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遴选辅导] 公务员考试写好申论的方法

[复制链接]
小材大用 发表于 2012-3-22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公文写作培训班
      申论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文学性、教材理论方面的文字,突然要写正儿八经、政治性强的公文,都会心里没底,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我大学毕业前,准备选调生考试也是如此,只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书生意气太浓,根本不符合公文写作风格,甚至在我参加工作后,我也很羡慕专门帮领导写材料的同事,觉得他们要是去考申论的话,分数肯定很高。其实不然,申论着重是测验你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经常撰写公文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公文写作模式和文风,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又是桎梏他们突破和创新的原因。
& Y0 o$ f, m; d' v6 t5 N
/ \9 I: e. f' w/ R8 a( O8 Y9 G  首先,心态是保证成功的前提。如果你的心不安定,头脑不冷静,是很难写出优秀的申论文章的。我在考试中吃过一次亏,让我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4 H9 S' X- ]  h; S4 t$ l
1 g: H9 V4 k% K% k* X7 j: b) l
  其次,结构框架要明晰。你只要将材料看懂,找准中心点和分叉口,选准自己的切入口,就成功了一半。有些人,一看到长达6页、纷繁复杂的材料就慌张,那么多的内容,不仅要看完,还要写那么多的字。其实,那么多的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所有的材料都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那个中心而已。我一般是看两遍,第一遍粗略浏览,找出中心问题和基本的几个分岔口;第二遍仔细阅读,把中心问题总结出来,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再逐步整理出几个分支内容,归纳在内容下面。这样子,前面的第一和第二题的内容就准备得差不多了。着重考虑第三题,也就是最后那篇大作文。( b: }8 V, B2 d- |% x, x  \) v

3 D3 c: t/ C& N9 q* o/ f  其三,确定自己申论的选题和切入点。一篇好的申论选择好分析的角度很重要。如果偏离了主线,那么即便你才高八斗也难以得到高分。有时候,有人会随大流写一些四平八稳的申论文,这样固然保险,但也失去了创新和进取的机会;有人想要写出新意,但有不好把握分寸,又担心阅卷老师的口味难调,不喜欢自己的风格。其实,创新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我曾经也很患得患失,在之后一次很关键的考试中,我既想求稳写传统角度的申论文,但头脑中又有一个很新颖、很别致的“idea”,考虑了长达3分钟,在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孤注一掷,哪怕是失败了也要把我心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最后恰恰是因为选题特别、角度出色而获得高分,从而抓住了那次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_5 j3 B. ~+ w' y! U( {
" s+ S- m- L$ z# R9 W. t9 @- h4 I  其四,构思能反映文眼的题目。将问题分析清楚了,架构基本有数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想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文题了。很多人在这里卡壳,我也是。最稳妥、最没有特色的通常是:“浅论……”,或是“……之我见”。这样的题目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要是实在想不到题目的人也可以用,虽然不能帮你加分,但至少也不会为你减分。但文题最好是能够直接能反映出你议论的重点和方向,也就是说,点睛之笔。一个好的文题会为你加分不少。每次写作之前,我都会花上好几分钟来酝酿题目,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次,我考试坐在窗户边,外面是茂密的参天大树,风景很好,我就看着窗外想题目,忘记了在考试,结果酝酿得太久,一直想到底要定一个怎样完美的文题呢?冥思苦想了十几分钟,总算想出了个好题目。可我猛然发现居然在考试中,吓了一大跳,看看时间只有50分钟了,而我还要写1200字的文章,自己又急又紧张,导致后面写起来简直快词不达意、一片混乱了。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个再好的题目也救不了我了。2 W  [  U  A: e# y* X% _
0 o+ H3 K1 \, W* m  L  U) ?
  所以,凡事要有度。有些时候,运用不当反而给自己添乱;但运用的好,也是成功的契机。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我用了一个反问式的语气来定题目的基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 [$ j0 x4 @" W  s: F8 \: X
7 l- Y8 T% w9 v) q
  最后,注重起始句阐述该段中心思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不用说了,必须点题而且要能遥相呼应,最好是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每段的起始句也必须把整段表达的中心意思用言简意赅的话语表述出来,让阅卷老师一眼看过去,能抓得住重点,看得清结构。很多人苦于自己没有优美、丰富的词汇,其实这个不重要,即便你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文字,只要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你的主要论述就可以了。过度注重词汇、堆砌辞藻反而让老师有班门弄斧之嫌,也不够严肃。
( z6 `/ {: z9 ?+ l" U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小材大用 发表于 2012-3-22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本帖最后由 小材大用 于 2012-3-22 14:52 编辑   a9 c) t! t6 q9 _$ m
, a8 _7 C7 ~: P  a5 u) N* |
如果你拥有一张大专文凭,如果你羡慕整天吃饭不要钱的生活,如果你的月薪还在4位数以下徘徊,那就请你给我5分钟吧,5分钟过后,你的生活将发生改变。 2002年,我报名参加了江西省国家公务员考试,所报的职位在此暂且保密。我所知道的是景德镇地区报名人数超过5000,而实际录用名额为100左右。结果笔试成绩出来,全市第一名成绩为140分,而我的成绩为135分。 OK,现在你是不是能很信服的让我指导你通往国家公务员的道路呢?
# p  O) @" C. J0 k2 }( M$ l
9 A; j% c- `. a# {: ?" a首先说笔试吧。江西省公务员考试(文秘类A类)分有两门科目: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当你报名时,你将会得到三本参考书(当然是要一叠钞票来换的):行政能力测试教材及题库,申论教材。我在这三本参考书上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考前三天)。$ n# p- E9 r3 A- e) L( b
. |9 s0 |6 U% z: c

% |2 x; z  @4 O8 k8 P& N先说说行政能力测试吧。教材当然是要通览一遍的,总得知道大致的题型吧;接下来是做题库。打住!!如果你想着把题库里数千道题做出来就肯定能搞掂这门测试,那你可就犯了方向上和原则上的错误了!我有一个表兄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10倍于我)做完了题库和教材上所有的题目,结果考出来的分数不及我的一半。我的意见是:把题库前面数学部分全部做完,其他类型的题目只要把教材上的做完就成,题库碰都可以不碰(题库里很多答案是错的,且不可能在考试中做到一模一样的题目)。也许你会说那数学部分都是小学生的题目简单的要死有什么做头,不错,那是小学生的题目,但假如你不熟练的话,考场上将花去你数倍于别人的时间!到此,说到了行政能力测试最核心的部分了。那就是时间!
$ X8 L, `; L% n; D: V+ ]" s
# A; z: H( F6 R8 o, s2 k- s( \题目是每个人都能做来的,可是2小时要完成160题!绝大部分人只能做完四分之三左右。我在考试前,一个在上海读书的同学在网上告诉我,考行政能力测试就是怕时间不够。我当时就留了个心,在考场上带了块电子表去(手机都要交上去的),掐着时间做题。我认为我最大的成功就是控制好了时间。至于答题方面,数学部分十五题我大约只用了五分钟左右(看一眼就出答案,大约做错了1—2题),这就是熟能生巧的结果。后面的题目,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高中语文类型,如阅读理解,病句歧义,选词填空等等,这主要看的是高中语文功底。幸而我在高中时语文成绩要远远好于数理化,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这些都难不倒我,建议大家重新温习一下高中语文考卷。
; ]8 q+ z0 D. T" n8 E% L4 E. F, v1 o2 p
最难的部分就是常识题,这在于平时知识的积累,没办法速成,而且又是不定项选择,丝毫不能取巧,建议大家考试过程中不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随便做做就成了。图表题和概念题看看教材就能搞定。
1 i, w. V% W2 k
4 g+ c% H$ u* c( ^/ Y* ~+ k( {' R, ~" R/ o+ L' z: X8 g
接下来是申论。申论就是写作文,但又不像我们原来考试那样的作文。它是给一篇材料,出几个题目让你完成。一般说来,题目类型大致有:一,概括材料;二,概括材料中各方面的意见(本来以前考试中是没有该类型的,但2002年江西省考试中出现了);三,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四,写一篇文章评论。首先概括材料是最关键的,它决定了你接下来整体的思维方向。我给的建议是如果你对材料所给问题不是很明了的话,就暂时不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只需把材料整个内容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复述一遍就行了,尽量避免一出手就离题。概括各方面的意见关键就在于一个“各”字,绝不能漏掉哪一方的意见不写。
  `' Q2 K" t, U) C
" h  B) R: ]: C5 V) X  n至于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应该还是比较简单。你也许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写的出方案,这点丝毫不必担心。一般说来,党政机关解决问题提出的方案也就是基本如下:1.责令有关部门严加管理;2.制定相关法规;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三条方案是无论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安上去的,不信你翻阅各年度的公务员考试题看能不能套上去。千万不要自做主张,写一些不切实际,可行性差的方案,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对上级领导指手画脚,题目完成后一定要写上“以上不成熟意见,望各级领导审阅”。最后就是1500字左右的评论了,也是考你真工夫的时候了。老实说,我的笔法是很烂的(大家也都可以看的出来),所以即使真工夫不好,只要会些花拳绣腿,一样可以蒙混过关。我的诀窍就是多用一些成语,管他对不对合不合适(因为改卷者也未必清楚)。再一个办法就是多用些名人名言,例如多写些像“萨特说过”,“康德说过”,“黑格尔说过”之类的话。你也许会说:“他们说过什么我怎么知道?”这你根本不必担心,他们说过什么你虽然不知道,别人也同样不知道。你只需按着自己的意思把这段“名言”掰出来就成。这样一来,你的评论自然就会显得“文思盎然”“文意泉涌”了!这只是笔试,千万不要幻想笔试通过了接下来就好办了。笔试是按1:3录取,也就是说假如你报的职位只录用一个的话,那笔试上线的将有三人,你面临的将是较笔试残酷数倍的竞争。
4 G& J; C4 R, k* @- k% ?, Z; Y' V) }# `# o& H2 c; f, C9 Z

9 ?1 ?/ f6 x& d/ w' S1 H结构化面试,加试(某些职位需要),体检,政审等种种考验还在等着你。我的笔试是玩玩着就通过了,可面试加试我却都是倒数第一第二,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由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在这我也没法教你面试加试该怎么玩。但是,有一种玩法是自从历史上有公务员以来百试不爽永远奏效的。各位看官心里也都有数,也不用我挑明了说。
2 W/ |# }# O1 ]  Q$ B8 b& G& P4 a0 O- I
6 p/ ]9 D0 d+ [% M& i! l
当然,谁也不要天真地想可以不付出点就能得到,这世界永远是公平的很,要得到,首先就得付出。我在笔试通过后练了一寒假的公文写作,特别是写各类材料,一个月过后,所写材料几可乱真。其实这些机关里的材料是最好写不过了,不就是屁话么?其他的写不来,屁话还不好写么?基本上就是“为贯彻16大精神”,“本着三个代表两个务必重要指导思想”,“抓紧抓好抓落实”,“迅速做大做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往上一套,不管什么材料都适用,用韩寒的话来说,就是“让人看过了跟没看一样”。文秘类公务员以后做的就是这个,所以假如你有兴趣和决心要当公务员的话,你就得提早做好心理准备.1 h9 m+ [' \/ v4 C) J" w* N; W* F
) A- d  ?: N! d% b
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形成套路!
& N/ y+ l: n% |. C4 b1 l4 l5 D+ c+ Z+ _& Z1 t% v

# a; K  N" t6 |
' e4 t/ a/ L% _" P) p) h系统思考形成套路
( b( Y0 s$ ?8 N* I* R1 l9 v
; R& R+ e4 Q: w2 ?: Y; \/ l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3 }0 R: }1 L' F1 c- d3 C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z. _/ n, P4 S' M  c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1 s/ z. w' J! w# N1 n" c( |* d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O9 q3 |0 g( q. a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 H9 @3 J2 M* K( j; S! b  1,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 x9 y- h4 y9 R( D/ |# Q  2,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a' F4 J1 u* B/ [# F* v! Z+ D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3 _1 }0 y5 _8 P- E% p" Y
  4,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7 d0 {! o1 c9 X$ v4 I& G+ N' Q& J1 J  5,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e# i1 B8 ~9 r5 v
  6,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 {( g8 T* i4 M- \- S+ T7 B- x  7,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 U. F$ p5 I, v1 e  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 @+ v  ^6 `7 m- A; M
  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7 R! l( ]0 p2 r% D0 y" U: A* O& O
  以上这就是我讲的要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但也同样需要你了解很多社会的热点问题,以下是对热点问题有定义、有列举问题还有分析对策,我想对大家很有帮助。
4 I7 }4 a. R# o7 v0 U* c0 m- I8 v. R7 }( W' _
 
 楼主| 公务员考试 发表于 2012-3-28 15: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申论各题的答案要点都应该从材料中经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得出。那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方法从材料中提练出答案要点呢?有四个基本的方法。+ c; U2 R, x  S6 _- M( v

3 ^  y3 Z5 H3 s- S3 j1 u$ a' U5 P1.概括段落大意。上面已经讲过,第一题概括主旨题的答案,只是需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对概括出的各段的段落大意进行加工就可以得出答案(具体做法请看下一节概括主旨题部分的讲解)。 ; W8 I2 F& S/ _! M, m. d2 c4 f* Y
" s& Z6 \( `9 l

1 @" {+ U/ Y3 V" L  t9 U0 ^5 t
2 r' u, L2 w  [  t- w6 p1 V而在做其他题目时,其答案要点也可能需要采用这个方法获得。因为有时候材料用了一整段讲了一个具体的案例,考生必须对整段进行总结才能得出一个答案要点。这一点和第一道大题概括组织题,有点相近。例如2007年国考申论,最后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的文章。那么,为什么说土地是命脉呢?或者说,土地是什么命脉呢?阅读最后一个材料段,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
7 u# _5 g9 Z5 F' `2 g/ i; t# T, O& ?
" R6 n3 r1 C' D! B" K2 M. n7 R; X  在许多国家或者说在全球范围内,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千千万万人民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更大数目的下代人正处在更危险的境地,即目前的生产方式正在毁坏将来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的农业生产必须大幅度地增长,而对具体的每一地方来说,当务之急是保护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资源。因为,全球所有类型的食物的98%是在陆地上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的产量不到2%。植物产品构成了人类膳食的92%,占全世界膳食供给量的8%的动物产品也间接地来自于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也就是说,要保持农业产品或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必须保持土地利用的持续性,防止资源退化和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或生成潜力。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退化过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将集约农业方式转移到贫穷的农民所居住的边际和近边际地区,经常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因此,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利用土地,有些土地必须保护起来。1 n- F7 v! X( [/ l" Z
/ R) T3 q8 [2 {; {. M2 I4 m) \/ ?/ d
  对这个材料段进行分析,即可以得出,土地是人类的命脉。因为人类要生存,就要依靠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而农业生产必须以土地为基础。(整篇材料还涉及了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是经济的命脉等观点)
$ S+ h# H  ^9 @1 E. X- g
: R* t6 M. x( M8 j  m/ K2 `  2.由具体的点到要点。由于材料选取的都是具体的案例,而我们回答问题时,不能说某个具体的例子,而要把它总结到一般的原则上来,因此由具体的点到要点,就成为了我们获取答案常用的套路之一。例如2007年国家申论考题,材料中分别列举了增加土地供应的一些案例,如河南省开展“空心村”整治,首钢矿业公司对尾矿库进行复垦。那么我们在总结材料作答时,绝对不能简单的说河南省整治“空心村”,首钢公司对尾矿库进行复垦,而要把它们上升为一个普遍的结论:整治“空心村”和对废弃地进行复垦,增加土地供应量。( m+ m& q5 E1 {+ ]/ Q
, N6 _$ ^" y4 |; G  d
  3.直接引用材料。有的时候,材料中也会直接给出所需要的答案要点,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把这些要点直接引用过来,作为答案要点。例如2006年国考申论,最后一道题,论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就可以把D部长所说的那些要点直接引用过来。因为D部长已经直接明白地讲了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m# M* y/ D% P' ?' S

' V; [" @" c4 i  4.意义转化。意义转化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政治场合运用非常普遍的一招,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获得答案的方式之一。中国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说话做事都讲求不伤及双方的面子,因此有很多意思都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一些比较婉转的方式来表答。比如说一个人很胖,绝对不会说他长得跟肥猪一样肉多,即使那是真实的情况。而只会说“你长得真健康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大量地使用这样的招术,否则自己说话就会让别人难堪,下不来台。另一方面,如果听不出来别人话语中所隐含的潜台词,那也就不会适应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在政治场合中,不管是国内或是国际政治场合,正确分析和理解表面语言和表面行为后面的潜台词也是必备的能力。1996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向我国支付了赔偿费用,但双方迟迟不能发表联合公报。因为美国人只承认他们所给的钱是补偿费,而我们认为是赔偿费。美国坚持是补偿,就表明他们是误炸,就没有错;而我们认为他们是故意炸的,所以就必须给我们赔偿。如果你不懂这个游戏规则,而签订了这个协议,那么就会被十三亿中国人骂做卖国贼。如果领导找你谈话,要你干工作时细致一些,那你就应检讨一下在什么地方粗心大意了。如果缺乏这种意义转化的能力,你将不能很好地胜任行政事务,可以说这是一个行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之一。因此,申论考查了这种能力,这成了我们获取答案要点的一个重要方法。' }0 }- e  u6 n( O% A. n" j
# q, K, [$ \0 d- h
  有考生问我,在从材料中整理出要点之后,他对该问题准备了极充分的背景知识或本身是研究这个专业的,当时有了灵感,还有其他更绝妙的观点,能否写到试卷上?可以,前提是材料的内容必须先写完全,然后再补充你自己的观点。如果放弃材料的观点不用,而只写材料以外的、你自己的专有的观点,就会跑题!2 c6 J- }- X( t% F, `
( p  c/ t3 N  s; n( L3 d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要点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考生是否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但是很多考生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因此我们结合2003年国家考题详细讲述一下这些方法。2003年的第一题要求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那么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呢?- i- c0 Q. [- Q1 R& Q

: V  v6 E! Z, r8 O" P  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答案要点来。例如材料B中的第一个材料,讲述了江西省万载县发生的烟花爆竹厂爆炸事故。事后调查认定是潘小华在敲装药筒时用力过猛引起了这起爆炸,我们对这个原因进行分析,潘小华为什么会用力过猛呢?他可能不知道要用多大的力,也可能知道要用多大的力,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规程去做,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的培训,要他们知道安全技术规程,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材料1还接着写道,记者去采访时,拉记者的那名三轮车车主,很不以为然地说道:“在我们这里,花炮厂爆炸死几个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值得你们从那么远专门赶来吗?”那我们马上能够想到这个三轮车车主的安全意识很淡漠,并立即可以上升到一个普遍的要点,群众的安全意识淡漠,那么相应的对策是,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4 I3 Y$ a' \+ }3 [+ A# g
效果:只有当浏览者回复本帖时,才显示其中的内容,否则显示为“**** 隐藏信息 跟帖后才能显示 *****”
4 `* E: T. G9 k2 U6 K) _  材料1的末尾还说,记者到万载县的政府采访时,有关部门的干部,对事故十分漠然,其中一人手捂着嘴解释说:“笑,笑你们还专门为这点小事跑那么远的路采访。”这立即反映出来万载县的干部的安全意识也很淡漠,并立即上升到一个普遍的要点是,有些干部的安全意识淡漠,转化为对策即为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并且应该把这个要点和上面的那个要点合并为同一个要点: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以减少事故,保障安全。6 h0 Y7 z) t1 w" w% W" ]/ h: v+ A; }

/ a+ q& R6 L# j$ P  材料4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岳渡巷长年失修,750米沙卵石构造段部分木质护栏腐朽,导致冒顶;冒落岩石砸坏电缆,引起短路起火,引燃塑料水管和坑木,造成着火点两侧5~8米巷道上部砂石冒落,致使通风不畅,坑木在不能充分燃烧的情况下,CO大量产生、聚集,并向义寺山金矿五坑口巷道蔓延,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读完这一段后,我们可以明白,导致岳渡巷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安全设施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对策是,搞好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安全。
1 A6 `% K; R1 ]( E
* `! B% H- E" {" b" p8 R  材料8最后写道:国家安全生产局局长王显政指出,要总结经验教训,排查问题,堵塞漏洞,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发现一处,严厉打击一处,不仅要追究业主的法律责任,同时要严肃追究有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行政责任。王局长的谈话内容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要点,予以引用。1 t9 V2 y: }2 \  E' c' B
& ~' N, G# b5 O3 V; H" p& g
  我们根据2003年国考申论选用的几个例子,告诉考生该如何从材料中通过这四种方法获得答题的要点,各位考生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仔细揣摸、应用,直到运用熟练,上了考场才能得高分。5 ~  W# X8 S5 L- \4 _4 ^

& Y5 [5 f0 w! E% P0 c. B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要点常出现以下问题:
7 E% D7 m! v+ R8 ^; P1.要点总结不完全。我们推荐的方法是按材料段逐段分析避免遗漏,并且在提取答案要点时采取宁多勿缺的策略。因为多写一个要点无所谓,但是遗漏一个要点却会被扣分。考生也许会担心,要点太多了,无法在有限的字数内把答案写完。这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对于多个要点,我们可以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它们有效地整理为三到六个要点。记住,对策题和大作文题的答案要点一般是三到六个!如果你提取的要点少于三个,那么需要继续分析材料;如果你提取的要点多于六个,请合并同类项,把它们压缩到六个以内。
  Q$ s) t1 H2 U& A- ~4 `  如何合并同类项?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例如有两句话:这里有一个男同学。这里有一个女同学。合并为一句话(但要把先前两个句子的意思都包含进去)为:这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同学。
; Q- d3 x3 r4 l- v
1 O9 J% t9 q# @  2.要点概括的高度不准确。有的可能没有把具体的案例总结到一个各个要点普遍适合的高度,有的可能又把它过度拔高到了一个空泛的口号上面去了。例如2007年国考申论,最后一道大题,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材料中写道,北焦村和西营村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以后,使得农民生活无着。那么正确的要点可以总结为,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如果有的考生把它总结为土地是北焦村和西营村农民的生活来源则高度偏低,若有的考生把它总结为土地是和谐社会的命脉,则过于拔高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首先要记住的是,材料讲的都是具体的案例,而我们要把它总结为一个普遍的结论来作为答案的要点,这样就不会出现总结的要点高度过低的情况了。如果总结的高度过高或者担心自己总结的高度过高的话,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补救办法,即在这一个总结的要点句之后,立即把你所依据的那个材料内容,列举在后面。例如,上述例子把要点总结为土地是和谐社会的命脉,那么后面一定要列举北焦村和西营村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以后,农民失去生活来源,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样,阅卷老师就能判断该考生还是踩准了点。) q2 x' D* I% k/ q$ L2 @
2 M9 y: ^3 X# }3 S& o6 `. f! F
  3.自己所用的语言与最后的答案语言不一致。这不是问题,尽管有很多考生担心这个问题,但这绝对不会丢分,因为我们完全允许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各位考生也要相信我们阅卷老师具有这样的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各位考生不同的表述而理解出你们与评分标准反映出了相同的意义,对这样的答案给予认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5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