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对习近平官德“三心”说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4-17 0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华社合肥4月10日)

习近平关于“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的“三心”要求,揭示了共产党员及党的干部应该树立的以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正确对待事业、对待权力、对待名利为具体内容的官德真谛。同时,也对每一个党员干部培养和确立官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考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正确官德(共产党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提出了原则标准和评价导向。

官德,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更不是泛泛主义的。从来就是阶级意志在为官道德标准与要求上的现实反映,什么样的阶级有什么样的官德要求和标准,没有超阶级的官德。共产党人的官德,就是以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对执政从政者思想行为的规范。

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良好的官德,首先在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上必须具有正确态度。是否具有“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实际上就反映着是否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有着强烈的“三心”,就能从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工作高度负责,求真务实,奋勇拼搏,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干事、积极克服困难干成事,以大局为重把事情办好;就能够清醒地明白权为民所赋,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顶在头上,把职位权力看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平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自觉地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就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名利,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利所累,做到淡泊铭志,宁静致远。一个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没有或者不能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没有或者不能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没有或者不能始终保持平常之心的人,从根本上说,是根本不配做一个共产党人的。

现在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特别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少的恰恰是致力于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强烈进取之心,他们心里充满了极其狭隘的个人前程与个人发达的私欲贪念,只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不着眼用心于党和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缺少的恰恰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敬畏之心,他们无视“权为民所赋”,认为职权是个人奋斗获取的私物,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权力当做谋取个人财富的便利工具与条件;缺少的恰恰是对待个人名利地位的平常之心,他们不是把职位看成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平台,而是满脑子个人功名功实禄功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把干事情、做工作当成向组织要待遇、要名利的法码。这些人,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冷冷漠漠,不关心人民痛痒,有的已经连封建时期士大夫都不如,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基本为官思想,几乎丧失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政治觉悟和从政道德水准。他们的为官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党的形象。

公生廉,廉生威。“三心”都指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公利,即党、国家和人民最大公共利益。“三心”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出于公心,着眼于公利,自觉地同极端个人主义、狭隘现实主义作积极斗争,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政治品格。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共产党人的官德标准高度认识“三心”要求,自觉加强共产党人的官德修养,在执政从政中把进取之心施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勇于拼搏;把对权力的敬畏转化为对人民的敬意与尊重上,用对用好手中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淡泊个人名利,把心思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真心实意地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4-17 08: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月11日《人民日报》)

 

置身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习近平同志的“三心论”堪称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警世通言。

 

保持进取之心方可建功立业。“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追求,就是一颗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然而现实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执掌公共权力,掌控公共资源,却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不知今夕何夕”。这些同志,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茅坑不拉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里还有一点建功立业的念想?

 

保持敬畏之心方能安身立命。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之谓权之源;权力正确行使才能造福人民,滥用权力则会造祸百姓,是之谓权之重。邓小平同志曾经说,“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说的就是敬畏之心的意思。如果一个权力者眼中无所敬、心中无所畏,他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就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无数事实证明,这样做最终必然导致可怕的结局: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官员个人也会身不能安、命不能立,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保持平常之心才能洗去浮华。今天这个时代,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一面。多元化的思潮相互碰撞,各式各样的诉求和诱惑相互交织。领导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必然有一个如何经受得住考验的课题。看别人享尽荣华,会不会思绪浮动?比别人富甲一方,会不会暗自伤神?面对眼前晃来晃去的白花花的银子,会不会“灵机一动”?……多少人经受不住考验,一失足成千古恨;多少人心理失去平衡,走上了歧路。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或者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平常心弄丢了。

 

进取心、敬畏心、平常心,是劝诫,是提醒,更是警告。“三心”面前,每一个“冒号”都该自我对照:“我有几颗心?”“三心”警言,能惊醒多少“梦中人”?

 
 楼主| thymekin 发表于 2011-4-17 16: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真好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