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选好、管好、用好县委书记

[复制链接]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6-18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委书记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必须及时总结各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新路子,提高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科学化水平。
    优化选任流程 选好县委书记   
    加强人才储备,推行“赛场选马”。从优化年龄、性别、知识结构等方面着手,拓展选拔渠道,培养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建立县委书记人才储备库,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基层岗位和艰苦环境来锻炼、考验后备人才,努力实现县委书记队伍梯队合理、结构优化、能力突出。
    注重核心能力,突破惯性思维。对县委书记的选任,必须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重点关注基层经历、多岗履历、副职阅历和后备资历,把握“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坚决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层级界限、年龄界限、性别界限,把视野放得更宽、范围定得更大、选拔对象扩得更广、选择余地留得更阔,真正挑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县委书记。
    改进选举方式,严格任用程序。提高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就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实现由人选人向制度选人的根本转变。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大力推进干部任用制度化建设。在提名方式上,完善初始动议提名制度,实行“首提责任制”,可将“组织提名、差额提名、民主提名和竞争提名”结合起来使用,避免由少数领导内定干部;在民主推荐环节,把握选人用人的基本方向,通过民主推荐,差额提出考察对象人选,把竞争机制引进选举;在组织考察环节,将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领导推荐与群众民意测评有机结合起来,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在讨论决定阶段,坚持“票决制”,同票同权,防止县委书记“一言堂”。为将“考任”与“选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推行“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摒弃“陪选”、“软差”等违反选举规定的行为。
    强化能力建设 用好县委书记   
    明确职能边界,固化用权程序。按照权力运行流程,固化县委书记“厘权”、“晒权”、“制权”、“行权”过程。“厘权”,就是编制具有操作性的“岗位说明书”,正确区分县委书记与人大、政协、纪委等机构之间职权结构。“晒权”,就是采用公开栏、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发布会、局域网、互联网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整个过程。“制权”就是让县委书记在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常委会活动。凡属重大决策都要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用人行为,从干部调整动议的起始环节抓起,明确动议时机、动议程序、调整频率、调整规模、动议纪律。改县委常委会决策“议决制”为“票决制”,甚至媒体可通过现场直播消除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潜规则”。“行权”就是在权力流转过程中,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完善“议题民主征集、决策可行论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可有效防范“打招呼”、“铲信息”、“屏蔽信息”等问题,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规范制度用权。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形成激励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按照软硬目标并重、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以定量考评为基础,以定向考评、现场考评和定性考评为补充”的考评体系。在考核主体上,应形成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和群众的多元主体,实现由单向考核向多维考核、封闭考核向开放考核的转变。在考核方法上,可考虑构建以定量考评为基础,以定向考评、现场考评和定性考评为补充的组合方法体系。对县委书记素质、修养、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取以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和个别谈话为主的定性考核方式,并按不同比例量化折算为分数进行评价。对能够量化指标,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则依据有关数据进行考核,最后形成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县委书记“实绩档案”。在考核运用上,设定“特别胜任、胜任、基本胜任、基本不胜任、不胜任”考评等级,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深化权力监督体制改革管好县委书记   
    改革党内监督体制。坚持上级党委常委参加县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组织监督。提高巡视监察水平,巡视组成员应有专家或取得成功经验的县委书记参加,把县委书记婚丧喜庆期间表现,以及“八小时以外”行为纳入监督环节,坚持立体式“扫描”,全面了解掌握和评价“一把手”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选拔任用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着力改变现行纪委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的体制缺陷,确认纪委受党的代表大会委托的地位,赋予其与执行机关平等的地位和权力,进而从根本上保证纪委能够独立地行使其监督权围绕“用人、用钱、用地、用权”等重点领域环节,对县委书记在重要的干部任免、重要的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领域环节中作为重点进行监控,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健全党内弹劾制度。坚决推行党内民主,积极实行党代表任期制,通过党代会定期审议县委常委会和县委书记的工作。对执行政策不力,因决策错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党的委员会可以按照一定组织程序,对其提出弹劾要求。如果有多数委员同意的弹劾案成立,就应当立即启动弹劾程序,停止县委书记的工作,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创新社会监督行式。邓小平曾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群众监督是实现对县委书记有效监督关口前移的关键渠道,通过利用“领导接待日、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和专业老秘网”等方式,特别是发挥好中纪委和上级举报老秘网的优势,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收集机制、研究机制、反映机制、互动机制,广纳群言、博采民意,为人民群众提供制度性的监督平台,通过正当、规范的渠道输入相关纪委监察部门,实实在在地管好县委书记。作者:冯志峰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