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劳动就业] [推荐]对社会管理创新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复制链接]
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1-3-25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正确界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加强社会自治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广泛、快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突出矛盾,社会管理创新面临难得机遇和挑战。

  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管理面临新形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非工作事务迅速外移,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明显弱化,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管理载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生社会管理领域大量涌现,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740万家,占企业总数70%以上,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43.1万个。“两新组织”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模式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群团组织存在显著不同,迫切需要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机制。

  2.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面临新课题。随着社会发生空前变革,社会结构由单一转向多样、由固定转向流动、由封闭转向开放,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阶层结构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阶层结构为例,各种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出现,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两阶级一阶层”结构逐步由多元化的阶层结构所代替。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持续增强,数量已达2亿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管理都带来巨大影响。虚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6月网民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1.8%。虚拟社会成员身份隐蔽、参与方式灵活、传播速度迅速、影响范围广泛,有管理上的特殊规律和要求。

  3.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管理面临新挑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有的并继续扩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为3.3∶1,达到1978年以来最高水平。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加剧,现行初次分配结构严重失衡,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小,资本收入所占比重过大。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劳动关系、医患关系、涉法涉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矛盾纠纷居高不下,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及破坏性明显增强。

  4.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难度。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及差异性明显增强,以往简单对待甚至忽视社会成员具体需求的管理方法已难以奏效。各种中国的与西方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马克思主义的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既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进步,也引起一些人思想混乱,导致社会失范和失序。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引起社会心态巨大变化,一些负面心态比如急功近利、轻浮急躁,荣辱不辨、是非不分,缺乏归属感、满足感、公平感、信任感,炫富、恨贫、仇富、骂官等,大有蔓延扩散之势,给社会矛盾处理和化解带来巨大阻力。

  5.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全球化、国际化进程对我国各个领域影响日益扩大,社会管理的涉及范围和复杂程度都明显增加。国际国内社会互联互动不断加深,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交流规模越来越大,涉外矛盾纠纷随之增加。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开展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插手领域不断扩大、插手手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西藏拉萨“3·14”事件到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再到大大小小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看到境外敌对势力的身影。

  6.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社会管理面临新考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革时期,各种社会风险处于易发多发状态。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传染病疫情威胁不断加大,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接连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仍处于高位状态。同时,随着社会人口密度持续升高、生产生活联系日益密切以及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显著增强,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和破坏明显加大。

  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所面临的这些深刻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标志着已经进入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管理的新阶段。这既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也对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紧迫任务和严峻挑战。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大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为民族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

  社会管理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化而不断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对社会领域各个部分和环节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政府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

  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不断发生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直接组织经济建设和实施社会管理,到90年代末期的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再到21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不论哪个时期,都强调把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但受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倾向的影响,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的一些领域,存在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的首要因素。因此,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强化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

  2.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独自承担社会管理任务;而需要充分调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等社会管理主体积极性,有效发挥多元化社会主体的社会管理功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各个社会管理主体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作出了明确界定。但要真正发挥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等其他主体的社会管理功能,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只有政府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尤其是政社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从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管理领域中退出,其他主体才有机会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才具备良好的前提条件。

   3.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自己从纷繁复杂的具体社会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领域里以及对其他主体社会管理行为的监管上,可以使社会管理活力得到极大释放,同时又可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平稳有序进行。政府通过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教育、就业、收入分配调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有助于从源头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关系和谐,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从而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

  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推动政府自觉改革,向其他社会管理主体适当让渡部分权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相互促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关系全局的系统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有益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政府主导、增强活力的原则,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1.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要按照服务政府的要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府职能定位,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机结合,通过强化公共服务来达到加强社会管理的实效。健全社会政策体系,将社会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措施,正确处理社会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对社会事业偏少的格局,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建立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按照责任政府的要求,理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区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分工,不断加强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调动农村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积极性;完善居(村)民自治,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的积极作用,提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建立和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等,为社会良性治理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功能。增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合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政府主导下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通过社会组织自律可以解决好的、不必由政府承担的事项交给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运用财政金融手段调节和引导社会组织活动,通过税收优惠和减免税鼓励或限制社会组织活动。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动态管控,规范社会组织运行过程,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发展龙头、服务平台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社会组织人才建设力度,规范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行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增强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4.增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1-3-25 0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仍难以适应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些重大变化的挑战。一是阶层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二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先后有2亿多农民离开耕作的土地和生活的村庄,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过上不同于父辈的生活。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基尼系数逐步攀升,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几千年来家庭代际的金字塔结构,在城市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开始出现倒金字塔家庭结构,社会流动的加强和代际关系的转变使城乡家庭小型化、居住人少化趋势明显,很多过去可以由家庭和代际帮助解决的问题如养老、单亲抚养、疾病照顾等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概括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改革的推进,作为传统管理体制基础的“单位组织”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的能力弱化,有些单位组织则彻底解体;另一方面,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社会流动加快,改革开放后大量新产生的就业组织大都采取了“非单位”的管理体制。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占25%左右。在政府和分散的“社会人”之间,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社会整合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加大了治理的成本,自上而下社会事务的落实和自下而上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阻碍。同时,基层的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无法解决在基层,导致上访案件增多;在一些地方,有些社会问题由于多年积累,形成民怨,很容易因意外事件造成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走出一条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的新路。

    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地改善了民生,也带来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获得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约束、监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规范系统还不完善;社会生活和生产行为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但适应这种复杂性的社会管理技术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但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等。因此,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软件建设。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和路径

    现代社会管理是一个以政府干预和协调为主导、以基层社区自治为基础、以非营利社会组织为中介、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管理的基本体制是政府承担着几乎全部社会职能,以单位为基础对社会实行总体控制,社会运行成为政府运行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行政吸纳社会或社会运行行政化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组织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行政化单位体制逐步弱化,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依托单位承担社会职能的组织基础,同时强调在改革中剥离单位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以及某种程度的市场化)。但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在一段时间里仍然习惯于以行政化手段进行社会管理。这样,一方面国家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时努力把组织社会生活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而另一方面社会却因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延续而不能有效地自我发展和组织起来,难以承接这种职能转移。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从宏观上说,这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科学认识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般而言,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且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不能相互替代。因此,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就包含着两个基本目标,即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的自我发育,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扩大社会自我管理的范围。鉴于目前我国社会的发育和发展明显滞后的现实状况,第二个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社会领域的发展必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不仅仅是相对于国家和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推动社会领域的发展,应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事务,是公民个人、家庭、基层自治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所不能办理的公共社会事务,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必须依靠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威予以办理。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回应社会诉求、规范社区自治、监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以及应对社会危机等。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从而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法规和社会政策。要不断完善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法规体系,制定各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这四个方面构成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逻辑和路径。为了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一切与此相矛盾或背离的现行社会管理制度都应被纳入改革和完善之列。目前,尤其需要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

    大力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以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形成政府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和总成本,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面临的问题是,社会自我发展空间仍然较小,相对于强大的国家和市场而言,社会还处于弱势地位,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条件有限,甚至难以有效承接经济组织在改革中剥离出来的以及国家相对退出后留下的社会管理职能。因此,要大力发展和培育我国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社会管理的资源保障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来满足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需求,现在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动员,以及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国家公共资源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财力资源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公共资源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来看,我国公共资源的投入仍然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财政社会净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实际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联邦)政府直接承担着广泛的社会服务供给职责。这也是避免出现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化的重要条件。二是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社会事务公共资源配置体制。进一步完善1994年以来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为社会政策提供资金配套,减少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做法。三是推动公共资源社会投入配置重心向下。注重充实基层财政,有效提高基层政府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并把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管理的社会资源投入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各种机构的内部社会管理投入,如作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组成部分的企业社会投入;二是各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投入,这些组织在启动以后也部分地通过非营利的有偿服务来实现自我维持和发展;三是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包括慈善捐助。比较起来,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主要还是国家财政投入,社会资源投入比较有限。例如,2009年我国慈善捐助总额为509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0.17%、财政总收入的0.75%。而同期美国社会慈善捐款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GDP总量的约2%、财政总收入的约10%。因此,完善有利于慈善捐助健康发展的税收制度和慈善组织制度,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投入社会管理,形成参与社会管理的宏大志愿者队伍,是我国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力培育发展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是指就业于社会管理各职业领域的人才队伍,主要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公办社会事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以及非营利民间社会组织。目前,我国在这些机构从业的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员总量估计在4000万人以上,他们是职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则是指以各种非职业方式参与社会管理的人员,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志愿者队伍。目前,志愿者队伍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化的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并不仅仅限于志愿者队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社会冲突矛盾的化解,公民素质的提升,新型社会规范的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以及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监督,需要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包括职业社会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职业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实现专业化,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常规教育体系培养,二是大力加强相关培训。
 
 楼主| syymj820111 发表于 2011-3-26 16: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hao\
 
安宁警方 发表于 2012-1-28 16: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看看,学习借鉴一下,值得参考。
 
迳口 发表于 2015-8-3 1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3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