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公文写作之道及其现代意义《文心雕龙》作为一部“言为文之用心”的著作, 是一部阐述文章写作之道的理论巨著, 其论说的对象既包括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也包括当时的各种实用文文体。就文本而言, 《文心雕龙》论述的文体中属于文学作品的只有17 种, 而论述实用文文体的却有65 种之多。可见,实用文写作理论是《文心雕龙》所构筑的写作学理论大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时代的应用文与现代公文相比, 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文体有继承关系的原因, 今天公文的主要文种, 几乎都可以从《文心雕龙》中找到渊源。因此, 《文心雕龙》对现代公文写作的贡献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6 C1 W, A- U. l' f1 t) b8 a
6 G& [% Y5 F9 s$ x6 h一、确立公文写作的指导原则与标准
9 Z9 x; O( K' z0 \' p
* I' m. K* T1 P, v: d1 B7 }《文心雕龙》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纲即文之枢纽,刘勰在这里首先提出了指导文章写作的总原则, 也就是公文写作之“道”。“盖《文心》之作也, 本乎道,师乎圣, 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 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 刘勰在此提出的文章写作的指导原则就是: 倚靠“五经” 的雅正文风, 以之为根本, 吸收纬书、楚辞的奇辞异采, 以之为补充, 做到奇正结合, 华实相扶。在指出文章写作指导原则的同时, 刘勰提出文章“六义”之美, 也就是刘勰对文章写作提出的六条标准。“一则情深而不诡”, 即情感深挚而不虚诡; “二则风清而不杂”, 即风貌清朗而不繁乱;“三则事信而不诞”, 即记事信实而不荒诞; “四则义贞而不回”, 即思想正直而不邪曲; “五则体约而不芜”,即体制要约而不芜杂; “六则文丽而不淫”, 即文辞华丽而不浮靡。
2 i( z4 b2 m: J R$ O" v8 o* g6 t- Z! D
刘勰所指出的这些文章写作的原则和标准, 被后人视为写作圭臬, 对于现代公文的写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这要求我们在公文写作动机上首先要端正写作态度、感情深厚; 在内容上要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在形式和风格上做到文风朴实、严谨庄要; 在语言上要言不繁、文辞优美, 优秀的公文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 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9 x; _) l7 g \
# ]( t: O1 N( f- s4 w. z6 v+ z$ Q1 b二、遵循公文写作规范2 w& e( H3 c5 h& ]0 o- b6 o( _
3.公文写作语言要准确精练。0 q/ ]6 Y, ?0 a; X) K( @0 A9 D
4 n0 r& g6 {7 w刘勰非常重视语言的运用, 《文心雕龙》对文体的论述, 没有一篇不涉及语言问题。公文写作时要讲求实效, 简洁精炼是他屡次强调的一个重点。刘勰在《议对》中提出“文以辨洁为能, 不以繁缛为巧”, 在《铭箴》中明确指出“发约为美”; 在《书记》中提出“贵乎精要, 意少一字则义阙, 句长一言则辞妨”, 简洁精炼要求到了字斟句酌的地步。所以说语言简洁精炼是刘勰根据应用文写作的需要, 提出的切实要求。
3 T, O7 ?+ E; O$ F: w1 g+ w2 m. n9 [! N* N, T1 a( K
公文语言属应用性语言, 在现代公文写作中, 要做到“贵乎精要”,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表达上要求开门见山,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 内容充实, 用语准确; 用语必须朴实平正, 鲜明生动, 清楚明了; 要根据情况使用概括性强的词语, 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 能用一个字讲清的决不用两个字, 做到多一个字不可、少一个字不行, 恰到好处。
8 z% _6 l4 \1 n u9 N$ t" E) q- Q( o2 D" {+ B
三、强调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
% a% z1 W( i% F4 a* J; m) i
[0 x4 R% f3 c% e' Z关于公文写作主体素质的论述,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大多数篇章中都有涉及, 综观刘勰对于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要求, 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高尚的品德, 要努力完善自己的操守,树立高远的志向。“将相以位隆特达, 文士以职卑多诮”, 折射出刘勰对于写作主体品德修养的重视。虽说是“人禀五才, 修短殊用; 自非上哲, 难以求备”, 但是文人也要注意不断完善自己, 德才兼备, “贵器用而兼文才”, 才是“梓材之士”; 二是要有广博知识, 刘勰认为公文写作主体修养要全面, 具备综合素质, 具有深远的政治谋略、实际驾驭社会事务的才能。他主张作者应是“通才”, 不满意“或练治而寡文, 或工文而疏治” 的偏才。“安有丈夫学义而不达于政事哉!”作者应能“枢纽经典, 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 “深于政术”,“密于时务”, “驭权变以拯俗”。公文写作主体如果“学问肤浅,所见不博”就会思想肤浅、观点空泛, 无法写出好的文章; 三是要精通专业, 公文作者还应深明具体专业领域的情形和规律。刘勰在《议对》篇中指出, 议论郊祀的要洞察礼制, 议论军事的要熟悉战争, 议论庄稼的要懂农业,议论断案的要精通法律。要“酌古御今, 治繁总要”, 善于参考古代经验, 掌握现实的实际情况,从复杂的生活现象和文字材料中,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处理问题, 撰写文章; 四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 刘勰认为“学”是练才的途径。《事类》篇云:“才自内发, 学以外成”, “才为盟主, 学为辅佐”,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神思》篇云: “难易虽殊, 并资博练”。只有在“熔铸经典之范, 翔集子史之术” 之后, 才能逐步“洞晓情变, 曲昭文体”,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最终掌握写作之道。* |- O- r, M: l e! R& v- Y9 T2 B
$ g" b: M% O& w1 S Y9 V刘勰在《议对》篇中慨叹:“难矣哉, 士之为才也!或练治而寡文, 或工文而疏治。对策所选,实属通才, 志足文远, 不其鲜欤!”既通治术又有文才的通才真是太少了!当前在我们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队伍中, 这种通才难得的情况同样较为突出。借鉴刘勰关于写作主体素质的论述, 有助于建构健康、昂扬、睿智的写作主体。首先, 写作主体要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积学、养气、修德、炼才,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形成优化的文化心理和高尚人品, 即必须进行写作“心灵背景”的建构, 培养博大深厚的写作主体, 从而强化写作主体对写作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技能的宏观控制; 其次, 写作主体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普及公文写作知识, 提高知识素养, 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 d( ] O3 O5 j8 `& G0 f
' x) W8 P. g. @# J0 G深入研究《文心雕龙》公文写作之道, 必将对于普及公文知识, 提高文秘人员写作素养和公文质量, 进而丰富和完善现代公文写作理论体系, 并在实际应用中促进机关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机关作风的改进, 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岳爱华1 ?3 X% f2 f+ {0 u* S( {
0 v( K- Z w7 O: U" o( q5 S9 ?
■参考文献:1. 刘云峰:《〈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公文研究的珍贵史料》,2 T' f9 x1 h/ Q7 q
- b7 s& j' c5 M; N
《档案学通讯》2001 年第6 期2.王娟娟:《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古代公文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4 期
1 P8 {0 C0 e- v
' l9 _) ?5 ^) [* e4 V3.武胜虎:《〈文心雕龙〉对古代公文研究的贡献》,《秘书之友》1991 年第3 期
& ~& j4 v7 A/ v( m# U0 `+ b1 P6 g% R; z8 i9 ?
4.何庄:《试论〈文心雕龙〉对我国公文理论的贡献》,《档案学通讯》1999 年第3 期9 p& p! `) q6 @3 W: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