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劳动就业] 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复制链接]
县委办公室 发表于 2009-7-20 0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夫妇放下农活,撇下孩子走入城市,既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也拓宽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渠道,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入空前逐浪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笔者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如何改善“留守儿童”问题,阐述如下观点:
原因



一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低下,导致在农村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并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城市转移,这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是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导致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势必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三是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民外出打工第一考虑是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他们足够的重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让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这样,不仅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也必将严重地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因而健康和教育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危机:

一是生活不规范:由于祖父母等亲属或因年长文化程度低、或因经济生活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致使孩子在生活上太随意而没规律,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道德滑坡: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家长便以尽可能满足孩子经济要求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心理欠缺,但儿童自律能力差,行为缺乏自控能力,男孩讲究吃喝、看碟上网,打架偷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女孩追求穿戴,生活散漫,内心渴求关爱,导致早恋、被诱奸、早孕,留守儿童道德普遍滑坡。

三是学习偏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有亲情差距,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介入困难,逃学、厌学、辍学时有发生,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四是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特别需要倾诉、关爱和指导,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的疏导,他们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形心理后进行矫正教育困难。

五是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已走向刑事犯罪的道路。忽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必将引发各种问题,给家庭与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思想大解放的今天,留守儿童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其次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中统筹安排。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政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乡镇人民政府完善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村级组织要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及留守子女监护等情况,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履行教育和监护子女的法律义务;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留守儿童的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党员“三卡”管理和干部工作考核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二、强化家庭,转变教育观念。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父母是子女的终生教师,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奠基的、特殊的、长久的地位和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依托妇女组织发挥积极能动作用,进一步做好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动员有条件的家长,尽可能把孩子接到身边,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孩子。或者拿出较多的时间加强与孩子联系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性。

三、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整体合力。以学校和家庭教育为载体,加强社会教育,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可由各级妇联、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倡导社会募捐、家长缴纳等多种方式统筹“家长学校”活动经费;发动离退休教师、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农村普及“家长学校”,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推进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畅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时时、处处、事事有人关心”的立体网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从源头上破解留守儿童难题,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崆峒 发表于 2013-10-19 00: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何 亚 峰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我老秘网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崆峒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有252个村、14个城市社区,总人口5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02万人。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生5.79万名,农村留守儿童5364名,占9.3%。留守儿童中男学生2991名,女学生2373名;中学生1641名,占在校中学生的8.6%;小学生3723名,占在校小学生的9.6%。
    通过对我老秘网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呵护与教育监管,在生活、学业、行为、心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普遍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大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上课纪律性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旷课逃学,沉迷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
  二是行为习惯不良。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控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调皮捣蛋,不服代养人管教,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吸烟、喝酒、打架,有的甚至胆大妄为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成了“问题儿童”。
  三是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不合群、易冲动、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年纪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学习上不能给予帮助和指导,对孩子溺爱有加,疏于管教,任其放任自流。部分外出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物质上满足就行了。其不知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缺位。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一种口号或“摆设”。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未能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缺乏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消耗”中大打折扣。
  3.社会教育缺乏。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壁垒。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而衍生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生活。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外出务工家庭的专门资料,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任何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导致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缺位。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几乎空白,不能为儿童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关注,多管齐下,真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把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学的条条框框,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要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一道学习交流,早日结束留守岁月。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学校多承担监管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爱护和监护,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和真空现象。
  (二)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是建立校内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探索实行班主任、课任教师责任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二是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结队帮扶制度,给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将留守学生与教职工结成对子,实行全程跟踪教育。教师在加强日常管理教育的同时,要在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留守儿童,要多接近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感知他们的点滴成绩,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以真诚的爱心善待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温暖和信任。将留守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结成对子,给予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友情的温馨。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五是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六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监护人的水平。
  (三)强化家庭教育,营造温馨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外出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齐抓共管,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要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引导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鼓励支持全社会都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加强教育监护网络建设,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社区、村委会、派出所等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社会各界要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以及实行代理妈妈、举办“四老”学校、设立亲情电话、建设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之家、“亲情港湾”等形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才,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