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秘教程 文章写作十二题之成文标准与写作艺术

[复制链接]
江西老秘 发表于 2011-5-29 0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编者按:王梦奎同志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并担任领导工作,他在文章写作上也颇有心得,早在 1997年就出版了《怎样写文章》一书,受到了文章写作爱好者的欢迎和关注。从本期起,本版将分六期刊发王梦奎同志撰写的《文章写作十二题》,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水平有所裨益。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做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 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通知、合同、广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
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写好文章和文件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
    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年 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等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大多数条目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条说:“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人还是不大注意。
    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重视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8 B1 C& {+ o& R3 x,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9 8:47:57编辑过]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江西老秘 发表于 2011-5-29 08: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中央及军委各部委、政务院党组、各中央局、各大军区、分局、大市委、省委、区党委、


地委、军区、兵团、军,及专员公署以上政府的党组负责同志及民众团体的党组负责同志:



    《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现在党政军来往电报及其他报


告、指示、决定等文件,写得好的,确实不少。这些电报或文件,写得清楚明确,生动活泼,


使人便于阅读,发生极大效力。但同时,尚有许多文电,在文字上存在着严重缺点,必须予


以纠正。这些缺点之最常见者,有滥用省略、句法不全、交代不明、眉目不清、篇幅冗长五


类。兹分别规定纠正办法如下:





    (一)不许滥用省略。





    现在许多电报文件中,对人名、地名、年月日、机关名、事物名,滥用省略,使阅者很


费记忆和猜想的工夫,有时简直莫名究竟。这种现象,应依以下规定予以纠正:





    甲、除对大家习知的中央某些负责同志,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某些负责同志,野战军


(大军区)的司令员政治委员,有时(不是一切时间,也不是多数时间)在电报上下款可以


写姓不写名,或姓下加职衔,例如“毛主席”、“周总理”、“陈饶”、“彭习”等以外,


一般情况,无论在电文中,或在上下款,须一律写姓名,不得只写姓不写名。必要时,还须


在姓名之前加上职衔,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


“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





    乙、地名一律用全名,例如“上海”、“福州”、“广州”、“重庆”,不得写成“沪”、


“榕”、“穗”、“渝”,“福建”不得写成“闽”,“湖南”不得写成“湘”。仅在两个


以上著名城市或著名省份联写在一起使人一看就明白的时候,例如“京津”、“沪宁”、


“豫鄂湘赣”、“粤桂边界”等,或者和其他文字结合在一起成为流行的特殊用语的时候,


例如“沪东”、“皖北”、“津浦路”、“天兰路”等,始得用简称。





    丙、普通文电,均须注明月日。紧急文电,须注明月日时。正式公布文件,须注明年月


日。凡月日时,概用普通数字,不得用地支〔2〕和韵目。例如“二月一日十四时”,不得


省称“丑东未”。年份概用全数,不得省略。例如,“一九五一年”,不得写成“五一年”。





    丁、机关名称,概用全名。例如,“东北局组织部及宣传部”不得省称“东北组宣”,


“空军司令部”不得省称“空司”,“全国总工会”不得省称“全总”。





    戊、事物名称,除其省称确已为全国人民所普遍熟悉者,例如“中共”、“反帝”,得


于非正式场所使用外,其余,一律用全名。例如,“减租减息”、“生产救灾”,不得省称


“双减”、“生救”:“土匪特务”(指土匪与特务),或“特务匪徒”(指特务为匪类),


不得省称“匪特”。在一切正式文电中,则应尽量避免省称。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不得省称“马、恩、列、斯”,美帝国主义不得省称“美帝”。





    己、凡有特别生僻的语词,其意义为多数阅者所不能了解者,应作必要的注释。





    (二)必须遵守文法。





    电报文句虽应力求简洁,但不得违背文法。必要的主词、述词、宾词,必须完备无误。


单句、复句,必须分清。代名词,必须紧跟所代的名词。形容词、副词词尾,尽可能分用


“的”、“地”,加以区别(形容词是形容名词的,例如“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故在名词之前用“的”字区别之。副词主要是形容动词的,例如“坚决地打倒帝国主义”,


故在动词之前以“地”字区别之)。如此,方能使条理分明,意义确定。





    至于信件和公布的文件,不但文字应当完全,标点亦须正确。为解决此一问题,人民日


报不久将连载文法讲座,望全党予以注意。并望地方县委、县政府以上,军队师以上负责干


部,至少有一人学会文法,以便负责修正文电字句。





    (三)纠正交代不明的现象。





    甲、凡请示的文电,均须写明情况和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转发下级请示文电,亦应说明


自己意见),并写明希望何机关或何人于何时答复何项问题。凡答复的文电,均须写明系答


复何机关或何人于何时提出的何项问题。凡指示的文电,对下级的要求,亦应规定明确。例


如,应由何机关如何办理,或于何时报告办理情况等。总之,每件事都要交待六个“什么”,


即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什么原故。仅在绝对明了时,始可有


所省略。





    乙、为了便于交待清楚,除了综合性的报告及指示以外,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报制度,


禁止在一个文电中包括不相干的几件事,禁止用党内的文电来兼代党外的文电。





    丙、不论报告、请示或指示的文电,如为不但向着一人一机关,而且有兼告他人他机关


之必要者,应于写明主管的人或机关之后,写“并告”二字,再接写他人或他机关,以明责


任。





    丁、凡转发文电,须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者,应将受件的人或机关、为什么转发此文电


的道理、转发的人或机关及转发的时间,写在该转发文电的前面,而将该转发文电列在后面,


以清眉目;并须将转发文电的上下款及年月日照旧保留,不可省略。





    戊、凡文电中引用他人他机关文电语句,首先须写明何人何机关于何时说的,然后写上


引用的语句,在该语句前后作引号(方括弧),接着写上“等语”二字。如引用的语句的内


容不是意见而是事情的叙述,则接写“等情”二字。下面再写自己的意见,以清眉目。





    (四)纠正眉目不清的现象。





    除简短者外,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


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


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


下去。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





    长的文电分为几段时,每段亦应采用此法。一个文电有几层意思或几项要求时,必须注


意按照条理,分清层次,以数目字标明段落和项目。





    (五)凡文电必须认真压缩。各级领导同志责任重大,事务繁剧。向领导同志或机关请


示或作报告时,必须反对两种倾向,即应请示报告而不请示报告的倾向和不应请示报告而随


便请示报告的倾向。在写请示文电或写报告时,必须注意文字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


阅读。现在有很多文电,既嫌冗长,又嫌杂乱。其原因,是未经压缩,说了许多无须说的空


话,或者没有分清条理,把杂乱无章的草稿随便往上送。其结果,使领导同志对这些文电很


难看,或者就没有看,等于白写。今后一切向上级机关请示或报告情况和对下级发布指示的


文电,所有起草和批阅文电的同志,必须以负责的精神,至再至三地分清条理,压缩文字,


然后发出,否则应受批评。但压缩是指分清条理,去掉空话,并不是说可以省略必不可少的


词类,可以违背文法,也不是说可以不顾文字的形象性和鲜明性。有些写得好的报告,虽然


篇幅颇长,却能引人阅读,使人不厌其长。有些写得不好的报告,虽然篇幅不长,却使人难


看。这里的区别就在是否有条理,是否说空话和是否合文法。





    以上各项,望各级党委切实执行。





    为了顺利执行这个指示,请各级负责同志将本指示印发各机关所有负责起草及批阅文电


的同志,在适当的会议上做传达,并在党内刊物上予以登载。





    为求确实生效起见,中央责成中央办公厅及各中央局办公机关,按照本指示所提出的各


项标准,在一九五一年四月底,将本年度一月至四月份收受文电分别作第一次检查,对执行


得好的机关予以通报表扬,对执行得不好的予以通报批评。以后每四个月作一次检查,一九


五一年共作三次检查,年终一次为一年的总检查。每次均须写出总结,经中央审定,通报全


党各主要领导机关。





    中央认为此种文字缺点的纠正,将使我们同志的头脑趋于精密,工作效能有所提高,故


须予以重视,对已存缺点认真地加以改革。在对同志进行教育时,应选择几篇大体上合于上


述标准的文件,作为范例,使人们阅读,并有人给以讲解,这是进行教育时的一个有效的办


法。





    中共中央





    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





    根据毛泽东修改件刊印。其中有四段已编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注释〔1〕中共中央这个指示,是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本文中用宋体字排印的,是毛泽


东加写和改写的文字。当时这个指示没有公开发表,只以内部文件的形式印发给各级党委及


所属部门。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就发表这一指示的问题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


长胡乔木写信,说:“可以印成小本发给党内外较多的人看,不要在报上发表,因此件并无


给群众看的必要。而一般文法教育则应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





    〔2〕地支,又叫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统


称,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这里用作代表月份的符号。
 
 楼主| zhoubo198366 发表于 2011-7-31 15: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社会栋梁 发表于 2011-10-8 23: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学习受教了  顶一下  但第二帖貌似实用性不是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20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