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劳动就业] 培育地理标志商标 带动三明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09-6-25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盈婷


  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使用,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对如何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探讨意见如下:
  一、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中存在问题
  1、农产品地理标志科技含量低
  农产品标志的科研技术含量低。目前,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生产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生产的各个环节机器设备技术水平基本停留在三十年前。农产品加工所需要的劳动力多。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的产业集群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许多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研发机构、产品更新换代少,周期长。农户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下。由于农户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使用的生产工艺都是沿用手工制作或简单机器制作,难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求,更难在快速创新抢占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缺乏生产要素流转市场。农村有丰富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对于科技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农村地区很难自我满足,不利于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促进产业升级优化。
  2、农户地理标志的商标意识淡薄
  农户对地理标志商标意识淡薄。许多农户认为,农产品只要能卖出去有没有商标无所谓,去申请地理标志品牌商标既花钱又费时。有的认为申请注册地理标志的商标难度大、要找的部门多、标准高、程序复杂,时间长,成功率不高,所以缺乏系统长期的培育。农户对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标志的特殊性,知道知晓了解地理标志的农户不多,不少农户将它混同于一般的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这些产品一般都是一个地方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辛勤培植的传统产品。有的农户认为当地特殊农产品名称是当地农户共同创造的财富,使用或不使用地理标志是自己的事。所以相当部门农户不懂得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来彰显和保护其名优特农产品,用其来开拓和占领农产品市场。
  3、不注重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培育
  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缺乏内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特的产品文化不仅是产品的卖点,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地理标志产品往往蕴藏着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目前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中,不少地方忽略了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唯一性、独特性的产品文化知识。许多地理标志产品文化传说多、典故多、故事多、流转多、争议多、就是缺乏政府组织有文化的班子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筛选、综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文化内涵优秀品质。这是不少当地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不够响、知名度不够高的原因之一。不注重培育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目前,从事地理标志生产农业企业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水平都比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没有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地理标志可以为多家企业和农户使用,导致有些企业和农户不注重自身实力的培育、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注重自身长远发展规划,只要当前利益。许多产业集群是集而不群,只是扎推或简单的重复生产,产业链上各环节发展不协调,相关辅助性机构缺位,有的是孤立的生产环节,因此无法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潜在价值。导致农村低水平的集群产业中龙头企业的联系松散,信息交流少,生产结构趋同,难以融为一体。
  4、不注重地理标志的申报和管理
  不够注重地理标志管理和使用。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个别企业冒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误导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个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其他外地企业假冒、粗制滥造,变成了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一些地理标志地域以外的生产厂家或采用复制、模仿地理标志,或在包装装璜上使用类似文字或图案。在地理标志区域内,侵权人多为分散的农户、贩销户等自然人,相当部分还是故意侵权,侵权方式呈多样化,使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在管理和监控上难以到位,使消费者不敢问津,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使用忽视了产品质量。有些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许可人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农产品特定的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信誉。或随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许可,不负监督农产品质量的职责,或当农产品地理标志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之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的环境、条件及质量的管理,盲目扩大行业管理部门规模,造成产品特殊的品质、质量的不稳定,甚至用非地理标志区域的农产品冒充地理标志区域内的农产品。
  二、地理标志商标培育的对策
   1、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科技含量
  加强农产品标志科技水平创新。加强农产品信息管理服务,疏通地理标志产品信息。引导地理标志的申报、监督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三明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进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在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比如:福建三明建宁莲子经过注册商标后,价格过去高了一至二倍,知名度扩大了。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型的转化。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产业加大知识、技术等投入,使农业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持续竞争力。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推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和公制化。增强地理标志品牌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做好农产品品牌延伸工作,发挥地理标志品牌的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农户专业化知识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严格按照特定的生产流程,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及时制定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和生产规程,开展地理标志知识技术指导,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地理标志农产品。
  2、加大农村地理标志宣传和注册
  大力宣传农村地理标志的意识。农村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民的地理标志商标意识相对薄弱,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村仍然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有关知识,增强农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意识,让他们看到好处,真正尝到甜头。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户真正懂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通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增强农户对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工商部门要站在保护农民地理标志和特色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特色农业产品商标,特别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大打假维权力度,引导企业农户自我防范机制,合法正确使用商标,防止自我违法使用商标导致商标侵权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建立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商标侵权行为。引导和规范企业、农户正确使用商标、教育企业农户诚实守信、依法生产经营。建立商标侵权案件的新闻曝光机制,借助新闻媒体,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的声势。
  3、加强对地理标志龙头企业的培育
  加强地理标志文化内涵的挖掘。政府要组织班子对当地具有文化内涵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筛选,广泛宣传当地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和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进行投资,根据产业地理标志品牌特点和所处的成长阶段,及时提供产业地理标志品牌主体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努力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地理标志品牌所处的区域充满良好的竞争和协作意识,对技术创新的热切需要,对信息的敏感等形成良性循环的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产业化龙头。对使用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可分为一级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对规模和效益水平都比较高、市场竞争力强,当地龙头企业可列为一级企业,差的列为三级企业。并在地理标志包装物上注明企业等级,促使当地企业和农户注重自身实力的培育、自身资源的优化组合,逐步形成联合的生产环节。建立“政府+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政府指导和质量监督作用,注重培育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和地理标志将分散的农户凝聚起来。
   4、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申报管理
  加强地理标志标识申报和管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从申报、公示、专家评审、工商总局公告等、周期长、要求严。做到早调查、早摸底、摸清地理标志产品的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提高当地名优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保护已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质信誉,避免出现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混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注册人规范使用、查处冒用地理标志行为,管理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注重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人应确保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特点、加工流程、制作工艺、确保质量、包装装璜统一。工商及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地理标志标识的检查力度,对冒用地理标志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专有人的合法权益。从维护农业整体利益出发,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进行管理,严格规范合同,建立规模使用自律机制。引导地理标志商标市场运作机制,对被许可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人进行监督及农产品进行检测,对达不到质量要求使用的许可人终止合同,实施长效管理。

  (作者单位:明溪县工商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