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弘扬客家文化扩大宁台交流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09-11-23 0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加快海西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客家祖地优势,做好对台工作,为海西建设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对此,笔者进行了认真调研,从宁化县情的实际出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弘扬客家祖地文化,扩大宁化与台湾的交流。

    一、挖掘资源,夯实交流基础。追根溯源,宁化与台湾在历史上就有“血缘”和“文缘”相连的资源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作用,努力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进一步夯实宁台交流基础。

    翻开历史可知,宁化客家祖地与台湾客家人根脉相连,与台湾的客家文化一脉相承。据林嘉书在《客家摇篮·石壁村》一文中考证:(目前)台湾至少有60个常见姓氏中的600多万人与石壁客家有关,其中300余万是客家人,另外200余万是传自石壁,又从闽南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台的闽南人。由此可见宁台血脉相连,手足相亲,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而宁台的“文缘深”也颇明显。台湾的第二大方言是客家话,以及民间习俗、信仰、戏曲、艺术等都是从福建传承过去的。尤其是客家文化在台湾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中、高雄等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约450万,他们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性格气质等方面都与宁化客家人有相似之处。在岁时节俗、婚娶喜庆、丧葬习俗、饮食习俗等等方面都保留和传承了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传统,这些都足以说明宁台客家文化一脉相承,文缘深厚。

    宁台密不可分,血浓于水的关系启示我们宁台交流有良好的基础,要倍加珍视这份独特资源,充分发挥我们客家祖地的优势,紧紧抓住客家始祖文化的亮点,可以组织文化、客研、台办等部门的有关人员深入调查,进一步开发挖掘整合宁台客家文化资源,为客家文化事业和对台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智力支持,从而进一步夯实宁台交流合作的基础。

    二、建设载体,吸引寻根谒祖。要为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争取台湾民心,凝聚台湾力量至关重要。而要增强台湾同胞对宁化客家祖地“根”、“祖”、“脉”的认可和依归,必须靠客家祖地文化来吸引。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是世界客家总祖地,是客家文化的“根基”所在。但客家文化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生动形象的,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物。基于此,我们把客家祖地文化进行了物化,建设文化载体来吸引台湾等海内外客家人寻根谒祖。

    宁化客家公祠已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区。有了客家公祠这个重要载体,我们就充分利用、创新地开展对台工作。每年10月,都要在客家公祠举行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活动,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13届,吸引了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客家人27万多人次,其中台湾3200多人次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他们在祖宗神位牌前庄严虔诚,三拜九叩、立默祈祷、热泪盈眶……那情景十分动人。通过祭祖活动,大大增进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感情,激发了台胞对“根”的思念,对“祖”的崇敬,对“脉”的依归,密切了宁台关系,增强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从而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丰富客家祖地文化内涵,加大载体建设,宁化县政府今年已实施客家祖地二期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已被省定为客家始祖文化园重点建设项目。此项工程建成后将更好地吸引台湾同胞到宁化寻根谒祖,对扩大宁台交流将起更大的作用。

    三、构筑平台,交流宁台文化。要进一步密切宁台关系,扩大客家祖地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一般层面上,而要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宁台文化交流层次。因此,我们要在强化客家文化载体建设的同时,努力构筑客家文化交流平台,为多方位、高层次的交流提供条件。我们主要通过客研会、宗亲会、台联会等民间团体,加强与台湾客属组织(姓氏宗亲会)的沟通和联系,互通信息,分享研究成果,定期举办研讨会、论坛、宗亲会、展览,深化与台湾客家渊源关系研究,进一步增强台湾乡亲对客家文化的认同。

    多方构筑平台后,进行了广泛的客家文化交流,促进了宁台乡亲的友好往来。2009年5月宁化石壁客家宗亲会与台湾客家党签订了建立友好交流平台机制协议书,为今后宁台交流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今,宁化在台乡亲返乡探亲达2100多人次。同乡会为宁化亲人资助兴办企业、建房等达2300多万元人民币。还有278位在台乡亲为宁化建校、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捐资28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足以表明客家文化交流增进了宁台感情,加强了宁台团结互助。

    四、打造品牌,扩大宁台合作。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具有客家文化的共性,更有其独特性。宁化历代客家文化名人辈出,留下许多值得骄傲的作品。自唐至清考中举人152名,进士50名,状元1名。宋至清140余位宁化人著书立说300余部,其中郑文宝的《江表志》、罗登标的《易学阐微》、雷鋐的《读书偶记》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特别是明末清初李世熊著书丰富,所纂的《宁化县志》被誉为天下名志。清代画家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美誉。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其隶书名扬天下,与邓石如共称“南伊北邓”,他们都是我国的一代文化名流,建树卓越,享有美誉。这些都是宁化客家祖地文化之特色。其次,祖地客家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如“延祥茶”、“客家擂茶”、“客家酒娘”、“韭菜包”、“豆腐驼子”、“田鼠干”、“生鱼片”等等。

    对此,笔者认为打造客家文化品牌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建设文化载体。筹建融历史、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海峡两岸客家历史陈列馆(目前已启动)和客家文化名人主题公园;在湖村“蛟湖”旁建“黄慎草堂”;在城区修缮伊秉绶故居。二是做足名人文章。可制作名人商品,大量复制黄慎、伊秉绶、郑文宝的诗书画,推向市场;还可以用这些名人的姓名制作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开设“客家名人文化用品专卖店”等等。三是客家祖地美食品牌化。把以上宁化特色美食申请商标后筹建“祖地美食一条街”作为品牌推向市场。通过加强祖地文化品牌建设,以品牌文化搭桥,更好地满足台湾及海内外客家人来宁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者购物和品尝美食需要,从而更好地吸引台胞及海内外客商到宁投资兴业。

    总之,我们要发挥客家祖地优势,通过挖掘资源、建设载体、构筑平台、打造品牌来弘扬客家文化,密切宁台关系,与台湾进行经贸、农业、工业、林业、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宁台交流,其目的就是实现宁化、台湾经济的共同繁荣,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