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建言选登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6-29 08: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区”  推进泰宁旅游走前头
                            张照明
旅游区域协作是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泰宁要推进旅游走前头、实现旅游二次创业,必须加强旅游区域协作,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区”。 
一、对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认识
构建大武夷旅游区是大势所趋、时势所求、形势所要。首先,旅游区域协作是大势所趋。旅游区域协作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内许多旅游区在区域联合道路上都走在了前面,如长三角城市旅游合作圈、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圈、四川大九寨等等。实践证明,旅游区域协作有利于合作旅游区变单体优势为整体优势,提升竞争力,提高知名度;有利于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做强做大;有利于旅游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合理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三明旅游以泰宁为龙头、南平旅游唯武夷山为马首,两地紧密携手构建大武夷旅游区,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为闽西北旅游经济圈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构建大武夷旅游区是时势所求。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我省已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即将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大会,发展旅游的天时已具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09]18号文)提出要构筑闽西北(南平、三明)旅游协作区,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务实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规划、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执法等一体化,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山海联动、竞相发展的格局。三明、南平两地特别是泰宁与武夷山有着与众不同而又非常类似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域文化渊源,两地携手共建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共同发挥积极的贡献和作用。再次,构建大武夷旅游区是形势所要。泰宁是全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的“申世”成功,为闽西北旅游带来较好的品牌效应,而2010年泰宁一旦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泰宁将成为全省第三个世界遗产,有效增强品牌的放大效应。推进武夷山与泰宁的整合,将在国际市场上形成120公里范围内拥有2大世界遗产的强势旅游目的地,这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整合武夷山与大金湖,形成大武夷旅游”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区,不断做大做强闽西北旅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增强整体合力,全面加强对台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二、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条件分析
三明、南平地缘相近、文缘相亲,具备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基础和条件。整合闽西北旅游资源,深化两市特别是武夷山和泰宁的交流和合作,构建以武夷山、泰宁为中心,南平、三明为前锋的大武夷旅游区符合两市利益,能够实现双赢,对全省旅游格局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两地合作基础深厚。武夷山与泰宁历史同根、山水相连,可以说是一家人两兄弟。从历史渊源方面讲,早在公元592年,泰宁就属邵武管辖,到1970年6月,泰宁才隶属三明市,时间长达1400多年,到现在两地民间交流仍非常频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往来十分紧密。从地理方面讲,两地同属武夷山脉,泰宁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同属丹霞地貌,并且两地相距才120多公里,若两地路况好,行车时间才一个多小时。从文化方面讲,两地同属客家语系,民俗相同,语言相近,泰宁朱口、龙湖一带至今与南平邵武等地还语言相通。根据族谱考证,邵武的李纲与泰宁的李春烨是同宗,李春烨是李纲叔叔的后裔;明朝理学家朱熹,其讲学、避难的路线也基本是沿着武夷山脉,在泰宁还保存着其当年讲学、避难的旧址,并留下了著名的四季诗。在旅游合作方面,两地合作也有一定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双方的倡导推动下,成立了武夷山--泰宁--将乐“绿三角”促进会,并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开展了多层面的合作,尤其是旅游企业间交流频繁、联系紧密,在客源互送、线路共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现“绿三角”旅游线路成为了福建的热点旅游线路之一。
其次,两地合作优势明显。从旅游品牌方面讲,武夷山为“双世遗”,泰宁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二者是目前我们福建省比较成熟的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从旅游产品方面讲,两地虽同属丹霞地貌,但开发的产品特色各不同,文化内涵差异明显,两地合作不仅不会相互削弱,而且还能形成互补。从生态环境方面讲,两地都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之一,并且动植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可以说,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旅游经济圈,是福建省旅游资源最丰富、品牌最集中、品位最高、生态最优的区域,两地联手合作构建大武夷旅游区,一定可以打出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叫得响的、极具吸引力的、能与大九寨等相媲美的强势品牌和拳头产品,能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旅游强省中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再次,两地合作互惠互利。两地旅游区域协作不仅让泰宁受益,而且有利于武夷山的发展。一是可以丰富旅游内容,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武夷山是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区,拥有充足的客源,武夷山把泰宁纳入大武夷旅游圈后,可以充分发挥武夷山的品牌效应,将旅游线路延长到泰宁,进而带动邵武、将乐的行程,游客逗留时间可以从目前2-3日延长到2-7日。同时,还可以缓解武夷山、泰宁在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游客应接不暇的压力,提高旅游质量。二是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效益。武夷山旅游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组接团报价越来越低,促销成本也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武夷山把泰宁纳入大武夷旅游圈后,武夷山旅游企业不仅可以将部分促销费用分摊给泰宁、邵武、将乐的旅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可以享受与泰宁当地旅游企业同等价格,从泰宁的吃、住、游、购、娱等方面获得更大利润空间,提高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可以延伸产业,综合带动。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形成后,武夷山将是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龙头、游客集散地,形成龙头辐射效应,除了可以向泰宁输出客源,还可以输出资本、人才、管理等,可以在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餐饮等要素产业方面延长产业链,在带动泰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可以做大做强做优武夷山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
三、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思路和构想
加快打造海峡西岸世界自然旅游中心。从自然生态角度看,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平均为62%,在全国最高;三明和南平又是在全省最高的两个市,在全省具有不可比拟的生态条件和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尤其是三明的森林覆盖率在全省最高,平均为75%。所以,海峡西岸经济区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自然旅游中心在于闽西北,在于武夷山和泰宁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应把闽西北的三明和南平共同打造成对应国内、台湾和国际市场的世界自然旅游中心。
加快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旅游品牌走廊。南平的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三明的泰宁是世界地质公园,并且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正进入专家实地考察评估阶段,明年7月份有望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武夷山和泰宁两地相距120余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同时,这一区域周边的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世界自然遗产密度之大、距离之近,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建议省局将大武夷旅游品牌定位为“海峡西岸世界级旅游品牌走廊”,为大武夷旅游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品牌支撑和影响。
加快打造大武夷旅游区合作示范带。两地加快打造大武夷旅游区,应以武夷山和泰宁两个世界级品牌为龙头,创建合作示范带,实现互为供需、互为条件、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送客源,建立一体化和高度开放的区域旅游,力争在品牌共树、市场共闯、优势互补、产业共促、利益共享等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在品牌共树方面,要围绕大武夷旅游区的特色,策划、开发、塑造区域旅游统一品牌,确定能充分表达品牌内涵的图文标识、促销口号和标志性景点。双方共享品牌资源,并在公共宣传、市场促销中统一主打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市场认同感。在市场共闯方面,要根据产品特色,找准市场定位,主攻重点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对区域内相对独立的旅游产品和景区进行串连、包装、组合,推出若干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区域旅游联手促销,把公众宣传和商业促销结合起来,把品牌形象宣传、景区形象宣传和商品线路推介结合起来,实行整体促销,集中财力进行炒作,降低促销成本,提高促销实效,打响区域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但是,我们也建议在线路整合中,一定要回避同质化景区的简单串联,比如武夷山九曲溪漂流、邵武天成奇峡漂流、泰宁上清溪漂流、泰宁九龙潭漂流,景区趋同性强,容易引起市场的审美疲劳,所以从一开始的整合就需要注意避免。在产业共促方面,放开市场,打破壁垒,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允许、鼓励产业资本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区域内自由流动。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区划区域旅游产业布局,引导和推动区域内旅游企业资产重组整合;推进旅游企业在合作竞争中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构建一批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在利益共享方面,对区域内旅游经济交流实行互惠互利政策,包括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域开展经济活动享受当地企业的一切同等优惠待遇;坚持互送客源,主动向旅客推介宣传本行政区外的统一的其他旅游产品,为协作伙伴组织的旅客提供统一的门票折让。加强行业间沟通协调,防止抵制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区域旅游的整体利益。
四、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措施和建议
要建立合作大机制。在深化原有的“闽西北绿色旅游联盟”载体基础上,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区。建议由南平、三明两地市旅游部门牵头,武夷山、邵武、泰宁、将乐四县市的旅游局、主要景区、旅游企业(含旅行社、部分星级宾馆、旅游车队等)为成员,合作设立大武夷旅游区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联手促销、运作规则、区域协调等工作,并以此为平台深化大武夷旅游区两地在闽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惠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或多次会议,由四县市轮流主办,通报、协调、研究合作事宜,建议第一次会议在泰宁召开。
要打通交通大通道。海西要发展,交通应先行。建议加快对两地重点旅游景区间、景区重点客源城市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支线机场进行规划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特别是连接武夷山和泰宁(武夷山—邵武肖家坊)两个世界级品牌的高速公路,是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重要纽带和依托。武夷山、泰宁两地应加强沟通联络,在资金争取、工程进度、施工要求等方面达成一致,创造条件尽快建设完工,加快闽西北旅游经济圈大联合大发展步伐。要加强三明机场、武夷山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空营销网络,构建大武夷旅游区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要促进线路大联合。前几年,我省的“山、海、园、楼”线路形成了区域协作之势,并得到了境内外市场的认可,但近几年没有更有效的坚持和打造,未能在全国打造成品牌、形成精品线路、形成整体之力。目前,我省各景区间存在各自为战、各自为阵现象,与四川、云南、长三角等旅游发达省份和区域相比存在差距。建议四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线路互推,突出以精品线路促大联大合;建议省上设立基金对四地旅行社联合推广四地景点给予重奖。要以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为契机,把线路包装成产品,在境内外市场响亮打出环绕福建的“海西”精品线路,发挥世界级品牌和武夷山、泰宁各自的集散中心、入闽通道的优势与作用,把单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形成以点带面、景区间从竞争到合作双赢、两地景区大联大合的新局面。
要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在两地尝试加深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和措施,消除行政壁垒和地域隔阂的影响。建议:①共印一本画册:四地共同出资编印一本图文并茂、方便实用的大武夷旅游区宣传手册,投放在四地的游客集散中心、星级宾馆酒店等服务窗口。②共投一部广告:四地共同出资打造一部高质量的大武夷旅游区形象宣传广告片,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主要客源地投放,扩大大武夷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共建一个营销中心:四地共同组建大武夷旅游区联合营销中心,负责四地共同的宣传促销、对外推介和打造大武夷旅游区整体形象;共同出资建立四地新的综合性网站,进行整体的网络营销、资讯发布。④共促一个项目:根据四地资源情况,结合武夷山高尔夫项目特点,加快推进泰宁峡谷高尔夫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建议共同协调省上、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在项目上大力扶持。⑤共设一个俱乐部:倡议建立大武夷旅行商俱乐部,邀请各地领导、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等加入俱乐部,定期举办大武夷旅游区高峰论坛、联谊会等活动。⑥共造一个实体:四地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集团公司,对大武夷旅游区的旅游车辆运输、旅游商品开发等相关产业进行规范化的整合运作,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经济。(作者系泰宁县旅游管委会干部)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6-29 08: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找准站位谋发展  力求先行当前锋  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

                                大田县社科联

    随着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以及途经大田县的“长永泉”高速铁路列入国家发改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地处闽中的大田交通不便问题将成为历史,大田与沿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将使大田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接沿海发达地区。大田县将紧紧把握这一发展机遇,进一步在海西建设中找准站位,围绕三明市委区域发展思路中大田的功能定位,努力当好三明市对接沿海、纵深推进的前锋,顺势而为力求先行,加快对接借力发展,提升县域发展的整体实力。
一、顺势借力,推进战略对接
1.发展观念对接。在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充分发挥大田与泉州、三明城市群之间的互补功能,结合市里要求大田建设“东南一翼”的发展定位,利用区位优势,主动在观念上实现对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全县上下“求先行、当前锋、促发展”的共识。观念对接,首先是树立沿海意识。“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后,与沿海时空距离的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大田就是沿海”的意识,在思想意识上由内陆观念向沿海观念转变,积极倡导“敢拼会赢”的闽南精神。观念对接,重要的是增强发展意识。坚决摒弃畏首畏尾的消极情绪,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不仅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更要负重前进谋发展。观念对接,关键的是增强创新意识。在壮大发展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能手集中”的发展途径,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2.发展定位对接。县域经济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找准正确的发展定位。一是充分认识比较优势。大田面向闽南经济发达区,是福建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75座,高山云雾缭绕,适合发展高山优质茶、反季节蔬菜、林竹等特色产业,这些都是大田发展的优势所在。二是着力发挥后发优势。在深入分析县情的基础上,要跳出大田看大田,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拓展与闽南沿海地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攻坚克难,力争后来居上。三是准确制定发展定位。根据大田独特的区位、资源等优势,结合实际,注重优势互补,找准站位,做到“三个围绕、建设三个基地”,即围绕产业升级,建设闽南沿海产业分工承接基地;围绕产业链延伸,建设闽中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基地;围绕农民增收,建设闽中特色农业种养加工基地。
3.发展规划对接。经济社会要建康发展,规划要先行。为在发展规划上加快与泉州等闽南沿海地区的对接,积极主动与泉州等闽南沿海地区沟通,聘请专家团队进一步修编大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以及“五大功能区”建设详尽规划等专项规划,实现与沿海地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实现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
二、优势互补,推进产业对接
1.主动承接,打造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整合全县工业项目区,以京口工业项目区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引进一批沿海优质产业,发展临港工业,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工业总量的壮大。一是依托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精深加工产业。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引进“吃石灰石”、“吃铁”、“吃煤”的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三是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沿海造船业和装备制造业,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强的企业,推进产业配套,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2.甘当配角,打造矿产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立足矿产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以冶铸机械加工集中区为依托,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在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引导产业集聚,持续拓展矿产资源深度加工产业链,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水泥产业。依托红狮水泥、新岩水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突出“上大压小”,加快旋窑水泥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左右。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大力发展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以省矿山机械及冶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大田为契机,加快建设13200亩的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园区。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能源转化产业。突出抓好空腔型煤、煤矸石、石墨深加工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重点项目开发。
3.突出特色,打造高山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充分利用毗邻茶都安溪的区位优势和高山区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加强与安溪、华安的交流,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接,以明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猪—沼—茶”等生态模式开发建设高山生态茶园。一是突出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壮大茶叶、木薯等特色产业。二是突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和“订单到户”等方式,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将骨干企业培育成为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群发展的核心主体。三是突出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茶叶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全县统一策划、经营“大田高山茶品牌”。
三、南承北联,推进流通对接
1.激活物流,打造大县城商贸集中区。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积极加强与闽南沿海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商贸联系,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在继续发展壮大和改进提升运输、仓储、批零、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金融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二是推进市场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在公路沿线的城关、石牌、等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交易场所,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矿山机械交易中心、茶叶交易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6个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三是加强品牌建设。精心培育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竞争力的拳头名优产品,特别是“仙顶”茶叶、“岩城”水泥、“山友”机械、华闽纸业“开心一百”等产品打入沿海市场,并通过沿海市场使产品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出口。
2.激活人流,打造闽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发挥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象山为先导,以七星湖为重点,同时开发大仙峰、大鼓山、温泉等休闲旅游项目,将零星分散的旅游景观景点整合在一起,打造双园映秀、天山听鼓、仙顶流云、心湖渔歌、一顶幽涧、北洋飞瀑、三汤泉韵、古堡芳踪等新“田阳八景”,打造闽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一是依托屏山乡、谢洋乡的“三山”(大仙峰、大鼓山、象山),开发山林休闲旅游线路。二是依托湖美乡(含梅山乡)库面面积全省第二大的七星湖、六角宫水库等库湾,开发水上娱乐旅游线路。三是科学利用石牌镇、太华镇的地热资源,开发养生娱乐旅游线路。四是依托屏山乡、吴山乡的万亩茶园,围绕做绿生态农业文章,开发农家乐旅游线路。
3.激活资金流,打造投资创业“洼地”。一是突出模式创新。把“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作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条新路子,整合资源,发挥好招商局、泉州岩城经济促进会以及厦门大田商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实现产业对接、资本对流,促进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共同发展。二是突出服务创新。时刻不忘为来大田的投资者、创业者营造一方“热土、净土”,坚持不懈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力度,集中解决基层、企业、外商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降低投资创业者办事成本,建立健全投资创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监测评价机制、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制,定期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评价,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投资环境优、投资服务好、投资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的良好环境。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6-29 08: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关于大力推动我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杨华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恰逢其时,正在各个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如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比较活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爱与奉献的象征,成为一个感动社会又净化了自己灵魂的群体,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精神,青少年成长需要志愿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志愿精神,提倡公民道德需要志愿精神。无论是在抗击南方冰雪救灾中,还是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无论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还是在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三明)林博会,有多少志愿者心系灾区,运送物资,疏导交通、安抚民众、抢救伤员,辅导心灵;有多少志愿者帮助老人,照顾儿童,维持秩序,参与环保,捐款捐物,各尽所能。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11万人。在我省目前已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37万多人。志愿者用热情和无私,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志愿者的微笑已成为福建最好的名片,志愿者已成为今天中国一个富有活力的名字。
当前,我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活动主题,以“海西应先行,福建要争先”为实践载体,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力保持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快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在“海西应先行,福建要争先”的实践活动中,我省的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应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不负重托,担当先行责任,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新水平,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努力创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进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
2.加大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等多种途径,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使社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3.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组织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开展社会治安志愿服务,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和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重点是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把志愿精神融入活动的全过程,使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快乐,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组织志愿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把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4.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排忧解难,开展居家养老、生活救助、照料服务,让受助者看到社会美好,享受幸福生活。组织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开展赛会志愿服务,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提高社会和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议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者关键时刻能服务、会服务。
5.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要规范招募和注册,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依托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成立各级志愿者组织,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6.推进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的重要考评内容,并定期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条例,维护和保障志愿者的各项权益,充分调动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建立省、市、县级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由各级文明委总协调、文明办、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老龄组织等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各展其长。建议各级政府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可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根据需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三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