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深挖农村人力资源 实现德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0-3-19 14: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公文写作培训班

深挖农村人力资源 实现德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b8 A9 l) q0 W5 a

 

/ f" p0 z, u O* N) F7 Z5 l

吴儒佩

6 G5 f; l* ^( g1 Q+ V' J, F

 

2 }5 \- W! F# X- X$ j2 C+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课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德化县虽属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但80%以上的人力资源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该县实现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障碍。如何进一步加快德化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把农村劳动力“包袱”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摆在县人事劳动部门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 R, T' z- a" Z, d9 U! @ h

一、加快德化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7 y3 E, @) i, K& d I

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自身能力决定了三农问题能否真正得以最终解决。近年来,随着德化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农问题已非同一般,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即:身份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从粗放耕作向精耕细作转变,农村劳动力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三产比例中农业占GDP比例不到12%,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仅占25%,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到75%。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而这些劳动力要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从事简单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这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条件。

# |3 Y9 u3 j" B0 {+ ^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越来越大,农村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德化县要实现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关键在人,要靠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社会闲置的“存量资产”。我们要把农村人力资源这个丰富的“存量资产”盘活,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出来,让蕴藏在农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喷涌出来,服务于全县的经济建设,必须要加快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九十年代末德化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物质形态的存量资产,现在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则是盘活知识形态的存量资产,这种资产更具倍增效应,其作用和影响无异于一场深刻的农村变革。

! R- ^) E& ~" n% r3 g' b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全民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抓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之快,如果不注重学习,靠吃老本,今天的人力有可能就会变成明天的庸才,这就对农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非农产业,不管是入城还是进企打工,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机。德化县基础教育虽然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但在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是一条“短腿”。而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深入开发,可以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素质,促进农民终身受教育体系的构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7 ?- N9 _8 z" j# R$ K L$ c

二、当前德化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n8 p1 ~. Z1 d2 h3 i j" g

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前提。尽管德化县经济发展较快,近年来,已吸纳了大量农民就业,但受主客观诸多因素影响,仍有相当数量的劳动力闲置在农村。一是受自身素质的制约。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多数,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量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由于其知识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导致接受信息慢,适应能力差,从业范围狭小,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力。二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制约。虽然该县已打破了城乡就业“户籍壁垒”,取消了种种不合理收费,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根深蒂固的城乡不平等仍阻挠着农民向城镇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散布在农村。三是受外来劳动力冲击的制约。目前,该县经登记在册的外来工就有2.6万人,预计未来五年,德化县将新增外来劳动力0.8万人,外来工与本地农民相比,更能吃苦耐劳,且工资报酬不高。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更乐意招收外来工,造成没有一定技能的本地农民很难找到工作。与此同时,全县农村新增劳力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大量廉价的外来工涌入该县,给本已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供给雪上加霜。

! F2 F4 V" M, L% I: `

2.农村技能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德化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县技术工人仅为589人,其中初级工108人,中级工246人,高级工201人,技师4人,没有高级技师。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培训主体多样化。技能培训资源比较分散,而且多数为个体办班,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管,形成了布局散,规模小,设施差的现状,造成标准化的培训机构实际利用率不高。二是培训机制利益化。一些培训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着眼于部门利益。由于实行考教一体化,培训机构实际上就是考核机构、发证机构,致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培训内容僵化。教学业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偏重于企业职工“点菜吃饭”,当家的常用培训项目就这么几个,常年不换。培训形式单调、不灵活,大多沿袭了普教型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缺乏吸引力。四是培训时间短期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追求“短、平、快”,短期培训占了较大比重。

: y& F; V, A0 V/ K# _

3.学校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存在脱节。自90年代以来,德化县职业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是越来越高。而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现状看,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很少深入生产第一线或深入农村调查农业、企业现状与需求,对该县究竟急需哪方面人才不甚清楚,因而学校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可能并不是现实所需要的。另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着注重向外输送人才,攀比城市就业率,忽视本土人才开发的问题,从而导致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与该县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3 R# O% @! A8 F( J% m& }+ r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组织和资金投入。从调查来看,近几年来,虽然德化县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政策资金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从总体来看,对如何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怎样筹集,有谁承担,如何支配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到目前为止,德化县还没有出台一项有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意见,各部门、各乡镇基本上各开门户,各行其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7 ?. Y2 \+ F0 |! d

三、深挖德化县农村人力资源的几点建议

; i0 `2 a7 S; Z. @ M

1.明确一个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以增强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为重点,全面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德化县从农业人口大县到人力资源强县的战略性转变,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具体而言,可在“三个一”上下功夫。一是构筑一个网络化现代化开放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打破部门分割,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三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把县陶瓷学院办成全县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依托中心集镇,将乡镇农技校办成集企业员工、农民实用技术、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以各乡镇农技校为基地,村(居)设立教育点;有条件的村(居)还可建设多功能的“农民文化教育中心”。二是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积极控索非公企业工人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全面普及企事业单位初级工培训,重点抓好中级工鉴定,突破考核高级工资格,尽快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使全县职业资格证率有一个大的提高。三是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民远程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使受训农民总体上与现代工农业发展相适应。

. P3 W- f% F% S' ?/ |* E

2.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技术培训体制改革,促进农科教结合。①多元化发展。要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发展农村职业学校。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德化县经济发展实际,科学设制专业和课程,适度超前,多元发展,为城乡农业、企业发展输送实用型人才。②区域化布局。以乡镇农技校为载体,改变目前技校“小而散”的状况,实现联片统筹,协调培训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引进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③标准化校舍。加大投入,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对闲置校舍的改建、扩建和重建。新校舍要具备多项功能,融党校、团校、妇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农函大、老年大学等为一体。④市场化运作。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定位仍然是公益性、服务性的教育培训中心,但培训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紧贴农民,紧贴市场,符合产业发展方针。把竞争机制引入成人教育领域,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允许有条件的民办机构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对民办培训机构与职业技术学校一视同仁。⑤现代化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克服课堂授课的单一模式,积极组建实习场所,探索采用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在技术性职业工程中建立起素质门槛,推动劳动者参加必要的职业培训,做到上岗必先持证。职业介绍、企业招工和个体工商登记等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上岗必须先持证。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实行低收费、优服务、广覆盖。严禁乱收费、虚考核、滥发证等行为,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认真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考教分离,可考虑设立统一的职业技能考试中心。拉开技术工人与普通工人工酬档次。争取五年内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初级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70%以上。

6 }3 e S5 J3 m# L3 E

3.强化四项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一是订单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收集用工信息,联系输出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输出一批,走培训、发证、输出“三位一体”的新路子。二是技术培训。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体系,开展职前、职中、职后的全方位培训,满足劳动者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为职工创造不断受教育的机会,实行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个人努力与企业支持相结合,尽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特别是复合型技工和高级技工。三是转移培训。通过“农函大”、“农技校”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注重对失地农民的转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机率。大力推行创业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掌握致富本领,提高创业能力,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农村劳动力,改变依靠体力生存的状况。积极开展第二技能培训,形成“一专多能”技能结构,使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现代文明要求。四是学历教育。大力普及高中段教育,使我县农村新生劳动力高中文化程度达到80%以上。与有关院校合作办班,举办农村特色的大专班、本科班,改变目前农村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低的状况。

6 o, ]( G2 y8 G. _& C

4.加强组织和政策扶持。要加强规划,落实责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富民强县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券”制度,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教育形式发给职工,每个职工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定期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政府在土地征用补偿金中提取部分资金,用培训券形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培训机构提供“菜单式”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让农民自己“点菜”培训,包教包会,直至学会。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第一资源的战略性投资,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对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培训经费由政府“买单”。对低保对象、农村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则不计培训次数,一律由政府出资。三是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随着德化县工业园区的增多,城区的外扩,失地农民逐渐增多,政府对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参照下岗职工进行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兴办工商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步到位,并适当减免相关税费,政府可设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成就奖。四是加大技工队伍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优秀技工评选活动,将优秀高级技工列入县拔尖人才予以培养,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五是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列入对乡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

4 D U4 b# }9 V0 b0 Q9 |* w- k#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