单一,96%是面向五保户的农村敬老院,而面向社会老人的养老机构仅4家、床位500多张,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此外,我市养老机构大多地点较偏、档次较低、设施简陋、专业化水平较差,使得养老机构入住率比较低。政府出台的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还不落实,床位补贴费和运营补贴费还不到位。另外,全市没有专门的老年医院和老年康复护理院等,农村、社区老年活动室普遍面积小、条件简陋。
  4、老年优待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近年来,我市老年优待政策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下,总体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有的旅游景点和博物馆未按规定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门票免费优待,有的只打八、九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尚未开展对辖区内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市区市场公厕尚未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办理老人乘车卡时,要求老人交30元保险费;相当部分的要对老人优待的单位未按规定在醒目处设置优待告示牌等。
  5、老龄工作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老龄工作部门规格低,难以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此外,县级老龄工作部门编制不清、人员不落实、缺经费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真正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不到20人,有6个县不到1人,使得基层老龄工作时常出现空档状态。
  三、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我们必须立足当前,面对现实,加强我市老龄工作,加快发展我市老龄事业,努力消除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1、提高认识,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21.78%。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它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和精神都带来重大的影响,将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负担加重等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对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这项工作的领导”。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老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做好老龄工作,帮助解决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老年人的思想稳定,有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老年人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建立老龄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我市老龄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我市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逐步建立养老金、老年救助和老年生活补贴等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次,要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为主的救助制度,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孤老和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做好生活在低保边缘老人的救助,统筹城乡“三无”、“五保”老人供养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第三,积极创新保障制度,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探索建立我市无社会保障能力的养老补贴和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在村财较好的村积极实行“两项制度”,即由村集体每月定期给老年农民发放养老金制度和生活补贴制度,以弥补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足的问题。第四,加快完善基层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五,大力发展我市的慈善事业,加快成立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和老年基金会,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老龄事业、扶老助孤救困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高龄、带病和独居老人约占老年人数25%,他们中的相当部分需要长期照料护理。因此,一是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要科学选址,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交通便利、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地方作为养老机构地址。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好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机构,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三是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把政府制定的各项扶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四是整合和利用城乡基层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针对目前我市新建农村敬老院利用率不高、闲置较多情况,可将农村敬老院办成集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活动室、老年学校和老年护理室为一体的多功能老年人综合福利中心。五是加快社区老年福利设施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4、抓好老年优待政策落实,努力营造尊老爱老氛围。一个社会对等待老年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三明是全国的文明城市,尊老敬老是三明的优良传统,三明的敬老优待工作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首先,要把敬老优待工作作为“满意在三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敬老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老爱老文明向上的敬老氛围,使关爱老人、优待老人成为我市社会各界自觉的行动。其次,要强化社会责任,企事业单位要树立敬老意识,把它作为“创建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来抓,公开承诺并在醒目处告示优待具体内容。党委、政府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督促抓好本辖区、本行业的敬老优待工作的落实。第三,要将敬老优待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考评范畴,加大老龄工作在文明单位考评中的分量,以确保政府出台的各项老年优待政策都能落到实处。
  5、建立老龄事业财政投入机制,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各级财政要按照每位老人每年不低于2-3元的标准安排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确保投入资金按比例增加。主要用于慰问高龄和生活困难的老人、支持基层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基层老年教育、老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训等。同时,要将老年福利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老龄事业资金的投入,推进我市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对优待任务较重、效益不好的单位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要加大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所筹资金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每年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个人和外商投资老龄事业,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
  6、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是做好老龄工作的组织保证。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老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逐步健全我市“党政主导、老龄委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体制,建立老龄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老龄工作。要加强县级老龄工作部门建设,把老龄工作部门建成相对独立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按照县一级老龄办编制不少于2-3人的标准配齐、配强、配优老龄干部;按照老龄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农村的要求,加强乡镇、街道老龄委机构建设,确定一位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老龄委主任,明确乡镇、街道民政办或社会事务办具体负责老龄工作;要按照“五个有”的要求,抓好基层老年协会组织建设,把有威望、责任心强、能力水平高的老同志推选到协会担任领导。逐步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新局面。
  (作者为三明市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