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领导干部与“文化力”

[复制链接]
官方写手 发表于 2012-8-29 1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文化力”?

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原副书记高占祥在其所著《文化力》一书中有这样鲜明的提法: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的,而文化的“力”,则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或问:领导干部存在“文化力”的问题吗?

回答是肯定的。领导干部的“文化力”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领导干部有没有‘文化力’”这样的层面,更为实际而迫切的是:我们时下有相当多的干部“文化力”欠缺,甚至很不足。

一个领导干部的“文化力”与其文化程度不是绝对地、机械地一致的。有时,甚至是很矛盾的。

有两则关于职务1犯1罪“年轻化知识化倾向”的材料发人深省:其一,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2000年至2006年11月,职务犯罪立案数为2158件,涉 嫌1 犯1 罪2264人,45岁以下青年涉案人数为563人,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其中高学历又占相当比例:本科以上学历占青年职务1犯罪的比例 2001年为27.9%,2003年为36%。如36岁的孙永和,硕士研究生,在担任广东省电力局第一工程局副局长期间,受户1贿45万元。其二,上海市在2001年至2003年间,22岁至30岁这一年龄段的职1务1犯罪人员共61人,2004年、2005年均超过30人,近两年继续攀升,而且大1案超过半数,案值最高达1800万元。

这种所谓“职 务犯g罪30岁现象”,与其说是年龄现象,毋宁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文化现象。

时下的各个领导层,5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学历普遍较高,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生,硕士乃至博士也为数不少。按理说这些人都很有“文化”了,可其中一些人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却很低下,以致出现了诸如跑 官要,1官、买服务官卖1 官、贪 赃枉法、腐化堕 落等等丑1恶现象。更为甚者是,竟然还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丑恶为当然。这难道不是背离文化、糟0蹋文明吗?

领导干部的“文化力”,不是认识多少字,读过多少书,考过几门试,取得了多少张学历证明;它应该包括相当程度的文化水平。但有“文化”不等于有“文化力”。今天的干部,不懂电脑、不会上网自然是“新文盲”,属于“没文化”;懂电脑、会上网,可以算是有了文化,但是并不等于有了“文化力”——他用电脑去干坏事,有什么样的“文化力”呢?广州市公安局一个搞1财务的干部,挪 1用公款1300多万元用于赌1球,他就是利用电脑技术和空间差,一次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公款一笔笔地侵吞的。

领导干部的“文化力”,我以为应当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包括思想能力、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哲学思维、战略眼光以及行为做派、仪表风度,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等等。

胡 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 大报告中专门列出一个部分来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且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报告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对于“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恐怕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文化不过是文化人的事情。其实,文化是整个人类的事情,全社会没有一个人与之无关。广义的“文化”,包含了人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切”,道德、心态、政治、民族凝聚力……皆在其中。文化是整个社会肌体健康的重要基因。

我们说到干部的“文化力”,我想起码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工作层面的,一个是干部自身的思想作风、精神状态层面的。

就工作层面而言,正如《文化力》一书中说到的:“有了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富不长。文化能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 “文化负面力、破坏力常常是在无声、无形的态势中潜在发生的,常常是由渐渐的量变而到渐渐的质变,其突变的特征不很明显,但每当发现其负面力、破坏力之时,已非‘一日之寒’了。因而这种隐蔽性的破坏力就更值得我们细心地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就干部自身的思想作风、精神状态层面而言,“文化力”的意义绝不亚于工作层面。因为一个干部有没有“文化力”,决定了他能不能在为人处世上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干部写报告、读文件、作演讲,都离不1开文字,以前有的干部在台上读报告时,错字、白字连连出现。把“造诣”读成“造旨”,把“绽放”读成“定放”,把“匿名信”读成“诺名信”……这样的水平使得自身形象大受影响。只有具备了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能有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孤陋寡闻,知识面很窄,文化水平很低,难以成为一个有文化影响力的人。文化是一种风度、一种涵养、一种境界。古往今来的历史都表明,凡是在事业上成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胸怀坦荡、宽宏大量的人,绝不是那些目不识丁、心胸狭窄、小肚1鸡肠、谨小慎微的人。

领导干部的“文化力”,还使我想到“五四”以来一个民族性的大追求,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democratic(民主)”和“science(科学)”。“民主”和“科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是思想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性解放的大事。在领导干部的“文化力”中,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当然是两大极重要的要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进步举世瞩目,我们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这“大进步”未有穷期,我们仍要努力、再努力。

总而言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文化力”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执政能力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的领导干部因为自己的工作开展不够顺畅、事业成功太过艰难而感到苦恼乃至“束手无策”的时候,不妨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扪心自问:我的“文化力”怎么样?■ 储瑞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2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