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学发展] 突破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能力制约 学习时报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5-16 0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科技创新因素制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关系我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一批像华为、中兴、海尔、奇瑞这样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科技活动整体呈现一定的下降态势。199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所占比重为 56.9%,2001年下降为45.7%,2008年进一步下降为37.1%,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有近2/3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科技活动。二是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所占比重为39.8%,到2001年下降为26.2%,到2008年下降为24.7%。也就是说,大约有3/4的企业没有设立科研机构。三是企业引进消化吸收经费比例仍然过低。2008年,我国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与技术引进费用相比仅为0.24∶1。从国外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费用高达引进费用的3—10倍。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主要不是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是依靠非科技创新的要素。如果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发展方式不转变,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式就很难根本改变。
    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影响创新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教育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之间,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不到1/10。我国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达 3万多项,并且拥有上万项省部级科研成果,2万以上专利,科技成果推广率大约15%,真正大面积应用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很少。
    科技成果转化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是中试环节薄弱。目前,我国5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缺乏中试设备和中试资金,不具备中试的条件。有中试设备的多数也因缺乏资金,中试设备陈旧,得不到更新而不能进行现代科技成果的试验。企业倾向于获取比较成熟的技术,一般也缺乏中试条件。中试环节薄弱,造成许多应用技术难以进入生产环节。应用型科技成果不能转化成工程化技术、产品或产业,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同时也就不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技术依然受制于人,阻碍产业链的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依存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许多关键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一方面,我国产业技术中自主知识产权少,2009年发明专利中国外授权量达到总量的49.1%,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据统计,美国、日本拥有的三方专利占世界总量的58.8%,而我国仅占 0.9%。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导致我国许多产业的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另一方面,我国生产装备特别是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差,大量技术装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如果在关键技术领域不能有效突破,且又不能从国外获取这些关键技术,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比较缓慢。
    科技资源布局不均衡,区域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我国科技资源的空间布局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区域科技资源大体呈东中西地带性分布的格局。据测算,我国区域R&D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也呈现东部沿海、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分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 R&D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西部地区配置效率最低;东部沿海10个省份的 R&D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还在扩大,而中部6个省份和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配置效率差异比较小。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应有所不同。
    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但对政府的行为必须要有所规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政府部门显然拥有更多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被恰当地运用,就可能成为阻碍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需要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一是规范政府的权力。二是突出政府管理的重点。三是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体地位,创新资源向企业积聚也不意味着把财政科研经费主要投向企业。企业的主体地位是说企业要和其他主体一样主动承担主体的责任。一是企业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用粗放的、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尽管可以获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难以持续,这样的企业也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因为传统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二是产学研合作要面向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从开始阶段就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这样就避免了科研成果无市场前景或先开发出科研成果再找企业进行转化情况的出现,从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三是政府要重视从市场需求拉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新产品尤其是首台首套产品,政府采购十分重要。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制度中,要真正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适当的倾斜。尽管有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府采购政策乃至自主创新政策提出质疑甚至攻击,但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自主创新战略和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有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固然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必须立足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否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制于人并被锁定在低端环节。要在具备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科技联合攻关,掌握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激励机制。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近几年,研发投入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大部分经费投向了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本质上是以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宗旨的机构,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把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和产业。
    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但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熟悉国际谈判和贸易规则的人才不多、对一些重要资源缺乏国际定价权、引进国外高技术不够等。在后金融危机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要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一是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利用市场这一重要战略资源,通过部分市场的让出换取关键技术,再通过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三峡电站建设的经验说明,“市场换技术”战略只要运用得当,关键技术是可以引进的。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缩小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提高高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比重,鼓励软件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出口,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引导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端化向高端化转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