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如何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1-7-11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特别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胡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全党同志和全社会“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央管理的战略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导弹、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任务。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人才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抓好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以30多名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家级专家和350多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为代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圆满完成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推进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我们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主要做法是以下四个方面。
    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切实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战略位置来抓
    一是树立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识。我们下发了人才队伍建设责任书,明确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以及党政一把手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和工作重点。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主要领导拿出足够的精力亲自抓。集团公司上下形成了人才的高度就是事业的高度、人才工作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早投入早受益的共识。
    二是制定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我们着眼航天技术发展,组织涉及战略、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专家,深入研究、系统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明确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在规划实施中,坚持做到人才发展战略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同时部署;在重大型号项目立项前即着手配备研发队伍,保证队伍建设和型号研制同步推进、同步发展。
    三是研究把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我们组织力量,调研访谈了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重点工程负责人等1000多人,从成长阶段、工程牵引、协同成长等维度,对“骨干”、“专才”、“将才”、“帅才”、“大家”等5个层面的高层次人才的特征、角色、培养关键、成才条件和成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清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高、创新精神强、工程经验丰富、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任务。
    搭建平台、严格历练,着力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培育创新型人才
    一是用航天事业集聚高层次人才。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新一代运载火箭和高新工程武器装备等为代表的80多项航天型号任务都是跨领域、多学科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的涉及许多学科的优秀人才。我们始终坚持把这些型号任务作为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实践平台,用航天事业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人才。
    二是实施重大工程人才接力计划。我们按照航天工程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实施人才接力计划。对专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把他们推举到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的岗位上担当重任。集团公司现有 350多名型号正副总设计师、总指挥中,45岁以下的占 60%;载人航天工程正副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仅38岁;月球探测工程设计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达70%;青年技术骨干孙泽洲担任探月工程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时,年仅37岁。
    三是以条件建设带动人才成长。我们建成了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0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1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1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我们与清华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筑创新平台和建设创新团队来带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四是以严格要求加速人才成长。我们每年向科研院所的一把手和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颁发型号工作“责任令”并严格考核,强化履职的责任意识;组织老一代领军人物言传身教,帮助年轻科技人才掌握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对年轻科技人才“严、慎、细、实”作风的培养。
    创新机制、营造氛围,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建立“面向一线”的人才激励机制。集团公司建立了突出创新型人才岗位价值和能力业绩的收入分配机制,设立了载人航天工程和高新工程等骨干人才津贴,并向一线的科技人才队伍倾斜。我们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实行政治荣誉、物质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和职称评聘“五优先”。集团公司现有的14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有11位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专家。
    二是搭建“应才施导”的职业发展通道。集团公司建立了设计师、研究师和工艺师等专业技术队伍,在专业技术职称的基础上设置了分层分类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明确了技术主管、主任师、总师等7个技术职务等级,搭建起人才成长进步的阶梯,引导技术人才沿着适合自己的路径发展。
    三是营造“无虑少忧”的人才成长氛围。我们倡导科学民主、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在型号研制遇到挫折时,各级行政领导主动承担责任,对年轻的科技人员则更多地给予宽容和鼓励,使他们打消顾虑,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提高能力和水平。我们注重做好创新型人才的思想指导、文化引导和心理疏导,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及时解除其后顾之忧。
    强化能力、培养作风,持续提升人才的创新素质
    一是注重知识更新。我们将科技人才细分为型号两总、预研、设计、工艺等12大类,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各类科技人员每年培训的主要内容、重点要求和课程学时。我们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培训,坚持培训的多领域、多层次和全覆盖,通过前沿知识、专业技术和典型案例等的针对性学习培训,强化科技人才队伍的系统思考、技术掌控和科技创新能力。每年培训科技人员6万人次以上。
    二是拓展创新视野。我们经常性地组织专题研讨、专家论坛、故障分析、学术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研讨活动,为创新型人才搭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术技术平台。我们重视人才的国际科技交流,每年引进300多名外国专家来集团公司进行科技合作和交流,每年选派2000多名技术骨干到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考察、合作研究。
    三是培养科学作风。我们实施了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组织院士专家深入科研院所一线的70多个科研团队,发挥专家群体的导师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团队学习、专题研讨、集智攻关等方式,帮助年轻科技人才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科学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严慎细实的作风。
    四是培育航天文化。我们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培育。我们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钱学森、孙家栋等老一辈杰出科学家的活动,引导年轻科技人才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人格,鼓励科技人才队伍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勇攀高峰。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长)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四川-秘书 发表于 2013-1-9 18: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以上四点做法值得认真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