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区域发展] 福建新战略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7-10 08: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长期酝酿考虑,提出了“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战略目标。新战略目标的提出,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标志着福建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战略目标提出的背景:

两大竞争对手和一个参照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词”是“海峡西岸”,它突出了福建在全国所处的重要区位特色: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同时又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两大三角洲在东南沿海的连接地带。福建重要的区位特色,可以用“两大竞争对手和一个参照系”加以概括。“两大竞争对手”指的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一个参照系”指的是台湾。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一直在探索发展的新战略,提出了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推进,比全国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思路。但发展战略与思路怎样体现福建特色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比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两大竞争对手的情况。福建地处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连结地带,这就决定了福建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两大三角洲的巨大影响。一方面,两大三角洲经济高速腾飞对福建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福建与两大三角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落差,又使福建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差距从下表可以看出。   

当然,上表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可比性。长三角主要指苏浙沪15个城市、珠三角不含广东省较落后的山区。虽然如此,我省受到“南北夹击”,却是事实。在改革开放的前半期,“南北夹击”还不甚明显。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外商到大陆投资为例,近几年外商投资出现了3个新变化:

1)跨国公司成为外商投资的主力军;(2)外资产业升级明显,正在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3)外商开始向第三产业大量投资,在金融、保险、商贸等领域尤为明显。与这3个变化相对应,外商对投资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更加看重投资地的腹地和市场;二是更加看重投资地产业链群状况;三是更加看重投资地的人才状况;四是更加看重投资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与两大三角洲相比,福建由于经济腹地相对狭小、市场容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配套不足、人才相对缺乏、投资软硬环境不甚理想等原因,最近几年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南北两地的挤压,外资(包括台资)出现北上南下现象,甚至有不少同志担心,福建有可能会被“边缘化”。总之,福建与两大三角洲,既存在分工合作的一面,还存在激烈竞争的一面,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出发,竞争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台湾对福建的影响情况。1992年我省在讨论闽东南开放开发战略时,就明确提出,要以台湾作为福建发展的参照系。1995年我省确定“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时,曾经对“繁荣带”的评价标准做了细致研究,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以台湾经济发展作为福建发展的参照系。1995年我省人均GDP804美元,与台湾的12400美元相差14倍;当时预测到2000年闽台差距将缩小到10倍左右,2010年缩小到56倍,2015年争取缩小到3倍。从目前情况看,这个目标有望提前实现。2003年我省人均GDP已超过1800美元,同期台湾约为13460美元,相差7.5倍,说明闽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十多年的开放实践证明,闽台之间既有合作,也存在竞争,但由于闽台之间经济发展具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因此合作一直是双方之间的主旋律。而福建与两大三角洲之间,由于经济同构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互补性,因此竞争成为主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我省确立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战略目标,将台湾经济发展作为福建的参照系,仍然是题中之义。   再从台湾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总量对比看,2002年台湾GDP约为2960亿美元,长三角为2330亿美元、珠三角为1150亿美元,台湾总量居第一。福建地处台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体的中心位置,如何纵横捭阖、合纵连横,加快发展自己,确实是一个必须认真谋划的战略问题。

  二、新战略目标的主要依托:

福建三大优势

如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词是“海峡西岸”。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海峡西岸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从地理位置上看,显然正确。但我们研究福建发展战略,还是以福建本省作为一个区域单位为好,而且福建海岸线长3300多公里,占据台湾海峡西岸的绝大部分。我觉得“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包括我省3300公里沿海岸线以及海岸的腹地──福建全省。从这个界定出发,按照“两大竞争对手和一个参照系”的大格局考虑,我觉得福建在努力参与两大三角洲合作分工的同时,还要敢于竞争,只有敢于与长三角、珠三角开展竞争。以竞争求生存求发展,才能避免被“边缘化”。那么,福建应当依靠什么去与长三角、珠三角竞争呢?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福建显然应该依靠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去参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出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福建所独具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人无我有”也可以是“人有我优”。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着眼,福建的优势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台优势,二是港口优势,三是生态优势。头一个优势是“人无我有”,后两个优势是“人有我优”。

对台是福建最大的优势。我省与台湾地理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台湾80%的人口祖籍在福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利用对台的地缘人缘优势,已累计利用台资项目7664项,合同利用台资140亿美元,实际到资99亿美元。闽台合作不仅促进了福建传统产业(包括农业)的发展,还使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石化、电子、机械)迅速成长壮大。

港口是福建另一个独特的优势。福建从北到南分布着三沙湾、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6大天然良港,其中厦门港、福州港已进入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从中国沿海各个省份来看,集中分布着这么多天然良港的省份并不多见。随着目前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需要巨大的海洋运能,港口的作用日益突显。近几年,外资看好福建港口优势,纷纷在沿海投资建设石化、钢铁、汽车、能源等重工业项目,使福建港口经济开始逐步形成。

生态环境较好是福建又一潜在优势。我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总蓄积量居全国第7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生物物种多样性居全国第3位,山海田兼备,海域面积辽阔,江河溪流密布,淡水资源丰富,仅闽江的流量就超过黄河,全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8位,这一切均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但是,上述三大优势,福建至今发挥得还很不够。在对台方面,我省实际利用台资只占全国110左右,远远落在广东、江苏等省后头,台资北上南下,对台优势正逐步弱化。在港口方面,与我省高速公路、铁路跨越式大发展相比,港口建设相对滞后,至今缺乏集装箱深水泊位大港口。6大海湾中,除厦门湾、湄洲湾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外,其他港湾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有些海湾,腹地建设滞后,并存在深水泊位浅度开发问题。还有些港湾,比如厦门湾、湄洲湾至今还受到行政区划调整滞后的困扰,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虽然近几年建设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离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仍相差较远,经济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促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方面我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新战略目标实施的三大重点

  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目标的时候,在目标前边用了12个字的定语,即“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做了高度概括,既强调建设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突出了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新战略目标,全省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我省独具特色的3大优势出发,我觉得今后相对应的战略重点也有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把我省对台优势与港澳侨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营造闽台港澳四地合作的良好创业环境,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首先必须继续办好我省四个“台商投资区”和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商投资区和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中央给福建特批的经济区,全国独一无二。其次,要把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与我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继续引进台湾在汽车、电子信息、石化、钢铁工业方面大企业集团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发展闽台在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合作,提高我省第三产业的水平。第三,要把握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的机遇,把我省对台优势与港澳侨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营造闽台港澳四地合作的良好创业环境,提升福建区域竞争力,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要实现上述三项任务,当前关键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大目标,在全省扎扎实实地开展改善投资环境的活动,特别要改善投资软环境,全省各级政府要按省政府的要求,为外商来闽投资提供更为规范、透明、快捷、便利的服务。

  (二)大力发展港口经济,逐步形成以港口工业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新格局,迎接重化工业时代的来临。

加快福建工业化进程,无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旋律。时至今日,福建已和全国一样,工业发展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与轻工业阶段相比较,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发展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重化工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二是需要巨大的运输量,对铁路、公路,特别是港口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化工业时代来临,为福建发展港口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而且,目前福建已初步具备了发展港口工业与港口运输业的条件。一批投资超过亿美元的大项目,如炼化一体化项目、东南汽车项目、LNG天然气项目、火电项目、钢铁项目已向沿海大港口集中。港口运输方面,2003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333万标箱,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今后,全省应围绕六大海湾,做好“港口经济”这篇“大文章”,要围绕沿海各大港口,建设快速便捷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把港口与中心城市连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链、产业群以及城市群。同时,要科学制定港口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全省应该集中力量先建设好福州港、厦门港、和湄洲湾港三个大港口。

  (三)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20028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福建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份,使福建成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之后全国第四个生态建设试点省。福建省较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肯定。

按照我省制定的《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初稿)》,生态省建设的任务和重点是构建全省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体系。六大体系之中,最重要的是“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三大产业发展角度考虑,主要包含三项内容。

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福建亚热带气候、山海田兼备、生物物种多样性等优势,开展闽台农业深度合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外向型农业,通过努力福建可以在生态农业方面在全国独树一帜。二是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效益型工业是一种基本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形态。在工业发展中,要逐步树立“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两大原则,使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成为福建又一特色。三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福建山青水秀、山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佳的地方,同时往往也是古代文化积淀很深的地方,十分适合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海峡西岸经济区特殊的区位,使福建拥有了来自包括台港澳侨和南北两大三角洲的海内外旅游客源。通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既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福建生活环境品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7-10 08: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和在闽全国政协委员议论最多的一大热点和亮点。

寻找福建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当记者提出“福建在哪里?”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想获得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答案,想要知道的是,福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建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一段时期处于对峙状态,福建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入、重点工程建设都比较少。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后,海峡两岸局势趋于缓和。1979年,中央批准福建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利用地处沿海和海外华侨多的优势,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得较快。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龙头、窗口和前沿阵地,无论是体制改革和创新还是在开放搞活等方面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已连续多年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居全国第7位。2003年福建GDP5229亿,增长11.4%,比全国平均速度高出约3个百分点,出口210.6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随着全国开放大格局的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珠江三角洲先行一步,长江三角洲奋起直追,环渤海经济区后发制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正在加剧,中国从此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根据《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最新披露: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从城市“点状拉动”转变到城市群“组团式发展”,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要有2/3的财富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三大城市群集聚。而目前三大城市群对中国的经济整体贡献率为35%。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主力军尚未形成,三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远未释放,组团式发展的强力拉动有待开掘,空间整合的优化能力还须提升。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不仅将对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产生战略性的作用,而且会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区域空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协作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新背景下,福建原有的区位优势在变化,原有的政策优势在弱化。从福建经济发展在全国及周边省市的地位来看,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初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省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大约每3年上升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每年上升1位。随后福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国内生产总值约45年上升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3年上升1位。

让我们再次审视福建的区域。福建毗邻浙江、广东,也就是说,既可以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又不妨参与珠江三角洲的分工。更与中部地区江西省接壤。也就是说,前有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先进地区角逐挤压,后有中西部省份竞相赶超,福建处于一个“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处于“南北夹击”,“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困难境地。

福建下一步怎么办?

福建区位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福建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周期中,如何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福建新定位

2003年年底的一天,省委宣传部的会议室。按照惯例,在全省“两会”召开之前,都要举行一次新闻单位的通报会。

会上,省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同志特别强调,在今年“两会”报道上,希望记者们能开动脑筋,为福建未来发展定位献计献策。因为据他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一直牵挂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心。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定位对于福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的决策层根据福建的实际,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念好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以及后来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沿海、山区一盘棋”和“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战略;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闽东南开放与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进入新世纪,2001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即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

但是,目标定位是什么,似乎尚不明确。

经过深入的调研,科学的论证,缜密的审视,省长卢展工在今年18日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楼主|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7-10 0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卢省长还在政府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拓宽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和对外开放通道,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吸引和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拓展经济腹地,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与台港澳合作水平,使我省成为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进一步提高我省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参加省“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响应和认同,也得到了全省人民的赞同与支持,并在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中引起积极反响。普遍认为:这个目标定位,饱含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和寻求突破、力争上游的急切心情。富有开拓性、创意性。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福建的发展实际。是20多年来福建改革发展进程的延续,是福建发展战略的丰富与完善,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重要成果。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先前“海峡西岸繁荣带”有何不同呢?省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院长严正认为,这已不是名词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发展。体现了福建决策者对区域定位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强化与两大三角洲分工协作意识的深化。不仅如此,更有专家提出,“繁荣带”过于强调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而“经济区”更能体现沿海与山区的协调发展,更好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和“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精神。

怎样认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呢?首先,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地理位置、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同音共俗的传统文化,使福建成为扩大两岸合作交流的前沿。福建与台湾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投资与贸易良性互动态势日趋明显。台湾是福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截至2003年底,福建累计利用台资项目7664个,合同台资135.17亿美元,实际到资99亿美元。福建设立了海沧、杏林、集美、马尾台商投资区,建立了漳州与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开通了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与湄洲湾5个两岸定点直航的口岸。福建沿海地区同金门、马祖、澎湖的海上直接往来日益频繁。加快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对海峡东岸的台湾发挥交流、合作、牵引的作用,推动中央“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以经济促政治”的对台工作方针的落实,加快两岸统一步伐。

其次,有利于海峡西岸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联动发展。福建的区域位置处于东南沿海的中间地带,是重要出海口。福建从北到南分布着三沙湾、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以及东山湾等6大天然良港,其中厦门港、福州港已进入全国十大集装港行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既可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有利于在区域协作与竞争中优势互补,拓展腹地,增强实力,使三个经济区连片发展,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又可通过港口对外开放优势,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好地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发挥联动作用,更好地将福建融入到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去。

第三,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参与合作与竞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彰显,东亚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福建作为两岸三地的联结区域,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不仅可以推动海峡区域经济整合,促进闽台港澳经济合作,而且将提升中国东南沿海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能力,进而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构想应运而生。一旦海峡两岸合作的“环海峡经济圈”形成,其GDP总量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将大大提升福建与台湾同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竞争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标的提出,是省委、省政府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的科学抉择,是全省上下紧紧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全面分析形势,深刻体察省情,科学把握规律,坚持开拓创新,集中集体智慧,为福建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确定的一个个性化的战略目标。这一新思路大大打开了福建发展的视野,拓宽了发展空间,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到了福建的位置。

福建在行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和在闽全国政协委员议论最多的一大热点和亮点。

据了解,我省与会的41名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问题,通过联名提交提案、大会发言材料、联组会议和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等形式,积极建议中央和有关部门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全国区域协调的战略布局,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规划,重点扶持。参加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福建代表团代表黄小晶、陈慧珠分别牵头与几十名代表联名,也先后提出两份建议,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福建的特殊区位和历史使命,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虽然福建具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定物质基础,但总体上整体实力比较弱,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除了靠福建人民艰苦奋斗外,也迫切需要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代表、委员们的声音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看望福建代表团代表时强调:福建在密切与台湾的联系与交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福建要运用好这个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不断推进闽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直接“三通”,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日前在会议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讨论时表示,这个目标定位很有创意,会对全国的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也有利于促进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周永康也认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福建省提出了设想很好,希望能进一步研究和推进,为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参加了全国“两会”回榕后的陈明义主席,318日主持召开了省政协第15次主席会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并作出决定,今年第二季度,将召开九届省政协第6次常委会议,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规划、重点、举措等开展的系列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交流。会议要求,省政协各专委会、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设区市政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选择调研课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缜密思考,多出精品,为开好这次常委会议做好充分准备。

陈明义主席强调指出,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界委员的优势和特点,支持和鼓励委员在本职岗位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做贡献,努力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更多地进入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决策层面。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一定能够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有理论依据,有共识基础,有现实条件的福建发展战略。可以预期,只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一齐努力,开拓进取,福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又一重要增长极,福建必将成为镶嵌在两大三角洲中的一个独具活力的全面繁荣的经济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